「放肆,皇上岂是尔等小民能议论,还不跪下。」
一道宏亮嗓音一出,直挺挺站立的玄衣男子并未双膝落地,反倒是坐得四平八稳的清逸少年嘴角一抽,差点由夔金雕漆红木椅跌落,小腿肚还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
「不用跪、不用跪,不在朝堂上就免了这些俗礼,这次你搭救凤瑶国使臣功在社傻,朕大大有赏。」唉,这冒个不停的冷汗呀!何时才能停止。
十六、七岁的小皇帝以眼角斜晚站在御书房左侧、方才开口的轩昂男子,心里有无数的欢呼和不满。明明该坐上这位置的人不是他,偏偏有人为了逍遥一世,非要把责任往他肩上压。
看他们几个多快活呀!走南闯北仗剑江湖,明日到鹅儿湖赏莲,过两天到太液池钓锦鲤,兴致一来登高望远,在风光明媚的冬山顶筑起了拿庐,摘果戏狐其乐无穷,左拥娇妻右拉幼子,自成一幅令人倾羡的图画。
而他呢!一位爱吃醋的皇后都摆不平了,朝中大臣又拚命地往他後宫塞女人,相府千金、尚书家小姊、将军府闺女……重臣们的女儿他敢不收吗?
呜呜……就算不喜欢也要雨露均露,还得藉由後宫女子的得宠维持朝堂努力的平衡,他这皇上当得苦闷,老得比在座的人都快。
清明帝沈子熙有满腹说不出的苦,妒羡在野的几人,他不是不想做个圣明的君王,他已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广纳贤能,可是真正有才能的却不愿入仕,真是气坏了。
「草民救的不是公主,而是一位民间发人。」墨尽日不承情、面冷如霜,炯亮黑眸透看锐利。
「一样、一样,都是一大功劳,朕甚感安慰,一直想着该赏你什麽才好。」最好是民间友人,你不想为臣,朕偏不让你如愿!
「无赏即为赏,草民什麽也不缺。」他冷冷一横眉,浑身散发出一股「莫要惹我」的强大气势。
搓着下巴,小皇帝的笑有几分乔灏的狡猾,「哪有不缺,不就缺一个嘘寒问暖的好娘子,朕记得宗亲中还有多名未嫁的女子,你救了名公主,朕还你一个公主,不如赐婚……」
「皇上三思。」不要逼他揍皇帝!墨尽日的面色更冷沉了,仿佛笼罩在冰霜之中,不等小皇帝说完便冷声阻挡,黑眸狠瞪。
沈子熙也恼了,「哼!朕是皇上,墨尽日一介草民摆什麽脸色,赐婚或护国将军你任选其一,别说朕不给你机会,真不给机会你也别选了,夭下是朕的,朕要你趴下你敢站着。'敬酒不吃吃罚酒,其当他没脾气吗?
「呢一」一声长音轻轻扬起,却有如千斤重石把清明帝的威风压得薄如纸。
「九皇兄,你要站在朕这一边呀!朕真的很缺武将,你好心点许朕一个吧!带兵打仗的事朕不懂。」他才是目前可怜的那个人,人在其位才知负担有多重。
靖玉、摄政玉日日睡到饱才起身,他不宣召便不上朝,平日闲吃米粮逗逗鸟,不像他卯时一到就得爬下龙榻,梳洗进膳上早朝,和一群不怕他累死的臣子周旋,一下朝又得批堆积如山的奏摺,他的一整天就这麽栽在国家大事了,一忙又忙到酉成时分。
问他大婚至今已三年余,为何没半个龙子龙女?是因为他的精力已被国事吸干了,除了皇后和少数看得顺眼的妃嫔,他提不起劲呀!
「臣姓乔名灏乃乔家子孙,皇上莫要喊错了。」乔灏「提醒」皇上,笑面如春风。
「你、你、你……你们明明是朕最亲近的人,可一个个把朕当作瘟疫似的想避开、撇清关系,皇兄不认朕是兄弟,靖玉称君臣有别拒封赏,说什麽怕功高盖主,然後又是你这小墨子不肯接下兵符,你们联合起来想逼死朕是不是。」他一鼓作气把心中不满宣泄出来。
「皇上,你离题了。」乔灏笑脸一扬,顿时气氛沉凝的御书房有如花开满园、蝶飞燕舞,一片平和。
清明帝一瞪眼,不快地将暗翠流绿玉玺往桌上一搁。「乔卿家莫非是要自请上缨,朕甚感快慰。」
这小子学精了,重皇帝身分威胁他。「要上阵杀敌得先除内患,北蛮士兵劫杀使臣一事尚未了结,皇上应提审罪犯以做效尤,莫让国之根本动摇。
面上一闪慌色,沈子熙坐立难安。「这事交给大理寺审理便是,何须朕出面,判个斩立决吧!
牺牲一个国师不算什麽,重要的是那件事不能掀底。
「可是国师大人频频喊冤,还说遭人诬蔑陷害,非要在圣上面前分出个是非黑白,问皇上还记不记得翠竹林中的吹笛人。」敢如此大言大惭,背後定有不可告人的隐密。
「什……什麽吹笛人?朕听不懂,斩了斩了,推出午门斩首示众,朕要他人头落地。」死人不会多话。
「皇上,你在盗汗。」果然年纪尚浅,定力不足。
「朕身子虚嘛!你们都不肯为朕分忧解劳,朕操劳过度难免身体虚弱。」他连忙装出精神不济的模样。
「皇上,臣不是在逼你,而是为君不易,有些事即使不想做,你也要逼自己面对,江山社傻由得你逃避吗?」皇上能依赖他到此时。
还政於他是要让他成长,学着当个明君,君王无道百姓受苦,他必须自己去了解,治国非儿戏,一朝扛起便是千秋万世。
还说不是逼他,江山百姓这帽子一扣,他还能不呼痛吗?「传令下去,带国师到御书房。」他扬声一呼。
「是。」门外的太监一声应和。
沈子熙本不想把北蛮杀凤瑶使臣的事情闹大,他皇上做得好好的,内有摄政玉撑着朝政,外有守城将领成守边关,他可在皇宫内院高枕无忧,不必事找事让自个儿不得安宁。
北蛮大军攻的是凤瑶国,与他腾龙玉朝何干?
国师先前亦言,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人的国家灭了就灭了,说不定他们还能趁此机会分一杯羹,将凤瑶国部分城池纳入腾龙版图。
可皇兄偏说了唇亡齿寒,凤瑶国一灭,腾龙玉朝也危在旦夕,北蛮大军挥军南下,攻城掠地、杀烧掳掠,不日便把弯刀搁在他颈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