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唐渊一翻身落在袁骁身后,袁骁脚下踏着登上城墙的台阶。
“士气很好,可是要撑到天亮只有士气是不够的。”袁骁回答道,偏了偏头,看到唐渊的样子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伸出手来帮他把衣服拉好,“衣服穿好,你也不怕冷。”
“刚从大帐里出来还挺冷的,”唐渊任由他帮自己系上扣子,“现在还成。”
两个人一同登上城楼,城外三千轻骑正在攻城间歇,城楼之上袁家军的人也在倚着城墙上歇息。
袁骁低着头走到方千户身边,蹲下身子来问他:“怎么样?”
方千户偏着头,胳膊搭着城墙边,小心地往外望:“大宛军对雪战太熟了,守城军拔腿都难的雪地他们如履平地,现在守城还好,一旦出城迎战必输无疑。”
袁骁一点都不怀疑他说的这一点。方千户虽然是府兵,没怎么来过固北城这种地方作战,但是也算是身经百战,他做出的判断是没错的,现在绝对不能出城。
“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天亮压力就会小一点。”
天黑时大宛军对于环境非常熟悉,如果贸然出城,无异于给大宛军当活靶子。再加上守城军虽然最近训练收紧,但还是不适应雪地作战,又是夜里,认清敌我已属不易,更别提对敌了。
一旦天亮,大宛军攻城一晚,哪怕再神兵天降也承受不住,必然显露出疲惫之相来,到时候再拦截他们,以逸待劳事半功倍。
“但是大宛军不会任由咱们拖时间的。”唐渊披着袁骁扔给他的披风凑过来说。
“是啊,”方千户往远处望了一眼,“他们肯定不会任由咱们一直拖到天亮,临近天亮时一定会疯狂反扑。”
“没事,有袁家军在。”校尉站在城墙边上,捡起地上的弓,拉满了,手一松,弓箭便发出“嗡”的一声,在城墙上反复回荡着。
方千户仰起头,看着他坚毅的脸,突然笑起来,伸出手:“喂,拉我一把。——有的可不只是袁家军,还有府军和边军。”
校尉伸出一只手来略使了使劲儿就把他拉起来,将手里的弓箭递给他:“这是你的?”
方千户将弓箭接过来,手指在背后的箭筒里拈起一支箭,搭在弓箭上,拉满了弓箭,手指一松,那支箭便如同带着千钧之势破开一片夜空,“嗖”的一声便落在城墙远处,穿过厚厚的雪层牢牢地扎进了地面。
“所有弓箭手都以此线为界,若是大宛军胆敢超过此线,一律射杀,不得手软。”他手拿长弓,站在城墙上高声呼号。
城墙上虽然没有人高声回答,但所有弓箭手都拿起了弓箭,身子隐藏在城墙掩体后,眼睛紧紧注视着远方,随时准备着张弓搭箭。
一箭出则万箭出。
第59章决战之夜
(五十九)
一骑突出,前蹄刚刚踏出方千户划下的弓箭界线,便有一支羽箭划破夜空,铁制的箭头映照着一线雪光,狠狠钉入马上骑手的头颅之中。
“噗通”一声,骑手的尸首落进雪地,溅起几点雪花。
无主的马蹄踏碎雪地,哒哒地冲着固北城的城墙奔驰而来,同这一声尸首落地一起发出一声长嘶。这一声凄厉的长嘶好比在为骑手送行,又好比一声号角,吹响了大宛军攻城的序幕。
人同马一起扑过弓箭界线,先冲出来的人就像是从四周的黑暗里冒出来的天降神兵,呼喊着守城军听不懂的话语,手持马刀直冲城门而来。
“放箭!”
袁骁将城墙上的指挥权尽数交给方千户,方千户站在城墙头上,手持长弓,引弓长啸。
无数弓箭手响应他的命令,拉着弓的手同时松开,数以百计的弓箭像雨一样划破长空,携着守城军与固北城共存亡的信念落尽城下的人群里。
“噗通”有人的尸体从马上落下,又有骏马长嘶,前蹄跪落在雪地上,马上的骑手“咕噜噜”滚出几米远。
城下人马嘶嚷,城墙上一片寂静,只余下引弓落下的羽箭哨声和弓箭手喘息的声音。
三千大宛军被前几轮攻城磨得只剩两千五,但却像是有千军万马之势一般不要命地冲上来。尸体落下去就直接骑着马踏过去,马倒了就用脚跑过去。他们是用人命,用尸体堆出了向前的路。
城墙之上,几个小兵从军备处往外搬羽箭,弓箭手的羽箭袋空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压不住。
早就知道大宛军必然会在天亮之前疯狂攻城,绝对不会让他们把时间拖进天亮,但是这也太疯狂了。
唐渊跳过一个趴在地上歇息的小兵,轻巧地落在观战的袁骁身边,压低了声音问:“怎么回事?”
“现在离天亮时间还不短,”袁骁抬头看了看天色,摇摇头道,“按说他们不该打得这么不要命。”
“是不是赵恩给他们下了什么死命令,才让他们这么孤注一掷的?”
“有可能,”袁骁道,“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知道后面有援军,而且援军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