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_大唐第一厨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5(1 / 2)

注意到酱油妙用的并非只有普通百姓,好吃的特权阶层几乎是第一批次接触到酱油的,此外,便是圣人都开始琢磨如何运用此小玩意儿。

李三娘食肆的东坡肉早已献上去,圣人吃的时候不动声色,不说好吃也不说不好吃,就用餐结束前才堪堪夸奖了献上来的臣子几句,让臣子诚惶诚恐,差点栽下楼梯的时候摔个大马趴。

外臣看不出圣人的喜怒哀乐,亲近之人却是能看出的,圣人对此物很是满意。

他所满意的并不仅仅是酱油的味道,而是其背后广阔的应用途径以及相对低廉得多的造价。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酱油是作为酱的附属产品无意中被发明出来的,在发明出来之后,其重要性却迅速地超过了酱。

酱,尤其是豆酱是唐代饮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尤其是在缺乏农副产品蔬菜的冬季,大部分人家吃能用豆酱配主食吃,当然在腌菜风靡之后,此情况有所改善。

唐朝军队的食品供给,主要是由酱菜与主食组成的,主食是各种谷物面饼,酱菜以豆酱居多。边关的将士风餐露宿,又都是大肚汉,想要保证他们吃得半饱,菜色只能简单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不易保存,也不宜运送,相对而言味道重又能储存很久的酱就成了首选。

去岁起,圣人大笔一挥,对军队增加了酸菜腌菜供给,代替了部分酱菜,得到了边关将士的一致拥护,他们早就吃腻了一尘不变的豆酱,再加上腌菜着实味美,配几口酸菜就能吃张大面饼。

酱油与腌菜一样,价格低、容易运送、保存时间长久、味美,还能够配任何菜共同食用,很适合出现在军队的食谱中,运输前往边关地区。

圣人:安排上了。

第56章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是中国运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没有高铁、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唐代,莫文远首次体会到隋唐大运河是多么了不起的工程。他现在就站在舟头,看滚滚河水从身两侧流过,河道宽广,左右是崇山峻岭,绿草植被覆盖在黄褐色的泥土上,他所乘坐的船并非是河面上唯一可见的,身为疏通南北的重要河道,隋唐大运河的诸多河段一年四季都很忙碌,承载旅人的船,承载货物的船,来来往往,从不停歇。

春风吹拂在莫文远的脸上,两岸的山树飞速退却,所谓“轻舟已过万重山”指的就是眼下情况。

中黑羊也站到了桥头,在莫文远身后拱啊拱的,他发出“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之声,感叹人类的力量,他都是用神通在中国大陆上走来走去,穿越各个城市,从未注意过路边的风景,初次上隋唐大运河,想象力量渺小的人类一点一滴把河道挖通,又每年投入大笔的人力物力疏通河道,即便是中黑羊都被震惊了。

愚公可移山,凡夫俗子可凿河,一个人的力量无比微小,但众人凝聚在一起,就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

船上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无聊,上船前莫文远带了些游记经书研究,实在闲着没事干了还能睡遁进厨神系统,他是能骑黑羊在空中疾驰的大人物,怎么可能晕船。

除此之外,同行人中还有位有趣的禅师,他法名智乐,出自洛阳不知名的小寺庙,洛阳城寺庙实在是太多了,便是莫文远经常与和尚打交道都不能认全。这位禅师佛经念得不是很好,佛法也参悟得一般,更不会降妖除魔,却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到了极致。

他非常非常喜欢饮茶,对茶的爱更是能与莫文远对厨道的爱相提并论的地步。

此番南下,智乐禅师的目标就是把江浙一带有名的水源全部品鉴一遍,大到江水河水,小到井水溪流,品味它们甘甜与否酸涩与否,水质硬不硬,适不适合泡茶,适合泡哪种茶……种种问题他都要探知一遍。

莫文远很喜欢和此类人聊天,人只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到了极致,就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智乐禅师对茶的了解,他望尘莫及,听其科普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储备量。

他见智乐法师坐在船边上,欲从江中汲水,便走过去道:“法师欲取水?”

智乐法师笑道:“是如此,江中之水总体品质较山水差些,然位置不同,水的味道却也有所改变,就譬如江边上的水,多泥沙,静置后喝也是不太行的,而江心水时时刻刻都在流动,汇聚了江水的精华,用其烹饪几味茶,反而比山水更好。”

他的面前放了煮茶的工具,看莫文远中黑羊靠近,就又多拿出了两只杯子。

智乐法师待中黑羊与待人是没有区别的,从羊神采奕奕的眼中,他就能看出对方很有智慧,很有想法,寻常人都没他来得聪明,所以烹茶的时候也愿意让中黑羊一起喝。

茶水算食物的一种,中黑羊对香茗也很尊重,小口小口喝、品味,末了还用咩咩咩咩咩之声发表意见,寻常茶客的态度都没有他好。

智乐法师笑呵呵从怀中掏出一枚布袋子打开,莫文远眼尖地认出布兜里的是蒙山茶。

蒙山位于四川雅安附近,从西汉末年就有有史可考的产茶纪录,在唐代也是久负盛名的产茶地,再过些年,咏茶史上最出名的一幅茶联就会悬挂在大大小小茶馆的正门口:“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莫文远在现代就听说过此茶的美名,到了唐代以后,更是被大兴善寺里的僧人狠狠科普过。

兴善寺中也有好风雅的僧人,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此物在众人心中就是风雅的代名词,研究茶水是很有面子的事,而不懂茶的人,在很多场合都是受到唾弃的,莫文远好好学过这年头的茶手艺,他学习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增长知识,二则是考虑将茶与厨艺完美结合起来。

杭州名菜中就有龙井虾仁,此外还有茶酥等物已充分证明茶叶是可入菜的,优秀的厨子什么都能做成菜,茶也不会被放过。

“可是蒙山茶?”

“莫小郎君眼力不错,此乃蜀川蒙顶。”他道,“不少人用山泉水花瓣上融化的雪水烹蒙顶茶,我却认为不好。”他开始从色香味细细分析蒙顶茶的特征,“此茶滋味鲜爽,回甘浓郁,烹煮时所用之水不宜过分甘甜,以免加重甘味,涩味不足。”智乐认为喝茶讲究先苦后甜,如果开头就甜了,意趣大大减少,“江心水本身味道淡,不甜不咸,涤荡茶叶后更显本色,用它煮蒙顶,回味无穷。”

之后他又说了些煮茶的专业术语,莫文远与中黑羊似懂非懂,不过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崇拜的光,有知识有见地的人实在是厉害。

聊天过程中,智乐法师的手也没有闲着,茶汤被倒入了陶瓷小杯中,杯子是白瓷的,饮茶之人常备白瓷小杯,只有白色杯子方能看出茶汤的颜色,色泽是浓是淡,是偏黄色还是偏绿色,颜色也能看出品质好坏。

蒙山茶汤清亮,颜色微微泛黄,莫文远双手捧起杯子,而中黑羊则深深埋头,露出舌头,两人同时品茶。

“嗯!”

以往只有莫文远惊艳别人,在其他人脑中构筑食品王国,构筑各种各样中华小当家似的神奇梦境,但跟智乐和尚混熟之后,他却总被对方震撼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