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立即有人提出反驳卫丞的话,“我们这么做跟那些不入流的盗墓者可不一样,他们只是为了钱,而我们是为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更何况,只是开一条小缝,如今修补师的技术越来越高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妙手回春,这条小小的缝隙难道难得倒他们吗?”
卫丞不紧不慢的回答,“只是为了钱?诸位可别忘了,洛阳铲可是这群为了钱的人最先发明出来的,那广泛使用洛阳铲的人是谁?各位可别否认,这件事你我心知!再提文物修补师,他们负责的工作是修补天然形成的古物缺损,而不是为人破坏擦屁月殳。”
场面瞬间剑拔弩张,卫丞一个人对上一群人,但他一人的气势丝毫不输给那一群人。
“小叔!”巫彤不得不低头,她无奈的对卫丞叫道。
小叔这个称呼一出,在场的其他人包括高玦纷纷石化,他……他们没有听错吧?彤姐是在叫一个看起来比她小好八、九岁的男人为小叔?
高玦猛的回想起他带领其他人下墟都时,有人告诉他的八卦——“彤姐是去接待亲戚了,据说那人是彤姐小姨妈夫家的年纪最小的叔叔,他才十八岁呢!”
该不会……卫丞就是彤姐离开工地去接待的那位……小姨妈夫家的年纪最小的叔叔??
高玦心中不禁感叹,瞧这可怕的辈分关系!直接无视年龄界限。
众人原本是畏惧高玦,又觉得卫丞好欺负,这才纠卫丞的错。现在知道卫丞跟彤姐是叔侄关系,他们一群人欺软怕硬的果断软了。
巫彤与卫丞对视良久,两人的目光都是无比的果断,丝毫不动摇。只是二人周身的温度越来越低,隐隐有到零的想法。
一群人中见这俩叔侄渐渐有吵起来的趋势,有人赶紧站出来当和事佬,“若不然把这件事禀报上级,让领导来决定要不要切割。这样才不会伤了和气,怎么样?”
“我觉得不错。”
“领导考虑的比我们还要全面!”
“我赞同这个说法。”
“彤姐,肯定不会拒绝这个要求吧?那卫丞专家呢?”
最后一句话,直接断了巫彤的后路,她被迫点头允诺,故意装出接受的模样。
卫丞点点头,回答道:“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因为领导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办的手续太复杂,等到决策结果下来的时候,肯定要过一个星期。
高专家你完全可以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找到补救的办法。”后一句话是卫丞对高玦说的。
“补救的……办法……”高玦被卫丞点醒,他也点头,果断的接受这个条件。
两方都认同,这件事也就这么实行了。巫彤把工地发生的事情按照惯例禀告上级,也不忘把那一个问题也一并交给上级做决定。
等到上级批示下来,时间已过去八天,总共是一个星期再加一天的时间。
在这八天的时间里,高玦找到了国内最新的透析技术,几番沟通,双方谈定合作,他们会送设备以及操作设备的专家来到左墟的工地,协助高玦查清箱子里装载的东西。
另一边。
墟都的发掘工作因为接近尾声,变得越来越轻松,接下来挖出的古物除了一面清晰的铜镜以外,都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东西。
棕色偏金的铜镜有半米高,哪怕度过悠悠岁月,镜面依旧清晰可见。铜镜厚度不过一指,可谓是技术高超。
这面铜镜一经出土,最先吸引来的不是实战专家的分析,而是古文字专家的研究,原因无他,仅仅是因为铜镜上刻着两个长夷国文字。
经过卫丞这个年纪轻轻、工作效率极高、又准确的古文字专家的研究,铜镜顶部刻着的两个长夷国文字,应该是——忆生。
卫丞的推测受到其他古文字专家的一致赞同,古铜镜忆生的名字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第22章送羊入虎口
忆生最先经过卫丞的手,等待破译文字后,忆生再转入其他考古专家的手,分别进行各方面的数值检测跟研究。
由于其他考古专家都是在白日里检查忆生、晚上负责文物的清理工作的缘故,晚间时候也没人去碰忆生,于是,一到晚上忆生就会被放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里。
由于箱子透析与忆生经手的时间恰好被安排在同一天,高玦也只能分个先后顺序,白天帮助箱子透析,晚上再去检测忆生。
白日里,彤姐跟众人公布侧室陪葬品的最终数目,三千五百件。
这个数目一经公布,立即在专家组中引起轩然大波,每个人都不相信这个数字,还认为这个数字是假的!
高玦知道他们会有如此态度的原因。侧室的陪葬品是主墓室的陪葬品的三倍多,三千多对上九百多。
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这样奇异的一幕,因为男尊女卑思想的盛行,主墓室的陪葬品往往多余侧室,主墓室的陪葬品是侧室陪葬品的三倍、四倍或者是十倍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如今,新墓反其道而行之,主墓室的陪葬品仅仅是侧室的三份之一,这也难怪其他专家的反应都会如此。
高玦来不及细想,便被彤姐命为左墟的代表,被迫去接待来人,负责与他们交谈工作的事宜。
与此同时,一辆大型卡车驶入工地,从车上率先下来的两人一看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专家,一位是地中海发式脸上还戴着一架老花镜穿着一身整齐的休闲装;另一位头发黑白相间,蓝色衬衫搭配黑色长裤,他站在那里就有老干部来巡视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