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鸩酒没能要了卫崇荣的命,反倒使得他重新回到了三岁那年的冬天。
重头再来的皇帝陛下换了个活法,他努力保住了他爹卫昭的命,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和整个大衍皇朝未来的命运。
卫昭因功封了亲王,皇帝祖父咬牙封了他为亲王世子。卫昭登基当了皇帝,卫崇荣身为皇帝独子,成为帝国的储君也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册封皇储的圣旨下达时,卫崇荣正在南疆奋勇杀敌,力图收回沦陷多年的失土。
曾经的卫崇荣对大衍皇朝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归属感的,可当万里江山成了卫昭压在他肩上的责任,他却是义不容辞毫不推卸。
原因很简单,卫家是否承认他并不重要,可是卫昭希望他做到的事,他就没有做不到的理由。
卫谦卫诚生在卫昭登基那年,因是皇太子的嫡长子和嫡次子,生来就备受瞩目。
在皇家,双生子的存在从来说不上吉祥,反而有可能是麻烦的起点。
为避免日后生出事端,卫昭在卫谦落地当天就封了他为皇太孙,把他和卫诚的身份明明白白区分开来。
由于皇位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已经有了着落,卫崇荣在培养儿子的时候难免也就有了偏颇,他不说故意要把卫诚养废,但也不会像对卫谦那样高标准严要求对待他就是了。
简而言之一句话,卫崇荣对卫诚抱有的期望值远不如卫谦。卫诚能成才固然很好,兄弟俩明君贤臣也是美谈一桩。成不了也不碍事,他们长得太像了,卫诚当个闲散王爷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卫诚的进取心明显有点超出卫崇荣的预计,他学什么都特别认真,从来没有一丝懈怠。
好在卫谦的聪慧和刻苦从来不输卫诚,从小到大兄弟俩无论学什么,他都能稳稳压过卫诚一点。
虽然差距微乎其微,可卫谦赢了就是赢了,让对他寄予厚望的卫崇荣感到十分欣慰,真是卫谦不如卫诚,他才是最头痛的。
卫昭身体不好,早早就把皇位传给了卫崇荣。因为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总领朝局了,卫崇荣登基后政权过渡十分平稳。
命运的变轨变得太厉害,已经是九五之尊的卫崇荣经常会忍不住怀疑,前世的事都是真的吗,会不会是他的遐想或者是梦一场,不然怎么会一点曾经的痕迹都不见了。
万昌四年,卫崇荣的堂嫂兼表姐陈王太妃谢香找到他,希望他能给女儿卫语和外甥阮檬赐婚。
皇帝几乎就要将这桩婚事答应下来,毕竟卫语和阮檬是表姐弟,两人的婚事若能成对两国关系也是有利无弊。
是卫诚在最后时刻阻止了卫崇荣,他的理由很简单,卫谦喜欢阮檬,喜欢到刻骨铭心还舍不得为难人那种。
卫崇荣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被人说服的性格,卫诚为了让他改变主意,差点没把嘴皮磨破。
都说说多错多,在皇帝丰富的经验面前,卫诚难免也露出了点小小的马脚。
证实了卫诚所言非虚之后,卫崇荣放弃了给卫语和阮檬赐婚的打算,转而给卫谦和阮檬赐了婚。
可他随后又告诉君华:“皇后,我觉得我们家圆圆有问题。”
“什么问题?”君华闻言十分纳闷,他一向觉得他的儿子们可乖了,比他小时候乖多了。
“有关团团和檬儿的事,他知道的太多了,也太详细了。”卫崇荣简直怀疑,卫诚每天闲着没事做,就盯着他哥过活了。
可他调查的结果并非如此,卫诚对卫谦的生活并没有太过关注,那他都是从哪里知道那些旁支末叶的?
还有就是卫诚说话的语气,实在是太过笃定了些,仿佛他不给他们赐婚,就会酿成天大的悲剧似的。
君华误解了卫崇荣的意思,还猜测道:“你是说圆圆也喜欢檬儿?可男孩子之间哪有玩喜欢你就欺负你的套路的。”从小到大,卫谦卫诚对待阮檬的态度截然相反,没有一丝共同之处。
面对君华明显跑偏了的脑洞,卫崇荣除了无语摇头,再不能有其他反应。
于是君华又误会了,还继续猜道:“难道圆圆喜欢团团?可他们是亲兄弟哎……”
卫崇荣这回连苦笑的力气都没了,只能放弃和君华进行探讨的念头。
卫谦和阮檬婚后过得不甚愉快,卫崇荣看在眼里,却从来没有插手,这是卫谦自己选的路,他必须走下去。
让卫谦去江南生孩子不是卫崇荣放他出去的主要目的,他只是想多给他们一个磨合的机会。
谁知南巡路上竟然发生了行刺的意外,幕后指使人直指卫诚。
虽说由于卫谦武功高强,行刺事件本身没有造成任何严重后果,可卫崇荣闻讯还是十分生气。
卫崇荣见识过永嘉年间的云诡波谲,也经历过泰安年间的太子遇刺,最痛恨的就是骨肉相残兄弟阋墙。可以这么说,如果真是卫诚行刺了卫谦,这将是他绝不会容忍和原谅的。
事实上,就是知晓了整件事并非出自卫诚的授意,卫崇荣也还是挺生气的,因为他觉得以卫诚的聪明才智,就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再者说了,行刺这件事成不成都影响深远,若是破坏了卫谦卫诚的兄弟感情,也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成功了。
永嘉年间,曾有人对卫明卫昭用过这招,好在没有起效。而这一次,结果和当年那次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