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_民国纪事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9(1 / 2)

阴历1940年一月中旬,孟希声回到重庆,却只看到了方无隅留给他的那张字条,知道方无隅去江西找他了。他茫然地在房间里坐了一下午,连姿势都与当初的方无隅一模一样。

孟希声没有再去找人,他预备要等方无隅回来。也许方无隅找不到他,会回到重庆。当然,这个几率有多少,孟希声自己都没有把握。

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

8月,日本鼓吹大东亚共荣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法西斯轴心国形成,战火烧遍了整个世界。

这一年红十字会领养了许多家破人亡的孩子,并给平民百姓做战时掩蔽训练、防空洞训练,还吸收了一批志愿者教他们医护知识和临床实践,不少人在学成之后申请做战地医护,去孟希声的办公室拿申请表格。

孟希声现在是红十字会人事部门的文员,他在红十字会已经快要一年,每天按时上下班,分发文件,看报,偶然会给孩子们清唱几段戏词。孩子们也听不懂戏曲,对他们唱便是对牛弹琴,十几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他,就觉得这大哥哥好看,可惜嘴巴里吐的是鸟语,他们听不懂。后来孟希声便不唱戏了,改唱儿歌,通俗易懂,还能得到一阵阵的掌声。

他住在红十字会,十平的单间,墙壁上没有修饰,桌子上也一尘不染,只摆着一盏台灯和一个伪青花瓷的笔筒,一清二白,还有一只行李箱搁在床底。

每天孟希声穿鞋会看到这只行李箱,脱鞋时不小心也会踢到这只行李箱。它仿佛是故意待在那儿,时刻地在提醒着孟希声什么,又或者是孟希声想让它提醒自己些什么。

他的办公桌倒是比他房间里的书桌繁乱多了,不止有文件,还有一沓厚厚的时事报纸。看报成了孟希声的习惯,起初他是关心江西地区的局势,抱着万分之一的心态,想看到有关方无隅的消息,后来便为动荡的局势忧心,总想起那位赫连排长,想他邀请自己入伍的话。

1940年整个世界喧嚣不已,孟希声两点一线,在办公室和卧房之间平淡无比地行走着,睁眼看到窗外蔚蓝天空,又在窗外的漆黑夜色里入睡,上下楼时的脚步声可能就是这段生活里唯一有起伏的节律了。

这一年年底,又有国军征兵,这次他们征用了红十字会作为暂时征兵场地,孟希声应他们要求做了很多文件表格,某天下班,他盯着那些表格良久,鬼使神差地抽了一张,回到房间把它摊在桌上,一摊便摊了许多天。

半个月后,征兵结束,孟希声下楼时看见他们正在撤掉大厅里的桌椅板凳,几个士兵被孩子们围住,他们同孩子们玩了一会儿,还教孩子们唱军歌。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孟希声心绪鼓荡,回到房间坐了一个小时,终于提笔把那张征兵表格填写完毕,飞速下楼,正好追上即将发动的军用吉普车。

他就此入了伍。行李箱终于从床底被抽了出来。

一天后,孟希声坐在大卡车上,被送往新兵训练营。

他抱着行李箱,看到烟火人气逐渐离自己远去,像不停坍塌的版图,在名为中国的土地上一寸寸地将山河失去。他低头亲吻在那块停掉的表上,祈祷方无隅能够平安。

山河破碎,家国罹难,我等不了你了。

可无论我去到哪里,都会惦念着你,期盼着与你重逢。

愿我们相逢时,和平已来到,天下已太平,家国已大定。

孟希声只在新兵营接受了一个月的特训,1941年2月,他被送上了战场。

他在军队里毫不起眼,甚至刚入伍时被人知道他以前是个戏子,还嘲笑孤立过好一阵。不过他这人,从来不会辩白什么,也不多费口舌,只会亲力亲为地去做,用行动证明一切。

很怕大家便发现自己错估了孟希声,这小戏子打起仗来拼命得很,最危险的任务他也敢去执行。

军队里不成文的规矩,新兵是用来填刀头的,冲锋在最前面,老兵们藏在后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打过数场仗还能活下来的老兵们有多么珍贵。

孟希声这个新兵能在流弹横飞中活下来,已经是一种了不得的本事,那些嘲笑的话也都不再被提起。

1941年底,孟希声被改编进一支团队,成为传令官。年中,一场突围战争中,他在一片混乱中打伤一名日军军官,被升为副连长。这年他正好二十三岁,在战壕里那群兵油子们还为他这新任的副连长唱了支生日快乐歌,外面响起的炮火声成了伴奏。

那位青睐过他的赫连排长没有看走眼,孟希声的确是块该上战场的料,若不是他的身体素质比其他人差了些,他还能做得更好。

那首生日快乐歌在战场上被枪炮声淹没,还没唱完孟希声喊了句烟雾!弹,在埋下头颅前,他看见今天的天气很好,春光一片明媚。

第23章烽火天

方无隅开着那辆大卡车在路上颠簸了整整八个月,没撞到树,没摔进哪个坑洞,也算方家祖坟冒青烟,不止如此,还让他的开车技术在颠簸中突飞猛进。

第一次把过路的难民救上卡车来的时候,其实方无隅是不愿意的。

同情心和共情力这东西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多,有人天生便少,方无隅属于后者。

所以看到难民从一旁的树林里跳出来拦路时,方无隅也只是吓得赶紧踩下了刹车,挥手呵斥,叫他们走开。

对方拍打着卡车车头,试图让方无隅载他们一程,给他们一口水喝,他们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即将在林子里死去。

方无隅很清楚这例是不能开的,带一个上车被其他难民看见,便有十个想上来,带十个,便有一百个想上来。他自己的口粮都有限,哪里来的余力去救济别人,尤其在困境里人性本恶,谁知道救他们上来他们会不会恩将仇报,抢了他的口粮,把他给弄死。

他见那几个人不肯走,作势发动引擎,把车开过去,总算把人吓跑。

那时候长沙会战刚结束,难民成堆,方无隅一路走遍官道山道,路过城镇的时候打听那支八路军的行军路线,再继续上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