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低沉而又充满肃穆之气的号角声在建章宫的大殿上响起。/p
随之而来的,还有鼓乐的声音,瞬间嘹亮了整个穹。/p
仪仗队的士卒们都排列在午朝门外,道路两侧插满彩旗,插满了火红色的旌旗。/p
议政殿前有五辆马车供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准备参加仪式的皇室人员乘坐。/p
两名负责大典工作的礼官举着表彰进入皇宫,此时的宫内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初更时分就开始击鼓了,虽然是冬日的半夜,但百官们还是早早就穿好了朝服站在午门外等候,礼官们则是进入宫内的朝堂汇报准备。/p
正式称帝的仪式并不在议政殿内举行的,而是在议政殿的外面的陛台上。冉闵在祭拜完“地鬼”之后,就起身到议政殿外面,与董巧巧还有随同的诸位王子到场。/p
而这时,一方龙纹赤鼎已经摆在议政殿的陛台上,皇帝的龙椅就放置其中,是整个会场最为显眼的位置。/p
随即,由崔皓与李农带头,身穿朝服率领文武百官一起进入会场。/p
冉闵穿着龙袍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此时鼓乐齐鸣声响震,鼓乐停下之后,负责掌握皇帝大印即传国玉玺的官员,把这权力象征放到宝案之上。/p
“肃静!”/p
至此,礼官挥鞭示意大家肃静。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百官列队进入,站到自己该站的行礼位置上,从百官进入到站定时奏乐一直没停,就和现代的大型活动贵宾进场时要播放一些乐曲是一样的,朝拜的时候要跪拜鞠躬,礼官还要邪拜舞礼”,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且要连喊三次。/p
像其他朝代的开国大典和魏朝的基本大同异。/p
不过在历朝历代中既有像刘邦冉闵这样马上得下者,但同样还有不少朝代是打着禅让的旗号而进行的。/p
比如汉献帝刘协禅位给曹丕,后来的隋朝隋文帝杨坚立国称帝,就是自己外孙周静帝禅位而来,唐朝那是隋恭帝杨侑禅位给了李渊,而宋朝更是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不得已才做了皇帝,这些被禅让的皇帝继位同样要举行一个仪式,桨禅让礼”!/p
看着陛台下面跪了一地,高呼万岁的臣民,冉闵一时之间,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起来。/p
“朕,冉闵,今日承继大统,改元称帝!”/p
冉闵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意,自称由“寡人”,换成了“朕”,谁知道冉闵经历了什么。/p
“改国号,大魏!年号,开皇!定都,大梁!”/p
这一年,就被称之为开皇元年!/p
冉闵为何要定都于大梁,或许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但冉闵自己心里清楚,或许洛阳长安蓟城邺城这些城池,远比大梁更适合作为都城。/p
但是眼下下尚未统一,一半的疆域还在晋国治下,似燕代秦凉仇池这些国家不足为虑,而唯一可虑的,就是偏居一隅的东晋!/p
称帝之后,冉闵就开始册封诸后妃皇子,还有文武百官。冉闵变更了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官制,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p
董巧巧为皇后,崔莹石兰独孤伽罗花木兰为贵妃,其余如郑樱桃高月茹等十八人皆为皇妃,登记造册的嫔三十二人,昭仪六十八人,贵人一百二十四人。/p
为了定国本,冉闵正式册立嫡长子冉明为皇太子。/p
皇次子秦王冉智皇三子汉王冉西皇四子赵王冉胤皇六子晋王冉睿(皇五子夭折,追封太原哀王)皇七子代王冉裕皇八子楚王冉操皇九子齐王冉祯皇十子越王冉战……未夭折的皇子三十五人,全部封王。/p
至于皇女二十二人亦是全都封为公主。/p
新建立的冉魏皇朝,所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p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p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p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p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校/p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的吏部。/p
负责财政国库的户部。/p
负责贡举祭祀典礼的礼部。/p
负责军事的兵部。/p
负责司法审计事务的刑部(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p
负责工程建设的工部。/p
中书高官官被称为中书令,副职称中书侍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