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起床了。该上朝了。”/p
与冉闵同床共枕的董皇后,看见还赖在床上躺着,一动不动跟一头死猪一样,顿时哭笑不得,拿手推了推他的肩膀。/p
但冉闵只是哼唧了两声,睡眼惺忪地扫视了一下董巧巧,却没有动弹。/p
董巧巧又叫了几声,冉闵终于不情不愿地起床了。/p
起床第一步,就是刷牙洗脸。/p
冉闵早就把牙刷和牙膏发明出来了,牙刷很容易制造,牙膏的话交给下面那些医生和方士就好。这些人知识渊博,心灵手巧,堪称是当代的化学家!/p
有了冉闵的指点,捣鼓出牙刷牙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p
其实在没有牙刷出现之前,古人护齿洁牙的方法是叩齿和漱口。古代漱口普遍使用的含漱法,以浓盐浓茶酒为漱口剂。/p
即使这样去保护牙齿,但是由于清洁效果不明显,导致古人多患齿疾。/p
先人们曾使用柳枝刷牙。古医术《外台秘要》,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p
除了杨枝以外,人们还因地制宜找寻其他合适的洁牙材料,如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他们用“嚼”的方法来洁齿。/p
明代的李时珍也,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p
洗了一把脸,穿上冕服,冉闵就亦步亦趋的摆驾奉殿,开始上朝。/p
“陛下,青州乐安济南北海三郡大部地区近日爆发严重的蝗灾。受灾的百姓多达十万人,蝗虫过境,蝗虫吃掉霖里的高粱麦谷子等农作物,百姓颗粒无收,家岁无余粮!臣请减免乐安济南和北海三郡的百姓一年赋税!”/p
尚书令崔皓第一时间上奏。/p
闻言,冉闵不禁眉头一皱。/p
这青州还真是多灾多难!/p
纵观整个华夏的农业史上,水旱蝗一直被视为三大自然灾害,因蝗灾爆发直接危害农作物,所以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甚至会影响一个王朝的经济发展与政权稳定。/p
这青州自古以来就是灾情的多发地,旱灾也有,水灾也有,蝗灾也有,真是屡治不止!/p
水灾吧,青州境内有黄河,到了夏水量猛增,洪水泛滥,这个酿成的水灾就不可避免了。但是冉闵可以通过抢修河堤的方法,去杜绝水灾。/p
旱灾呢?/p
旱灾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老爷不给力的话,来一场旱灾,朝廷就必须要尽快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然晚聊话,被逼上绝路的百姓极有可能揭竿而起!/p
这蝗灾呢?/p
蝗灾似乎也是无解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朝廷就是发生了蝗灾,便马上派人去赈济灾民!/p
水灾旱灾蝗灾,这三大害一旦爆发,朝廷若是不马上赈济灾民,不加以重视的话,极有可能发生改朝换代的事情!/p
没办法,自陈胜吴广这两个杀千刀的在大泽乡起义之后,人们就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把大家逼到绝路,百姓们肯定会奋起反抗的。/p
冉闵蹙眉道:“免除青州这受到蝗灾困扰的三郡一年的赋税,这个不是问题。百姓家中现在都有余粮,可以安度一年半载的,官府也能借支。但是不能每次一发生蝗灾,咱们就急急忙忙地免除赋税,开仓放粮,国库需要收入,百姓也不能什么都不干。”/p
“诸卿,请你们想一想法子,如何治理这蝗虫之灾难吧!”/p
闻言,群臣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p
“这个……”崔皓一脸尴尬地道:“陛下,臣确实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蝗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