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国力_冉魏霸业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9章 国力(2 / 2)

而江南地区则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民大量南迁。/p

永嘉之乱后,北方南渡的人口即达九十万人,占北方原有户口的七分之一。/p

事实上这一统计由于流离混乱之际,户口多有隐匿流失而大大缩。正像有人早已指出的:“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民籍不立……时百姓遭难,流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p

这明移民的实际规模当远在上述官方统计之上。/p

期内移民的分布仍以长江流域为主,更南的福建两广移民也不少,据记载:“晋永嘉二年,中州版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p

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北方百姓的南下,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为南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p

而东晋最初采取的是侨立州郡的政策,后来为了扩大剥削范围,推邪土断”政策,即把北方流民和当地居民的户口编在一起,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要负担国家的赋税徭役。/p

这在事实上就承认了北方移民的合法地位。/p

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南方的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p

就殷浩所知道的,姑苏“良田美跖,哇亩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扬州“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收,则数岁忘饥”。/p

东晋财政收入主要靠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提供。/p

不过,此时的南方,经济实力仍然没有超过北方,北方仍然是华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p

殷浩叹了口气道:“太后,南方尚有许多地方尚未开发,耕地不多,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甚至还有异族作乱,占山为王,不服王化。相对魏国来,我们晋国想要运输粮食更为困难,劳民伤财不,还耗时费力,其间数千里之远的路程,中途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的粮饷。”/p

“这么,咱们跟魏国是打不了消耗战了?”褚蒜子不由得黛眉微蹙。/p

殷浩正色道:“若是前线六十多万大军,我大晋倾国之力,最多只能支撑一年的!一年的时间,打不赢魏国,战局还是胶着之势的话,我晋国也将不战自溃!”/p

殷浩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的,司马昱知道这一点。/p

六十万大军还能支撑一年,其实这已经是殷浩在吹牛了,真实的情况其实是七八个月,所以晋国根本耗不起!/p

这粮食不能只供给前线的大军,官员的粮饷要发放吧?民夫在途中所吃的粮食,还有赈灾什么的,这是一笔烂账,根本算不清!/p

“那殷大人打算用什么办法去打破当前战事的僵局?”/p

“大梁,只要打下魏国的都城大梁就能胜!”/p

殷浩在地图上一阵比划,道:“太后,臣若是在前线作战,当派一支偏师做出主力的声势,攻克大梁附近的济阳长垣雍丘三座城池,作出要包围大梁城的态势,然后,臣则亲率主力,自鸿沟而入,袭击大梁!”/p

“若魏国不吃这一套,按兵不动呢?”/p

“何惧他按兵不动?”/p

殷浩信誓旦旦地道:“臣就围着一座大梁城围点打援,迫使魏军出来决战。这大梁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要魏军敢出来应战,臣保管他有来无回!而魏军若是执意龟缩在大梁城,则我晋军完全可以利用优势兵力,扫灭魏国的勤王之师,把魏军困死在大梁城里!”/p

“太后,这大梁的人口可不少,骤然又多出来二三十万的军队,以他们的粮食根本耗不起!”/p

闻言,褚蒜子和司马昱不禁连连点头,这真是一个绝佳的战法!/p

不过,殷浩的这个战法看似无懈可击,但是他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魏军的强悍程度……/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