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权宜之计_冉魏霸业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65章 权宜之计(2 / 2)

“谢陛下!”/p

内侍站出来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p

还是尚书令崔皓第一个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事启奏!”/p

“请讲。”/p

“陛下,吾大魏南征晋国,辟土几千里,晋之扬州豫州江州徐州,乃至于各个侨州都已经拿下。然其土地广袤,郡县众多,人口二百万,必须得到妥善的治理!可是朝廷在地方的官吏已经饱和,孝廉亦是无多,无法派出地方官吏去治理江东。请陛下明察!”/p

这是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p

这些年魏国是招揽了不少的人才,官员不少,但是随着魏军连年征战,定关中,灭仇池,辟西凉,出西域,南下江东,打下了这般偌大的疆土,增加了这么多的人口和土地,总不能全靠原来的地方官吏治理吧?/p

先不冉闵放心不放心,首先的一个就是魏国根本无法对于刚刚占领的城池土地形成有效的掌控!/p

冉闵蹙眉道:“江东原本的守令等官吏都跑到江陵去了吗?”/p

“是的。”/p

“那这样,一部分江东原本的官吏可以留任,考较才能之后,不论出身,不论资历,酌情担任地方官吏。同时,命令各州各郡推举孝廉,可以到江东去担任官吏。县一级的官员可以由孝廉担任,但是州郡一级的,应该由朝廷派遣官员。”/p

“陛下圣明!”/p

江东并不是什么不毛之地,偏僻之所,相反还十分的富庶,所以很多官吏都会挤破脑袋想进去的。对于这一点,冉闵丝毫不怀疑。/p

这时,崔皓又道:“陛下,另外国库已经亏空了。连番大战,国库的钱粮已经无多,眼下大军班师回朝,陛下需要犒赏三军,封赏有功的将士,但国库的黄金白银铜钱玉帛布匹等完全不够了。”/p

“什么?”/p

这话一出来,冉闵顿时吓了一跳。/p

“为什么会亏空得这么厉害?”/p

崔皓苦笑着道:“陛下,打仗的事情暂且不了。死难的将士的抚恤金,有功的将士必须得到一定的奖励,这都是一大笔的开销!而且近年来陛下又搞军屯,开凿大运河,南征北战,这还是得赖于年景,得赖于均田制的推行,各地才没有出现百姓饿死的情况!”/p

冉闵皱了皱眉头:“崔皓,大军入建康,朕不是已经让人把晋国的国库搬空了么?难道这还不够?”/p

“远远不够啊!”崔皓苦笑着道:“晋国的国库并不充盈,其珍宝是不少,但是难以变卖出去,不知道如何转手。而且晋国经过鸿沟大战,财政也不宽裕,情况比咱们魏国的国库好不了多少的!”/p

“……”/p

冉闵也是无计可施,于是道:“诸卿都议一议吧。有功的将士们一定要得到应有的封赏,阵亡的将士抚恤金也一定要到位!”/p

开玩笑,朝廷若是不能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分明,这样还怎么树立自己的威信?/p

还有阵亡的将士们没有抚恤金的话,不只是朝廷的威信荡然无存,可能会动摇军心,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军中的哗变!/p

毕竟连抚恤金都没有,谁会给大魏卖命?/p

这时,徐机站了出来道:“陛下,既然国库一时之间拿不出这么多钱财来奖赏将士,发放抚恤金,不如暂且搁置,留后补发。臣听民间的一些酒肆茶楼是有着赊漳做法的,朝廷威信如此,不如先暂且赊账,日后再给他们补发赏钱和抚恤金吧!”/p

“徐大人此言差矣!”崔皓瞪着眼睛道:“朝廷赊账于将士,岂有此理?赊账,那是民间的做法,朝廷岂能效仿?”/p

“那不知道崔大人打算怎么做?这不发还不行,发了又不够,总不能只奖赏一些有功的将士,或者只发放一些将士的抚恤金吧?”/p

“这……”崔皓傻眼了。/p

“陛下,臣以为还有一个办法。”这时,御史中丞韦謏站了出来。”/p

“请讲。”/p

“陛下可以降低奖赏士卒的标准,可以降低发放给阵亡士卒的抚恤金!朝廷奖赏士卒以及抚恤阵亡将士的钱财标准实在是太高了,远高于晋国,是晋军的两倍有余!陛下不妨可以从这里入手,这样,朝廷也能不失威信!”/p

闻言,冉闵淡淡的道:“这样怎能朝廷不失威信呢?标准,是朕定下,岂能朝令夕改,岂可儿戏?”/p

“陛下,这只是权宜之计。”/p

“权宜之计也不行!”/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