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节水灌溉工程只是让陇谷县的农户们心动的话,嘉谷意欲开发戈壁滩涂用地,搭建劳务和务农互补平台的消息,彻底让他们欲罢不能了。/p
陇谷县地势开阔,由于干旱少雨,90以上的耕地为旱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戈壁滩涂用地尚待开发。/p
十年五旱,灾害生态贫困交织叠加,且互为因果,是陇谷县的基本县情。/p
嘉谷愿意投资开发外围的戈壁滩涂,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为生态脆弱区披上绿色“底色”,为陇谷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从的层面看,是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增收渠道。/p
第一期开发的戈壁滩涂有6万亩,要整理土地,防风固沙,种植耐旱作物,建设高效节水的灌溉体系,需要的劳动力可不在少数。/p
而嘉谷定下来的原则是,优先雇佣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户。/p
之前大部分农户担心的,不就是合作社机械化作业之后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土地流转后,即使有分红,一旦没有成为合作社员工的话,就是地也没了,人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了。/p
到外面打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有时候工钱都很难拿到;而且家里基本都有老人和孩需要照鼓,也很难出远门。/p
现在好了,嘉谷送岗上门,即使不能在合作社工作,也能进入嘉谷打工,实现就地就近离土不离乡就业。/p
这样的话,农民们既有自家土地流转经营的一份分红,每个月也能领一份工资,变“一份收入”为“两份或多份收入”,简直美滋滋。/p
因此,在双重利好的助力下,合作社的组建进程迅速推进,在政府的协助下强力推邪块并大块分散变集症零碎变连片”的经营新格局,整合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高标准农田建设。/p
通过“土地流转+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嘉谷在政府的协调下,联系肃省的农科院引进其培育的“甘啤3号”和“甘啤4号”优质啤酒大麦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p
近30万亩的优质专用啤酒大麦种植基地,一边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保优高产的栽培技术统一种植大麦,一边如火如荼地建设高效节水的喷灌体系。/p
而为了建设优质原料供应基地,清源啤酒还在陇谷县配套成立了麦芽加工厂,在产区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为清源啤酒厂提供稳定优质的大麦芽原料。/p
麦芽加工厂同样优先招收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户。/p
嘉谷做出了这么大的付出,一力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顾虑,陇谷县政府也不好干看着。/p
恰逢肃省对啤酒大麦种植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对啤酒大麦龙头企业进行财政贴息贷款等信贷优惠政策。陇谷县政府亲自下场出面,协助银行完成对嘉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贷款资格认定信用评级等工作,争取到了一笔优惠贷款。/p
这样一来,合作社的农用机械设备倒是解决了,虽然这笔贷款对于嘉谷的整体投资规模来,只能算打闹。但总归弥补了陇谷县唐书记的“嘴炮”,对合作社也算一顿“补”了。/p
……/p
另一边,戈壁荒滩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p
嘉谷要开发的戈壁荒滩用地坐落在陇谷县西部,荒漠地域开阔,土地面积大,便于统一规划,连片开发。/p
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基建缺失生态脆弱的现实困境。/p
大片的戈壁荒滩被闲置不是没有道理的。/p
“春播几口袋,秋收几粒子;出门满眼弥沙子,走路土淹脚脖子”,这是陇谷县当地人民对外围戈壁荒滩真实写照的形容。/p
不是没有人打过开垦的主意,不过新开垦的耕地,乍看起来与周边老乡镇的耕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浇过两次水后,要么因为土壤板结不渗水,成为成片的“水池”;要么因为土壤返碱,“烧死”大片的农作物,大麦麦种了一茬又一茬,总是不能健康茁壮的生长。/p
此后再也没人做这种蠢事了。/p
所以即使是唐书记,对于齐政意欲开发这片戈壁荒滩,也是觉得不可思议。/p
他还隐晦地提醒过齐政,如果是为了解决不能在合作社工作的社员的就业问题,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p
齐政感谢他的善意,不过还是坚持己见。/p
也正因为如此,承包价真的是白菜价了。/p
嘉谷有意将陇谷县建设为优质啤酒大麦种植基地,最终的目标当然也是将这片荒滩改造成良田,作为嘉谷的自有种植基地——俗话不是了么,千好万好都不如自己拥有的好。/p
但首先要固定流沙拉土造田改良盐碱土质,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农田。/p
齐政用灵阵勘探过地下水层,嘉谷承包的这一片荒滩地下水较为丰富,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大有潜力可挖。/p
眼下,几百人在嘉谷聘请来的省林业局治沙技术员的指导下,大面积种植沙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