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平原。/p
丸红商社开发的农场内,太田明夫一边巡视着播种后的大豆田,一边听着下属的汇报。/p
他的农场面积本就比嘉谷的要,再加上拥有最先进的播种机械作业,也比嘉谷提前完成大豆播种。/p
此时的大豆田内,大豆种子已经冒芽。放眼望去,成排密密麻麻的嫩绿幼苗,仿佛在大地长出了一片“绿毛”。/p
但太田明夫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大豆田上,他听完下属的汇报后,蹙额道:“嘉谷竟然没有增加化肥的采购量?”/p
“是的,瓦西里先生亲自去跟嘉谷的齐董洽谈后,嘉谷还是保持原来的化肥提报量。”下属微微低头道。/p
太田明夫喃喃自语道:“不至于吧,我们的化肥使用量已经是经过科学的配比,嘉谷再怎么优化,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差距,齐董是在想什么?”/p
一旁的下属不敢接话,抿嘴保持着倾听的姿态。/p
太田明夫无意识地向前走,想不明白嘉谷这样不同寻常的举动是何意。/p
要齐政不懂得大豆种植,胡乱指挥,出来太田明夫也不相信。嘉谷就在东北有自己的大豆种植基地,岂会在一河之隔的远东就盲目起来了?/p
“嘉谷完成了大豆种植没有?”太田明夫脚步一停,扭头问道。/p
其下属连忙回答道:“刚得到消息,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种植。”/p
太田明夫追问道:“那他们从国内派遣的耕作车队回去了没有?”/p
下属稍微回想了一下,才答道:“应该没有,我还没有收到相关的情报。”/p
太田明夫就露出了笑容:“不会是我想的这样吧?”/p
想来想去,太田明夫都觉得嘉谷降低化肥量的使用,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降低成本。/p
两家与瓦西里的合作条件差不多,谁还不知道谁呢?/p
在收购约定随行就市的条件下,瓦西里一方仅以土地出资,从生产资料到具体的运营,都由嘉谷和丸红商社投入。/p
这样的情况下,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降低自家的成本投入,是他们共同的目标。/p
而在太田明夫看来,不同于丸红商社通过提升效率以降低成本的操作,嘉谷显然是直接削减投入的资金。/p
事情明摆着,嘉谷无论是管理利率还是生产效率,都比不上丸红商社。就拿耕作团队来,嘉谷派遣以及招募的团队都要比丸红商社来得大,虽然租金成本可能比丸红商社的低,但停留的时间也长,管理难度更大,花销的物资也更多,综合起来,成本也就提上来了。/p
太田明夫有些得意,看来齐政还是被他之前的一番话给影响到了,效率上比不过丸红,就在投入下心思了。/p
丸红商社估算过在远东种植大豆的成本,将土地按照出资比例折价的话,人工机械加上地租才占到一半的成本,而化肥农药的成本,占据了成本的三分之一。/p
尤其是老毛子死活不肯允许进口化肥,即使打折后,提供给两家的化肥还是比他们自己采购的要高,也难怪嘉谷会直接削减化肥的投入。/p
至于产量,太田明夫觉得自己已经摸清了齐政的想法脉络。/p
“真的得感谢远东这边肥沃的黑土地啊。”他低头看着脚下黑黝黝的土地,不无感慨道。/p
大豆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对土壤的要求不大,大部分土壤都可以正常生长。/p
但是想要种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大豆,还是需要选择排灌正常腐殖质丰富保水保肥性强及深厚松软的土壤。/p
恰好,这两个农场所在地的黑土层就具备这样的条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