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窗外透入的一点月光。/p
而苏大为,眼睛盯着房梁,忽然躺了下来。/p
这个位置....../p
头顶上方的房梁上,或许能发现点有趣的东西。/p
如果是常人,绝难注意到那一点细微的不同。/p
但苏大为是异人,运元气在双目上时,其目力几乎不输给南九郎。/p
他翻身起来,一个纵跃,如狸猫般跃上房梁。/p
手在梁柱上轻轻抚摸了一下,/p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p
这里,有人上来过,灰尘的厚薄不同。/p
还有,细细抚摸,房梁正对床头的位置,有细细的划痕。/p
苏大为缓缓抚摸着那划痕,嘴里喃喃的道:“青......龙,寺。”/p
青龙寺,唐时佛教密宗祖庭。/p
该寺在长安延兴门内新昌坊,建立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原名灵感寺,后更名为青龙寺。/p
在历史上,青龙寺最着名的乃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p
日本着名僧人空海曾在这里跟随惠果学习佛法,后来空海回日本创立真言宗,史称“东密”。/p
不过,这些事迹,还要到一百五十五年后。/p
眼下,在大唐诸多佛寺中,青龙寺并不是那么显眼。/p
夜色昏暗。/p
不知何处的乌云遮掩住了月光。/p
万俱寂中,一个黑影如鬼魅般穿行在连绵起伏的屋檐上。/p
最后在青龙寺中一处高塔檐上,黑影低伏下身子,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p
乌云渐渐散开,/p
清冷的月光重新光照大地。/p
苏大为伏在琉璃瓦上,默默的观察着青龙寺。/p
夜幕下,青龙寺各处高塔佛庙如蛰伏的巨兽,影影幢幢,看不分明。/p
视线在昏暗中搜索了一圈,终于发现一点微光。/p
苏大为暗运鲸息之法,将自己的呼吸降至若有若无,同时心念一动,鬼面水母从手背游至面上,将他的五官包裹住,幻化出金法敏的模样。/p
万一被人撞破,也可以伪装成新罗人。/p
半盏茶的时间后,他已经潜至刚才看到微光的地方。/p
那是一处佛堂。/p
四下静谥无声,只有佛堂窗中透出如豆的一点微光,在这夜色中,显得有些诡异。/p
苏大为运起龙形九转,身形贴着墙面纵高伏低,轻若狸猫,柔若婴儿。/p
悄然间,已经潜至佛堂之上。/p
看了一眼屋檐上光滑的琉璃瓦,苏大为暗想:这些瓦片层叠相交,滑不溜手,如果想揭瓦向下偷窥一定会发出响声。/p
所以前世那些影视里的揭瓦偷窥,都是瞎**扯蛋。/p
暗中深吸一口气后,苏大为用脚尖勾住屋檐,用倒卷珠帘的姿势,将身体倒贯在飞檐上,透过半开的窗口,向内窥去。/p
佛堂极大,极空旷。/p
四壁立着佛像,只有一盏油灯。/p
灯影闪动,那些佛像看不清面目,只觉得森然可畏。/p
而在佛堂正中的位置,正盘膝坐着四人。/p
苏大为细细辨认,其中三人应该是沙门僧人。/p
两名老僧,一胖一瘦。/p
在他们对面,盘坐着一个身形高大的胡僧。/p
而在侧面,离三名僧人稍远一些的位置,则盘坐着一位行者。/p
苏大为脑中忽然想起来,在之前诡异乱长安时,曾在街上见过这行者,还曾和他一起出手对付过诡异。/p
就在他目光停留在行者身上时,背对着窗口的行者似有感应,回头看了一眼。/p
苏大为心里一惊,赶紧收敛目光,将双眼眯起,同时摒住呼吸。/p
“行者,何事?”/p
盘坐的那名年老的胖僧人,双手合什,向行者看了一眼。/p
行者摇摇头。/p
胖僧人也就不再言语。/p
他口里低诵了几声,喃喃道:“那么咱们继续辩法,你就在一旁看着吧。”/p
苏大为自然不认识这三位僧人。/p
但如果是长安信佛的居士,便会知道,胖僧人乃是惠明法师,如今青龙寺的住持。/p
而在他身侧的瘦僧人,乃是惠行法师。/p
青龙寺原本奉行的是三论宗,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修校/p
但是自大唐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从竺求法归来,朝廷为其组织大规模的译场,其翻译的各法典经文,予长安佛界极大的震动。/p
长安佛教原本以台宗和三论宗为主。/p
受此影响,一些新的学派和主张也渐渐盛校/p
像惠明法师的师弟惠行,便主张修习律宗,以玄奘法师带回的经文,校正《摩诃僧袛律》《十诵律》中随行不相一致的问题。/p
以戒律入手,次弟修校/p
至于胡僧那罗迩婆寐,本来自竺,目前在青龙寺挂单。/p
此时正好做为第三方,参与到这场辩法郑/p
油灯下,惠明法师一双白眉微微耸动,双手合什,面上宝相庄严。/p
“以吾之见,修行首要专精,三论宗各修行法次弟完备,毋须再修律典,以分佛心。”/p
“师兄此言差矣。”/p
惠行和尚道:“以玄奘法师所译经书看,修行亦有门径次弟。虽佛家普度众生,但众生芸芸,普通信众,究竟从何入手?”/p
停了一停,惠行瘦削的脸上,露出庄严之色:“佛经有云,戒定慧,所谓戒而能后定,定而能生慧,慧乃般若,乃无上法。是以,修行应从戒律入手,持戒,以入门径,以此为基,而后再修习三论,可也。”/p
惠明和尚只是摇头不语。/p
一旁的胡僧那罗,突然仰头,发出一阵大笑声。/p
笑音如同金石交击,在夜中分外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