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们必然无功而返,殿下不会见任何人的。”贺惜朝道。
“所以,你是来老夫这儿探消息?”
贺惜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惜朝,这虽然是件好事,不过礼亲王有一句说得很对,就怕落罪之人攀扯他人,最终滚雪球一般席卷整个朝廷,届时人人入狱,就难以收场了。”
这才是谢阁老今日想要跟贺惜朝说的话。
贺惜朝微微侧了侧脸,眼眸深沉,他说:“老师,历史的长河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而停滞不前。我也好,殿下也罢,就是皇上……也不是无可替代的。”
“你放肆了。”谢阁老警告道。
“大实话也就您面前说说。”贺惜朝微微一笑,“翻翻史书,就会发现,历朝历代每一次整治贪官污吏,都是血流成河,脑袋一批批地掉。杀完了,自然会有新鲜的血液迅速补充进来,动荡几月也就安定了,而且吏治能清明一段时间。说来趁此机会动一动,于大齐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皇上在位多年,大权在握,也不怕这点动荡吧!”
“是不怕,可不是现在。”谢阁老看着贺惜朝道。
“为何?”
“若是三五年前这么做,老夫定然支持,可惜如今……”谢阁老说到这里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透露了消息,“惜朝,边关并不稳定,镇北王年迈,怕是已经镇不住蠢蠢欲动的北方匈奴了,朝廷若是再动荡,后果难以预料。”
贺惜朝面露惊讶:“没听到这个消息呀!”
“北方向来为皇上亲自过问,不经过内阁,只是朝中大臣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无非早晚的问题。”谢阁老见贺惜朝捧着茶盏若有所思,便道,“别看皇上雷霆发怒,一副彻查到底的样子,可一旦局面不可控制,他也会力求稳定,轻轻放过的。到时候,你跟殿下功亏一篑不说,今后行事可就难了。”
贺惜朝点点头:“学生明白了,那就尽快了结此事吧。”
“如何了结?”
“请皇上下令,三日之内结案。”
谢阁老蹙眉沉思:“这怕是来不及吧?”
“来得及,就这四十八人,罪证都是确凿的,根本辩无可辩,直接按此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三司会审这么麻烦的事情跳过就行。”
“这倒是个办法。”谢阁老说着看向贺惜朝,“莫不是你原本就这么打算?”
贺惜朝唇角一弯,颔首:“是啊,吏治哪儿是那么好动的,殿下太子的位置都坐站稳呢,对百官也都不了解,没的捅那么大窟窿,也显得自不量力了。”
谢阁老一叹:“看来老夫是白担心一场,就怕你狂妄自大。”
“多谢老师关心,真到那个时候,学生自然得跟您好好商量着办。如今殿下的意思不过是想将江州之事完全了结,一案归一案,不必再牵扯出其他。这样时间短,影响范围就不会很大,应该是稳妥的。”
谢阁老看着贺惜朝心有成算的模样,不禁问道:“这三日结案,由谁向皇上上奏?”
贺惜朝于是起身,对谢阁老鞠了一躬:“还请老师受累。”
谢阁老自是最好人选,毕竟英王闭门谢客,万事不管了。
不过谢阁老看着贺惜朝那脸上的巴掌印忽然道:“魏国公应该会知道你来过我这里吧?”
贺惜朝垂眸未语,算是默认了。
“太爷,大夫来了。”门口老仆轻声禀告道。
谢阁老本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算了:“先看看你的脸吧,让大夫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遥:诸位应该都记得,惜朝一直都想自立门户的。
第204章谁也不见
英王府门前
常公公手里挽着拂尘,脸上带着笑,不卑不亢道:“两位殿下,诸位大人,殿下在江州所受的伤还未痊愈,正在静养,皇上交代朝中之事一概不许他过问,诸位的问候杂家会转达殿下,便不招待各位了。”
萧铭道:“常公公,本王挂念兄长,难道也不能见吗?”
常公公躬了躬身:“礼亲王就别为难杂家了,殿下的原话便是任何人都不见。不过两位亲王若只是关心殿下,不谈其他,杂家愿为您转达。”
萧铭的眉头于是就皱起来。
萧弘昨日晚宴还活蹦乱跳的,今日养伤自然只是借口,他能关心什么?
“那贺惜朝来了,大哥也不见?”萧奕忽然问道。
随着萧奕的话,随行的官员乃至萧铭都一同看向常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