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游弃没有半点怜香惜玉之心,趁着女子无法行动上前一步,禅杖高举、重重砸下,直击女子的头颅。
这一下当真势大力沉、毫不留情,手段残忍至极。就连小沙弥也忍不住一个哆嗦,下意识抬手捂住了双眼。
女人连求饶都没有机会,便头颅迸碎,身体软软倒下,化成了一条数丈长的巨大白蛇。
待到一切尘埃落定后,被打斗的声音惊醒的村人们这才颤颤巍巍的探出头来查看情况,见游弃拄着禅杖站在那里,而一条巨大白蛇则蜿蜒在地、死得不能再死,他们这才稍稍壮起胆子,小心翼翼的出了房门。
村长软着两条腿来到游弃面前,根本不敢看那巨蛇的尸身:“大、大师,这条蛇……”
“这蛇便是害你儿子的妖物。”游弃淡声答道。
村长闻言长长的松了口气:“多谢大师除妖,多谢大师救小儿一命!”他啰啰嗦嗦的道谢半天,这才有些讪讪,“都是我们误会了大师座下的仙狐,当真抱歉。”他左右看了看,嗫嚅道,“不知那仙狐……?”
“它走了。”游弃没有隐瞒,“它也是妖物,理应远避人烟。既然它与蛇妖的恩怨已了,自当离去。”
听游弃这样说,村长又松了第二口气——纵使狐狸没有伤人,但人类对于妖物天生惧怕,听说妖狐离去,他们自然更加安心。
难得安抚完村人,游弃懒得再多说什么,垂眸看了看脚下的蛇尸,突然心中一动。
他蹲下身,丝毫不在意身上的僧袍沾染上泥土和血迹,指尖聚力,轻而易举的划开了巨蛇的皮肉。
红白的皮肉之下,暴露出来一颗黑红色的丹丸状物,赫然便是蛇妖的妖丹。游弃本能得觉得这东西值钱,不愿浪费,干脆将其挖出,手法格
外的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做惯了这种事情,熟能生巧,那模样根本不似圣僧,反而更像是一名妖僧。
拿到妖丹,游弃颇为满意的站起身,看了被自己徒手挖丹的行为吓得面色发白的的村长一眼,便转身离开。小沙弥连忙跟在他身后,但看着自家师叔手握妖丹、半个手掌都沾满血液,愣是没敢像往常那样伸手抓住对方的衣袖。
接下来的数日,一切都风平浪静。村人们经此一役对游弃敬而远之,而游弃也相当享受这种被众人敬畏、不敢擅自打扰的清闲日子。
至于那逃跑的狐妖更是再也没有了踪迹,很显然,游弃的冷酷无情让它完全不敢生出任何算计,唯恐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这位煞神一般的僧人卖了队友。
当小沙弥将庙宇打扫干净后,游弃便在村人们的欢送下离开了村子,继续自己的旅程。
幻镜外,僧人们看到这一幕,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幻镜第二关,考的是僧人对待人与妖的态度,更是一段情劫。倘若受试者不分青红皂白,相信村民打杀狐妖,便是偏听偏信、不辨清白,而倘若受试者庇护狐妖、查明真相,那么狐妖便会对受试者倾心相许,诸多纠缠,除非狐妖最终死心、挥剑斩情丝,否则第二关便不会结束。
——这就是要让僧人们明白该如何应对桃花债了。
大多数僧人在这一关都会耗费不少时间,一遍又一遍的拒绝、逃避,在红颜软语中坚定一颗向佛之心,这才能逐渐抹消狐妖一颗真心、一片情意。甚至还有不少和尚被狐妖的真情打动,差点破了色戒。
总之,这一关曾经让不少僧人格外头疼,却不曾想游弃快刀斩乱麻,不仅解决了蛇妖、查明真相,甚至还吓得狐妖落荒而逃,压根不敢对游弃抱有任何的旖旎幻想。
……也算是一种很硬核的通关方法了。狐妖善于辨识人心,倘若稍有半分心软一点,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位小施主当真天生不凡。”一名僧人讪讪开口,想起自己经历佛光塔幻镜二重时被狐妖纠缠得狼狈不堪的模样,不由汗颜。
“未误伤一人便解决此次事件,还不曾留下隐患,无论是从经过看还是从结果看,都相当优秀。公正不阿、一视同仁、道心稳固。”另一名僧人蹙着眉评价,“只是……这……总觉得有哪里似是不太对?”
众僧人:“………………………………”
——好像……的确有哪里不对?w,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