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按下一个开关,观摩室可以和手术室通话。/p
“赵教授,介绍一下,这几根又长又细的穿刺针有什么特点?”/p
赵一霖让给刘牧樵回答。/p
“这是特制的脑干囊肿穿刺针,光滑度是纳米级,特殊工艺打造,对神经纤维的损害达到最低程度。”/p
“这套设备应该很贵吧?”/p
“成本价就是76万。”/p
“喔。我们也要进一套。”/p
邹医生在做准备。/p
两个护士没什么事干,没有合作过,插不上手。/p
隔壁的医生都认真地看着刘牧樵他们的准备工作,其中有两三个在暗暗下决心,他们也准备试试。/p
科学之路就是这样,关键是有引路人,一条路别人走过,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跟上来。/p
这也是整个神经内科,包括一部分神经外科的人都集聚在观摩室的原因,人家安泰医院都敢动脑干,我们为什么不能?/p
“他们摈弃ct引导,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真的想不通。”神经外科的一个副教授发表观点。/p
“他们,通过影像学片子就够了,就没必要引导了,话是这么,可是,他们就这么自信?这是盲穿,怎么可能只有0.5毫米的误差?”/p
“有没有人会量,鬼知道到底误差有多少?”/p
“不会是故弄玄虚吧?”/p
“你们不要多猜测,等一会,你们一眼就应该辨别得出来。”院长。/p
也是的,都是行家,也都是高手,五个镜头下看他们穿刺,是不是故弄玄虚,一眼就能够看出来。/p
“咦!怎么,是这个哥?”/p
院长发现洗手穿衣的是刘牧樵,赵一霖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打算,那个中年医生也只是做准备而已。/p
他按下按钮。/p
“赵教授,请问你一个问题,不是你主刀吗?”/p
赵一霖转过头,认真地:“对的,我们这个团队一直是这样分工的。”/p
“嗯。”/p
院长不话了。/p
这个时候制止也已经来不及了,人家都已经上了。/p
在五个镜头的监视下,刘牧樵开始穿刺了。/p
他稳健地穿进了延髓,整个手臂,见不到丝毫的摆动,和机械手臂没有任何两样,穿刺针稳稳推进了3.5厘米。/p
停了下来。/p
套上特制的针管,回抽。/p
褐色的液体了出来,大约5毫升。/p
接着,退回了穿刺针。/p
整个过程3分钟不到。/p
观摩室里的人还在等待,他们没有反应过来,还紧紧盯着银屏上,在等下一步。/p
怎么,这是?/p
刘牧樵已经在病人后脑勺敷上了纱布,邹医生把用过的穿刺用品放进另一个隔断里。/p
“怎么?这是……”/p
“这……是做完了?问问。”/p
院长按下一个开关,问:“赵教授,你们这是……”/p
赵一霖转过头:“结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