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大足元年,突厥可汗吉利派遣以其弟始毕为首的议和使团前赴长安,结束了两国长达十数年的战乱。/p
大周朝内,上自子武则,下至黎明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p
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内号角连,鼓声动地,礼炮阵阵,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气象。/p
城门处旌旗蔽日,彩旗飘飘,人群汹涌。左右卫府的兵卒们盔甲鲜明地拱卫在宽阔的大街两旁。/p
市民们纷纷涌到街上,观看这隆重的欢迎仪式,众人议论纷纷:/p
“打了十几年,总算盼到这一了!”/p
“是呀,再也不用充兵到边关去了。真是苍有眼啊!”/p
“哎,我两个可怜的弟弟都死在了边塞。这仗要是再打,我的两个儿子恐怕也保不住了!”/p
“谁不是呢,听这次突厥使团进京,就是为了要和朝廷重修旧好,永绝战患。特使就是突厥皇帝的弟弟!”/p
“是吗!这么大的官啊。”/p
“你们看,来了!”/p
随之鼓乐声大作,一队銮仪卫队缓缓走来。/p
在銮仪卫队之后,出现了大周的赤旗和突厥国的狼头旗。/p
突厥议和使团在大周礼部官员和左右侍卫的拥簇之下,缓缓经过朱雀大街,朝着皇宫方向缓缓而去。/p
……/p
长安太极殿,年已古稀,但看起来五旬上下,身着龙袍的武则坐在龙椅上和一众朝廷大员们正在殿内等候着什么。/p
“咳!咳!”/p
随着武则的一身咳嗽,朝臣们纷纷转过身来。/p
武则微笑着道:“没有想到众卿家的腿竟然如茨坚强啊。”/p
底下的大臣们闻言面面相觑,接着就听见武则道:“从五鼓如朝到现在,有两个多时辰了吧,众卿家竟然还能如茨直立,真是令朕自叹不如啊。”/p
大臣们闻言纷纷露出了笑容。/p
武则又道:“凡气分清浊,清浊相抵,其气方能顺畅,这殿里的气氛太浊了。”/p
武则左手边站在众人之首的一个清瘦老者闻言道:“陛下,不知这个浊字,指的是什么?”/p
武则回答道:“两国休战,固然是我朝之幸,更是突厥之幸。因此,众卿不必过于凝重,放松些才好。一会儿突厥使团到来,要让他们看到一团和气,而不是一团凝气。和气自然一切顺畅,而凝气则使我朝自暴其弱,令狄夷看。”/p
清瘦老者恍然道:“陛下明鉴。”/p
武则深出了一口气,道:“站了两个多时辰了,朕心不忍,众卿便席地而坐吧。”/p
清瘦老者闻言愣了楞之后,道:“谢陛下隆恩。”/p
老者完之后,就带头盘膝坐下,殿中大臣们见此也纷纷盘膝坐下。/p
霎时间,平素肃穆的朝中重臣齐刷刷的坐了一地,殿中的气氛登时缓和下来。/p
武则环视了一周之后,突然道:“今日之事,殿中只缺一人。如有此人在,则气可和,事可遂,众卿知道,朕的是何人。”/p
群臣闻言议论纷纷,只有清瘦老者眼睛一亮,接着低下头去微笑不语。/p
武则正好看见清瘦老者的这一连串反应,笑道:“看来谏之已经知道是何人了。”/p
谏之回道:“如果臣没有猜错的话,陛下应该的就是狄仁杰,狄大人了。”/p
武则闻言微微点头。/p
“陛下,狄仁杰重罪逆,若不是陛下恩,他早就粉身碎骨了。”/p
只见站在武则右手边,一个眼神阴鸷,面色阴霾五旬上下的老者道。/p
武则闻言微微皱了皱眉,问道:“狄仁杰还在彭泽县任上吗?”/p
“正是。”谏之回道:“臣听闻,他施政妥善,劝课农桑,连断累年积案,令百姓安居乐业。听彭泽县的百姓还为他立了生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