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榔的经济战争计划中,与大清之间主要斗争的武器有三样。
第一个就是盐。
中国自古以来,盐就是专卖的东西。
历朝历代对盐进行严格把控,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盐是必需品。
人不可一日无盐,不吃就没有气力,所以它在古代国家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是盐?一种战争资源。因为士兵吃不到盐,体力跟不上,战斗力下降。
当时的中原王朝都通过控制食盐,削弱草原民族的战力!
最重要的是盐税是朝廷最重要的财政来源。
大明时,东林党作祟,到处跑冒滴漏,每年只能收入200多万两银子的盐税。
而在清朝,乾隆年间一年仅仅盐税就能收入1200万两。
若是断了盐税,就相当于砍断大清的一条腿。
试想,没钱,多尔衮拿什么刺激八旗兵英勇作战,靠什么给满朝的文武发工资。
满人大臣也就算了,反正也是奴才。但汉人大臣呢?他们可是雇佣关系!
这个时代,盐的制作成本并不高,一斤盐的成本不到10文钱,却最终卖到300到400文的价格。
十足的暴利!
朱由榔准备在海南大量建设盐场,反正现在他的奴才多得是,生产的盐每斤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每引(400斤)盐,4两银子的价格,向江南等地倾销,让大清的盐卖不出去,看他们怎么收盐税!
在朱由榔西征贵州的过程中,鲁王已经自取监国,张煌言也已经上表,要效忠朝廷。
朱由榔准备封他为浙江巡抚。主要工作就是在舟山群岛上。将海南的盐,贩卖给浙江的商贩。
几年的战事,已经证明张煌言带兵打仗确实不行,毕竟不是每一个书生,都能像卢象升一样,扔掉笔就能战斗。
让张煌言在浙江当走私贩子吧!
舟山一带,本来就是当初倭寇横行的地方,就让张煌言按照倭寇的方式,不断带兵去袭扰清军,兼带着去走私食盐。
至于福建走私的任务,就交给郑成功。他本来就是海盗出身,干这些事轻车熟路。
相信在郑成功的努力下,将来福建地面上,大清也别想收到盐税。
朱由榔发动经济战争的第二项物质是粮食。
虽然,经过推广土豆和番薯,现在大明这边已经渡过了粮食危机。
但现在还处于小冰河期啊,大清那边还没有渡过粮食危机呢!
现在市场价,1石米万历年间是1两银子,在崇祯时期已经到了2两银子。
朱由榔准备让张煌言和郑成功,将卖食盐的钱,全部换成米,由于盐是按照10文钱一斤卖的,就按照这个价格,从百姓手中换米。
如此大清的米就会快速流到大明手中。
大清的地盘上,肯定会爆发粮食危机。
其后果,肯定是民不聊生。
到时,老百姓不造反才怪呢!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大明会风风光光地杀回去。
在盐和粮食之外,朱由榔还准备了第三样的物品,那就是棉布。
在后世中,很多职业女性动不动就抱怨,自己工作努力。生活节奏快。
她们幻想回到过去,妇女只管相夫教子,不负责挣钱养家的时代。其实这种想法,是对古代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