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韩世忠的老爹_穿越南宋建功业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6章 韩世忠的老爹(1 / 2)

梁鼎长叹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统治38年后土崩瓦解,隋炀帝似乎有罪;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它只是一种诱因,并非根源所在;因为隋朝社会矛盾激化,积聚过程!”

梁鼎说,定神道:“隋文帝时,社会矛盾就开始累积;隋文帝个人性格和晚年变化,又加剧了矛盾,史书上说他‘天性沉猜…逮于暮年,持法者甚重,喜怒不常,杀人太多’。”

“在开皇中叶以后,法制逐渐遭到破坏,文帝将诛灭元老功臣、滥施苛刑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刚愎自用。其结果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祸根在于国家灭亡!”

赵构说道:“梁大哥没说错,隋朝灭亡并不是炀帝一人之过;隋文帝在位时,已经显露出来了!”

“隋朝灭亡后,仓廪所储的粮食还可供天下百姓四五十年之用;足见隋朝苛捐杂税之严重,使一半的百姓入不敷出;使国家富强,百姓穷!虽然隋朝有良好的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没有执行!隋文帝口中说爱民,可国仓廪之粮如山,却不愿拿出来赈灾!”

梁鼎道:“将军的话太对了!隋炀帝即位后,国力、武艺大增,修建东都、开运河、穷兵黩武,这一切似乎都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但对民力伤害太大,社会矛盾急速激化!”

“再往前走,是一片茫茫戈壁,前后共征兵卒、役夫四百万人;把人民推向了生存的边缘,一场全国性的暴风雨终于来临了!它的名字是什么?那叫好心没好报啊!”

“这是因为,还是文帝父子个人德行不济,没有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因此,只是短短的时间,就亡了国!”

赵构道:“隋朝虽然灭亡,但却造就了一个强盛的唐朝,李世民就是在总结隋朝灭亡的基础上,开创了贞观之治!坦率地说,唐太宗是用隋朝的制度,来总结他的灭亡的教训,才创造了今天辉煌的唐朝!”

梁鼎道:“将军一言以蔽之,隋炀帝不遗余力地修好大运河,征用民夫五百万,这五百万在数千年的地界中劳作五、六年,百姓能不怨吗?”

“隋炀帝后来成了百姓攻击的目标;但唐朝在大运河上却有很大的好处,这就是我对它的评价。如今朝廷偏安一端,在大运河一端,却是一位得天独厚的受益人!这个恐怕要感谢隋炀帝哩!要不是他那一张红脸得罪了百姓,哪有后代这么多福泽!”

赵构道:“梁大哥的话很有道理,把隋炀帝说成是暴君似乎不妥,就像把中华统一的秦始皇说成是暴君一样,这完全是冤枉!”

“但是秦朝和隋朝是真正的短命王朝,短命的教训就像两面镜子,提醒了后世朝代!”

当赵构这样说的时候,难以约束的意识又回到了后世!

杨凌这地方因隋文帝的陵寝而得名,后世把“陵寝”改为“凌”,似乎有凌云壮志之意;想把一个小镇提升为省辖市;因为杨陵也是后稷的故地;更有民国时期行政院元老于右任提议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不过杨凌毕竟是个小城镇,虽然国家给了不少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狭窄,想要成就一个省辖市,实在是难上加难!

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政府应该把扶风县、五泉镇、揉谷乡等相邻乡镇划出来,归杨凌农业示范区管辖;

这类兴高采烈的作派,既不失气派,又缺乏底气,遭到周围百姓的反对;特别是扶风县的群众,更是怨声载道;说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迟早会垮掉。

人们的眼睛似乎是雪亮的,杨凌建设省级直辖市的梦想,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虽然挂起了全国农业示范市,管委会的负责人也是副**待遇;但街道上门可罗雀,田地也是农事稀少。

这两个原因都是由于客观实际所造成的。

这本书是存在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一座小城,作为西安、宝鸡这一地区不会贬低她的生存价值;作为一座副省级城市,拔高而谈,有点儿贻笑大方。

杨凌东距西安84公里,离宝**9公里,西安、宝鸡两市历史悠久,人口都在百万以上,西安甚至接近千万;经济也蓬勃发展。

这段距离内的杨凌再扩展一座大城市,不啻于挖出一块肱取肉;因此说,硬要将杨凌拔高,将会犯下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

赵构心里翻江倒海,思索再三,还是忍不住向北塬的那一面投去一瞥,心中竟有五味杂陈。

东升的太阳照在高高的墓碑上,使千年的沉睡显得朦胧。

一路走来,赵构思索良久,忽然,马蹄声从前面传来,将赵构的思绪拉回现实。

赵构听到马蹄声愈来愈近,他挥动双手,示意大军停止前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