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只在路上看见高楼就已经目瞪口呆,没想过自己也能住上这种高高的楼房。
这会听到司机叔叔的话,再看看眼前这个四层的红色小砖楼,暗戳戳的兴奋起来,好奇里边到底长什么样。
程白杨:“小妈,咱们就住这吗?”他从小只住过那种宽敞的农家院子。
舒兰:“哇,看着不错,我还没住过这种楼房。”
舒月问舒兰:“你记得你小时候,咱们去岛上之前住的家属院吗?那个不也是楼房吗?”
舒兰想了想,“有印象,这个看上去好多了。”想起家属院乱糟糟的,哪里能比。七八年没回去了,如果不是姐姐说起来,她都快忘了爸爸和继母。在她心里,枫明岛的小院才是她的家。
程白鹭期待之余,有些担心:“那么高,不会掉下去吧?”
“当然不会,这是楼房,很结实的,等会咱们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舒月下了车,检查了一遍没落下什么东西在里边。
说话间,程山和陈文卿从另一辆车上下来,陈文卿让司机小哥在底下先等着。
这座小楼位于清大校内南边的家属区,专门建的给老教授们的福利住房。离学校南门比较近,不管是上学还是去校外买东西,都很方便。
陈文卿带着大家走到二楼,拿出钥匙打开左手边的一户房子的门,进去以后舒月一眼就看出来是个紧凑的三居室,两间卧室朝北,一间卧室朝南,中间的客厅不大,有个小窗户朝西。
整个房子里的装修比较简单,白墙很干净,黄色的柜子是定制的那种,通到房顶的、遮盖暖气的,舒月在现代老破小里见过它们三四十年以后的样子。
舒月反应过来,京市几十年以后的老破小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房子,这会很多刚建成或者还没建成。
所以这是个新房子,而且看上去也不小嘛。
之前说老破小,有点冒犯了,失敬失敬。
“陈大哥,这房子是哪年的?”
“去年刚建成,有九十平左右,新装修的,他们只住了半年。一位老教授分到的房子,但是他准备回老家几年,想找人看着房子。”陈文卿也是多方打听才从老同学那儿找到了这么个房子,“房子不大,但是三个卧室,够住了,以后如果有更好的……”
她穿书之前曾在四环买了一套六十平、正规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买房之前,中介小哥骑着电动小毛驴,载着她穿梭于各大老牌小区的小户型。
她记得,三环五六十平的小两居压根就没有客厅,都是那种叫八零筑一、八零筑二或者眼镜型的户型,三居都很少见。
所以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能给她找到这样一个房子,着实不容易。
舒月对这个陈文卿又增加了几分敬意和感激。
“这已经很好了,我们很满意,你帮我们找到这样的房子不容易吧?”
程山看了看,让他们娘四个住下是够了,“对,挺好的,陈大哥,你辛苦了。你看我们给多少钱合适?”
这边陈文卿听到她说满意,心里默默松了口气,她满意,三叔那边就好交代,他家老爷子那边就没问题了。
“租金就算了……”陈文卿觉得相比找房子的难度,钱也不算什么。
“一码归一码,能帮我们找到房子就很感激了,租金我们当然得付。”程山很坚决,已经欠了几份人情,再欠别人钱就更不像话了。
“对对,租金一定得给。”舒月也觉得交了租金,才能住的踏实。
而且八块钱一个月,简直是白菜价!
程山一个月的工资津贴付一年房租都绰绰有余。
程山爽快的拿出钱,给了一年的房租。
这年头不能随便交易,否则她都有心思把房子买下来。
陈文卿没再推辞。“对了,晚上待会请你们吃个饭,我爱人下了班也过来……”
舒月和程山都不想再麻烦人家,看他样子还挺忙的,就拒绝了。
陈文卿确实还有点事儿,原本打算继续请假的,看他们两口子也坚持,便也就没再客套,要了三个孩子的资料,便走了。“过两天转学手续办好以后我再给你们送过来。”
送走了陈文卿,舒月和程山仔细看了看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个房间,另外卫生间、厨房、淋浴应有尽有。
房间里有衣柜,客厅里有一个沙发,还有张吃饭的桌子和几张板凳。
但是要住人的话缺的东西太多,锅碗瓢盆、被子枕头……
一概没有。
三小只在房间里稀奇的转来转去,虽然房子不大,但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从窗户往下看了看,又往上看了看,总觉得脚踩在棉花上,不太真实。
“我们睡哪里啊?睡着睡着不会掉下去吧?”程白杨看了三个房间,想着自己睡哪儿。与此同时,第一次睡这么高的地方,也是有些担惊。
程山给大家分配了:“南边的房间大,你小妈睡。北边两个房间你一间,她们一间。”
舒月正想着离他们远点,这样清静。
大家都没意见,准备先打扫房间。
舒月作为总指挥,给大家每个人分了一些活,房子不脏,很快就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原本坐轮船火车在路上折腾了一天多的时间,身体已经很疲惫了。
可此刻看着他们在京市的这个新家,舒月觉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还能再战几个回合。
“走,咱们逛商场,买东西去。”先去把吃饭睡觉的东西补齐,其他的都能慢慢添置。
下了楼碰见一个大妈,打听了一下,大妈给他们指路,“去数道口百货商场,那里东西比较齐全。”
二月的春风习习,阳光温暖和煦,枯黄的老树开始生出嫩绿的枝丫,校园里显得生机勃勃。
意识到自己正走在七十年代末的清大校园里头,身边经过的每一个老头老太都可能是有名的大教授,舒月的思绪也跟着飘飘然,心情欢快的如入云端。
“同学们,你们正走在清大校园里,知道吗?”
“这是咱们国家顶尖的大学,这里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就是老师、教授,他们可厉害了,他们的思想和学问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
“过几天我就是这里的学生了,你们读的中学在那边不远的地方,是这个大学附属中学,你们也好好努力,到时候也来这读大学,咱们就是校友啦!”
走在校园里,不自觉升起一股骄傲自得之感,旁边路过的人不时瞥向他们。
程山左右前后看看,这校园确实不错,在这里学习应该也很不错。心里遗憾,自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不然,跟她一起考,说不定也能考上。
三小只听的云里雾里,清大在他们心里还没有那么神圣,觉得还不如那个房子来得现实。
听完舒月激情昂扬的一通“演讲”,他们打算忽略跳过,直接进入下一个话题,就逛商场这件事儿,兴奋地叽叽喳喳:
“小妈,这里的商场大吗?”
“是不是可以随便买东西?”
舒月:“……”到底是不是考大学的料,怎么一点都不兴奋呢,就知道买买买。
她啧啧两声,随口一答:“商场应该还行吧,可以买。”
只不过买东西是花钱要票的,东西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叹一声,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庆幸程小山同学脑子灵活,来之前已经把一些本省市的票证换成了全国通用的。
否则这几天只能炒西北风吃。
走到清大南门,门口的保安大爷从门房探出脑袋,例行询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老大爷打量着大大小小的五口人,这是父母和孩子呢?还是兄弟姐妹呢?一时不好判断。
不过,不管是什么,看上去都不像他们这的学生。学生们埋头学习,灰头土脸的,没几个长得这么俊俏的。
这年头慕名而来的游客真不少,考不上来这一趟,也当是拜过文曲星了。
舒月拿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跟老大爷说:“大爷,我是今年的新生,提前来了,住在家属院这边,要出门去买点东西。”
大爷看到通知书,先是惊讶,随后脸上的皱纹挤作一团,笑得牙不见眼:“哦——是新生啊!姑娘,你能考到这里不容易吧?他们几个也是来上学的?”
舒月摆手:“不是,他们是我家属。”
老大爷皱眉思考状:“你们是兄弟姐妹?”
“这是我丈夫,这几个是孩子。”
老大爷看看舒月,又扭头看程山,“小伙子,你运气真好,媳妇成大学生了。那你考上哪儿了?”
这么漂亮的大学生的男人,总不能是个文盲吧。这个小伙子长得倒是很精神,这姑娘
程山本想糊弄两句,却听程白杨抢答道:“我爸是团长,管着几千人呢。”
老大爷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敬意,“小伙子,这么年轻就当团长了?想当年援朝战役的时候我也……”
舒月:“您也是当兵的?上过战场?”
老大爷笑笑:“哦,不是,当年援朝战役的时候我也差点当兵去了,可惜啊,年龄超了没去成。”他对军人格外有好感。“小伙子,你跟我讲讲,你是哪个部队的?当的是什么兵?你们部队有没有……”
程山脸色有点沉:“……”
舒月:“……”
看来老大爷是无聊的厉害,这是一时半会能讲完的吗?再说了,军队的事儿都是机密,不能乱讲。
“老大爷,我们着急去买东西呢,有空再说哈。”
舒月掐断了老大爷继续聊天的大火苗,拉着大家赶紧出了门,直奔百货商场。
后面留下老大爷逐渐飘远的声音:“有空再来啊……”
等他们走远后,老大爷觉得不对。
他当初是好奇什么来着?对,这漂亮女学生的孩子年龄太大,不像是亲生的,还没来得及打探呢。
回到门房继续喝茶……
数道口百货商场门口挂着牌匾,牌匾下面还贴着红标语“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商场外面看上去并不豪华,单看这个二层小楼,还没连城市百货大楼气派,但是感觉非常接地气,走进去以后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
舒月同学叉腰站在门口观察了一番,以后这就是她日常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了。
商场就在小区外面的感觉真好,以前从岛上要去连城市还得起个大早坐趟船呢,这下好了,腿着就到了。
她掏了掏口袋,一下子被打回了现实。撇了撇嘴,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