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李白狼就陪着叶秋菊去了自家的田边。先是拔秧,拔好了再装在篾筐中,运到水稻田边。
接下来的活计,就是抛秧。这是十分考究眼力和手腕力量的活计,就连许多老农民,都不能保证抛得恰到好处。
有着一手弹石子功夫的李白狼,做起这种事来,绝对的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不但是抛得快,而且是抛得准。
叶秋菊只要负责运秧,抛秧的活计全部交给了李白狼。别人家的秧才抛了一半,李家已经开始进行栽秧。
栽秧是件艰辛的活计,必须手把秧苗,低首弓背地在一兜一兜的栽着稻秧。
不仅要眼到、手到,判断好秧苗之间的距离,又要靠脊梁和手臂的韧性,以便持续运动,同时还必须保持整个身子准确地后退……
周围的稻田里,也都站满了栽秧的村民。刚开始,大家都是处于沉默状态下在栽秧。
时间过了一个小时之后,生性活泼的陶桂花开了口:“狼兄弟,起个头吧。”
“对,白狼,领着大家唱上一段吧。”雷火趁势直了一下腰板。
平常栽秧时,村民们也喜欢唱上一曲,好化解栽秧的疲劳。
听到大家的提议,李白狼也不推辞,抹了一把汗,就吼了起来:“手把青秧栽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旁边稻田里的陶桂花,立即就接上了一句。
“心地清静方成道——”叶秋菊也跟上了一句。
李白狼的声音十分浑厚,陶桂花的声音犹如夜莺一般的美妙,叶秋菊则是如同黄鹂鸣叫,婉转动听,一下子就传遍了稻田的四周。
所有村民都来了劲头,一齐跟唱起来:“后退原来是向前——”
一时之间,稻田里欢声笑语,你追我赶,让大家忘记了疲劳。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村民们都不会回家。三五成群的坐在田梗上,就着干粮吃午餐。
“嫂子,你先点火吧。”李白狼从竹篓中取出一只从来不离身的小铁锅。
话一说完,他和大黄就已经没了影子。
叶秋菊“哎”了一声,接过铁锅,找上几块砖头架了起来。再到树丛中找来一些枯枝,准备点火。
等她做好这一切的时候,大黄已经摇头摆尾的到了跟前。
李白狼的手中,多了一些猎物。三只田螺,两条泥鳅,四只青蛙,还有一只小甲鱼。
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做上一锅鲜美的八鲜汤,绝对是绰绰有余。时间不长,香味就把陶桂花、雷火一班同年人给引了过来。
有了这锅八鲜汤,就连平时难以下咽的干粮,也觉得好吃了许多。大黄分到了一只青蛙,再加一个甲鱼头,吃得是尾巴甩个不停。
黄昏时候,李家的所有秧苗都已经搬到了新家。尽管体魄强健,李白狼也还是感觉到腰酸背痛。
回头看看自家的两亩稻田,在一片浑黄的水里面,无数苍翠欲滴的秧苗整整齐齐地站着,就像是在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一般。
看着这些劳动成果,李白狼的心中油然生出一丝安慰。在进行死亡之旅之前,总算是为家中做了一件大事。
第二天早晨,阳光灿烂,春意盎然。
龙口村民开始下田的时候,李白狼已经带着大黄登上了青龙山。
离家时,他特意关照说:“嫂子,我今天跑得远一点,不一定回得来,你就不要给我留门啦。”
叶秋菊没能听得明白话中的含意,关切地叮嘱说:“小狼,你也别太过劳累,不要跑得太远。”
李白狼“嗯”了一声,没有答话。他也不知道此行是祸是福,偏又不好说得太过明白。
此时站在山头上眺望龙口村,他喃喃而语说:“爸爸,如果此行不能成功,白狼我只能来世报你大恩啦。”
话音未落,李白狼毅然转身,朝着北坡方向疾驰而去。
这一路上,由于人迹罕至,李白狼走得特别的艰难。全靠手中砍刀一路披荆斩棘,身上衣服也被挂得七零八落。
脸庞上,手臂上,更是增加了不少血痕。一直拖到中午12点钟,才算是到了北坡那儿。
站在山崖边上,朝着峭壁底下看了一眼,只见白云缭绕,深不可测。任凭李白狼如何胆大包天,也还是觉得有些腿软。
定了一下神以后,他在石头上坐了下来。取出叶秋菊给他准备的干粮,还有一只六十年代的军用水壶。
一口水,一口干粮,喂起了早就饥肠辘辘的肚皮。吃饭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展开了急剧的思想斗争。
冒险?还是无功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