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罗士信向马超赔礼道歉了,刘辩也就不去说他了,刘辩抬头看了看天色,感觉已经到了下午的样子,现在他们还在旷野之上,方圆百里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时候再不敢路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落脚的地方。
刘辩随即看向众人,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马云禄闻言,却是喜悦的说道:“好啊好啊,这里我熟悉,马上就带大王你找个大郡城喝酒吃肉去。”
刘辩一听,他看向马云禄,面带微笑道:“你还是先带我去找你爹吧。”
……………………
两日后,凉州,武威郡内。
马腾自从五年前领凉州牧后,其就成了凉州之主。其与结义兄弟韩遂的关系也日益良好,本来二人为了争凉州牧,都已经大动干戈,如今马腾被朝廷封了凉州牧,韩遂自然也没有和其争抢的心了。
而此刻,马腾正在郡外的军营中训练他手下的兵马。
马腾一身军服,正站在校场上,监督他的手下在训练呢。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马腾身为凉州牧,本应该坐在他的太守府上查阅公文,而不是在校场上训练士卒们。不过马腾本就是武人出身,所以他自然是不习惯坐在屋子里,而是喜欢在校场上,带着他的手下训练。
“哈啊,哈啊……”许多的西凉士兵们此刻正在训练,手持着木枪,互相搏斗着。
马腾边走边看,他在看着手下士卒训练的同时,也是说道:“咱们西凉兵,大多数都是从小就精通骑术的。不过咱们马上的功夫好,手上的功夫,也不能弱于别人。”
他边走边说道:“所以你们平日里除了练习马术外,一定要多练练手上的活。要下了马,也能胜别人一筹。”
马腾自知,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西凉铁骑的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凉州人的特质和大宛马的特质有关,古说"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董卓得一半都敢反汉。可见凉州兵马之强。
不过凉州的兵马虽然强,但是在马上的功夫好,可并不代表步战的时候,能比得过别的地方的军队。就马腾自己认为,自己的手下还是很缺少步战的能力的。
所以他现在,正在训练手下步战的能力,让他们离开了战马,也能互相厮杀,搏杀,把那种战场上的杀性给激发出来。而且他知道,很多地形其实根本不利于战马作战,所以他的手下如果不快些适应步战,马腾估计肯定不行。
而在他说话的同时,凉州兵们显然都听进去了,一个个的都奋勇的训练起来。
而在此刻,一个身穿军服的士卒突然走到马腾身边,说道:“将军,有事禀报。”
马腾转头一看,是一个自己的亲兵,专门给自己报情报的,马腾随即摆了摆手,说道:“何事,且说。”
那个报信的士卒随即说道:“大少爷和四小姐回来了。”
马腾闻言,默然点了点头。原来是他的长子马超和四女马云禄回来了。马腾总共有三子一女,长子马超,二子马休,三子马铁,还有次女马云禄。而此次,他派马超和马云禄去凉州和司州的边境之地,肯定是有些事要处理,不过他没想到他们二人竟然那么早就回来了。
马腾随即说道:“哦,回来了就回来了,我先练兵,一会再去看他们。”
马超和马云禄回来了,这倒是没有什么惊奇的,毕竟都是他的儿女,他天天见的,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而那个报信的士卒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啊,少爷和小姐他们还带了洛阳王来了,正在府内等着将军呢。”
马腾却是不耐的摆手道:“那就等……”
他话还没说完,却是瞬间转头看向身后的那个士卒,瞪大了眼睛,惊声道:“什么?洛阳王来了?”
他刚才还以为是马超在等他,结果他听完后面那句,刚一缓神,却是差点惊住了。洛阳王来了?洛阳王刘辩,为什么要来凉州呢?马腾搞不清楚,但是洛阳王来一定有事。
那个报信的士卒点了点头,应声道:“是啊,洛阳王已经在将军府上了。”
马腾一听,这哪里还能等啊,他随即一阵狂奔,随便在校场上找了匹战马,就狂奔而去了。
………………
马腾府上,刘辩,荀彧等人正在等候着马腾。马超已经叫报信的人去叫过马腾了,想来应该不会多久,马腾就会来了。
刘辩来到马腾府上,发现凉州和中原果然不一样,马腾府内的装饰,还有放在桌子上的点心之类的,都很是不同。刘辩还随便拿了一个果子吃,发现那果子甜也不甜,苦也不苦,倒是特别的涩,可把他吃的十分后悔。
刘辩坐在地上,想着自己等下要和马腾怎么说,首先马腾的西凉铁骑作战能力一定很强,从董卓的兵马就可以看出来。刘辩自知,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而且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攻击力的骑兵部队,东汉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这支军队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马超率领下的重甲骑兵,乃是蜀国骁勇骑兵军团,令敌人闻风丧胆。周身精钢铁甲的西凉铁骑,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西凉铁骑出身在凉州,其统领西凉马腾、西凉马超、马休、马铁,大漠豪侠董卓、西凉霸主韩遂,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极其重视之地,过兰州翻过乌鞘岭入古浪峡到凉州就是一马平川,东临银川,西通西宁,南依兰州,北接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