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一想刚才陈庆之所说的挑拨离间,突然想到颜良已经死了。颜良被罗士信所杀,刘辩还记得,那个时候他身边可没有什么人,也就是说可能张郃他们可并不知道颜良是谁杀的,刘辩想着,如果他把这事情假传给张郃他们,没准张郃,淳于琼二人真的会和吕布反目成仇。
“对了,忘记和你们说一件事了。吕布袭营的时候,颜良曾单骑追杀本王,不过被及时赶来的罗士信给杀了。”刘辩看向众人说道。
荀彧一听他的话,忽然眼睛一瞪,仿佛是想出了什么好点子。而陈庆之却是立马看向刘辩,急声道:“张郃他们可知道这件事?”
刘辩摇了摇头:“那时就颜良一骑追杀,我已经逃出了好远,已经看不到并州军和冀州军了。”
刘辩这话一落,陈庆之突然大笑:“哈哈,大王这是天赐的良机啊。”
“袁绍援助吕布的二十万大军,想来主将就是颜良,颜良既然死了,而且还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的他的死,传出假消息,挑拨离间吕布和冀州军啊。”
刘辩闻言,也是点头道:“嗯,本王也是这么想的。颜良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是袁绍手下一等一的大将,他突然死在并州,张郃,淳于琼他们应该会别有所想。我们正好趁此良机,诬陷吕布,传出假消息就说吕布想要吞并袁绍的二十万冀州兵马,所以谋害了颜良。”
刘辩的九十多的智力也不是吹的,而且深知历史的他,完全有属性加成啊。陈庆之说出挑拨离间这个词,他就想到了这件事情。颜良既然死了,而且还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那他完全可以诬陷给吕布,让吕布给他背这个锅,毕竟当时他的兵马是属于弱势的一方,他逃命都来不及,谁又能想到他能杀了颜良呢。刘辩想来张郃,淳于琼他们还是应该有些脑子的,想来他们第一想到杀害颜良的凶手,也不可能是他。
荀彧听了陈庆之和刘辩二人的话,则是说道:“主公的话可行,不过既然要挑拨离间,我们索性更彻底一些,直接让冀州军和并州军反目为仇,不就更好了。”
刘辩一听荀彧的话,有些惊喜的转头看向他,连忙说道:“军师有何妙计?”
刘辩也聚德,挑拨离间还不够彻底,让张郃和吕布反目为仇才好,毕竟只是挑拨离间的话,张郃可能还会带着冀州兵马走了,而如果有什么计策让他们反目成仇,那他们可就会起内讧,自己人打起来了。
要知道,淳于琼虽然可能会掉链子,但是张郃的武力、统帅能力可不低啊。想当初诸葛亮第四次兵出祁山,魏国因为大司马曹真病重,魏明帝派遣司马懿为统帅,率军抵抗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成功地收割了上邽的麦子,并获得斩敌三千的局部性胜利,但终因粮食缺乏而撤军。魏军统帅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进军到木门,被蜀军在高地设下的埋伏射杀。张郃“懂得军事的变化规律,善于安营布阵,预料战争形势和地形条件,无不符合他的算计,连诸葛亮都惧怕他”。
而袁绍麾下的四庭柱,张郃,颜良、文丑、高览四人,颜良文丑相继成了关羽的刀下冤魂,高览也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只有他投奔曹操,成长为了一代名将。后来张郃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屡立战功。
刘辩知道,张郃巾起事时就已经出道,担任军司马的官职,在州里也算有点名气。后来袁绍占据冀州,最大的敌人是公孙瓒,消灭公孙瓒的战斗中,张郃居功至伟,崭露头角,成为袁绍军重要将领,准确的说是河北四名将之一。官渡之战中,张郃降曹,导致袁绍军崩溃,被曹操比为商朝的微子、汉朝的韩信。曹操精通史籍,比人并不是随口乱比的,像许褚忠勇可嘉,就被比为同样忠勇的樊哙,徐晃军容严整,就被比为同样治军严格的周亚夫。从张郃被比为微子、韩信,刘辩就可以看出张郃并非冲锋陷阵的勇将,而是韩信一样的智将,并且还有类似微子的贤德。实际上,张郃作战就是靠料敌、应变和善用地形取胜的,而且他虽是武将却尊重儒生,喜欢跟儒生打交道,在武将中确实比较有贤德。降曹以后,张郃跟从曹操征讨分裂的袁谭、袁尚兄弟,攻陷袁尚的大本营邺城,围攻袁谭的大本营渤海,又追击逃入乌桓的袁尚,在白狼山协助张辽大破乌桓,阵斩蹋顿,在曹操平河北的战斗劳巨大。
此后张郃转向西线,先后跟曹操、夏侯渊讨平关中马超、韩遂等军阀,割据枹罕三十年的河首汉平王宋建,以及武都、兴和一带的氐人。后来又跟曹操攻下汉中,随后作为夏侯渊的副手就地镇守。刘备大举攻汉中,夏侯渊战死后,张郃暂时统帅西线诸军,稳住阵脚,等到曹操的救援,可谓西线柱石。
曹丕、曹睿时,张郃在魏国对蜀、吴的西、南前线辗转奔波,作用重大。在南线,主要是跟曹真、夏侯尚攻打江陵,亲自攻破长江上的江陵中洲,断绝吴军退路和补给;在西线,则跟曹真迎击诸葛亮,夺取街亭,迫使诸葛亮退兵,又料到诸葛亮必定攻陈仓不下,率军救援曹真成功,最后跟司马懿对抗诸葛亮,被派去追击撤退的蜀军,中伏身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张郃挑战了不少名将,例如张辽、赵云、马超、张飞等,虽然他的武艺可能略逊于这些人,但是他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从来没有畏战。
刘辩觉得,张郃的武力值最多在98那一片,顶多算是一个一流武将,但是统率值和智力,张郃绝对不低。刘辩突然觉得,张郃好像就是一个弱化版的陈庆之,只不过是武艺也高强的陈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