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额外增税,亩出兵饷一分三厘,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和严厉的海禁,沿海居民膏血为之罄尽,生路断绝,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他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加派、逋赋,并蠲免倭患重灾区钱粮。浙江省加派缎匹、工料等项银两,已达二十多万,户、工二部还催查历年逋赋。时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上疏请敕户部,将加派本省的缎匹等项一一查清,除国家急需者严督依限征解外。在胡宗宪疏争下,明廷除因自然灾害对东南地区减免赋税外,又多次在倭害严重地区大规模蠲免钱粮。他还根据需要,随时裁减水陆官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嘉靖三十六年十月,奏准裁去部分士卒及岁费银四十九万九千余两,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民众的抗倭积极性。嘉靖三十四年正月,柘林倭寇犯乍浦、海宁,陷
崇海,杀死官兵多人。胡宗宪奏请正失事诸人之罪。巡抚、指挥、参将、把总以指挥无方,临阵脱逃,各坐罪有差。胡宗宪疏请对王鹏害数百姓其宜重究以彰大戒者也。对抗倭有功官吏则不次超擢。知县杨藏、千户周勇、监生乔镗等作战有功,奖赏有差。吏员吴成器敢死善战,量改郡职。唐顺之战功卓著,迁佥都御史。即使对同一人,亦赏罚分明。同年七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关,提督李天宠贻误军机被胡宗宪弹劾。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倭寇分掠绍兴府各县,李天宠率军斩擒三百多人。胡宗宪上疏请录巡抚都御史李天宠……等功。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胡宗宪调兵进攻占据东沈庄的倭首徐海,倭寇穷凶极恶,保靖、河朔官兵先后为其所败。此时,胡宗宪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大败倭寇。同年十一月,倭兵侵犯会稽,报沈庄惨败之仇,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将领卢镗迎战,被他以士兵疲劳宜稍事休整为由拒绝,形势危急。宗宪不顾敌众我寡,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在抗倭战斗中,胡宗宪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置生死于度外。倭寇围杭州时,他又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展示了身为统帅的风范。
为使赏罚制度化,嘉靖三十八年十月,胡宗宪规定死事诸臣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为一等,虽无功而能忠于所事者次之,勤无可录而事适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机偾事,虽身故仍须追夺官荫。王直、徐海长期以来在海上南面称孤,坐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为倭寇巨魁。胡宗宪不顾一些朝臣反对,决计剿、抚并施,铲除王、徐。他一面令戚继光、俞大猷痛击倭寇,一面派人到日本五岛招抚王直。此时,日方因连年进犯我国,伤亡颇大,或全岛无一归者,怨声载道。王直集团内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并开放海禁,就可归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叶麻与陈东率倭数万大举入犯,胡宗宪施离间计,倭寇自相擒杀。明军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部。徐海投河自尽,麻叶、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未几,势力日蹙的王直从五岛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联合,但徐部已被剿灭,王直进退维谷。胡宗宪即命戚继光督健将埋伏数匝,水陆要害,星罗棋列,鱼鸟莫度。同时,答应为王直请封都官号,允许通商互市。王直迫于官军兵威甚盛及利禄诱使,投降官府。至此,王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
“胡宗宪此人太贪恋权势了。”刘辩感叹道。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靡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千里做官只为钱,明代官员贪污的非常多,无论是前代三杨还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有贪污事迹。而且胡宗宪贪污的钱财有些用于抗倭斗争,有些用于与上级搞好关系,这也是应该考虑的。不过胡宗宪贪污数额确实过于巨大,加上严嵩一倒,无人保他,他厄运也确实该降临了。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第五名谋士,杨一清,武力45,智力97,统帅25,政治90。”
系统一落,刘辩随即呢喃道:“原来是此人。”
话说景泰五年十二月六日,杨一清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十四岁便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多年以后,杨一清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改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平时空闲时考察边疆战事。此后入朝,任太常寺少卿,进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因刘大夏举荐,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负责督理陕西马政,期间平定边疆进犯、弹劾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并裁减镇守中官费用,使得军纪严明。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杨一清于是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朝廷任命大臣兼任,管理。刘大夏于是请求朝廷任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杨一清在任期间因修建边疆防御,明武宗很是赞赏并发帑金数十万使其完成防御工事。太监刘瑾因杨一清不依附自己,而弹劾杨一清,他被迫借病辞职。之后刘瑾诬陷其冒领浪费边疆费用,而被逮捕入诏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护方才救出。之后仍然致仕,先后罚米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