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让人心领神会的表达法_口才的魅力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 让人心领神会的表达法(2 / 2)

那么,演讲者应该如何去应对以免这样尴尬的场面再次发生呢?下面是一段印第安那州前任参议员比沃瑞兹先生送给我们的一些宝贵的建议,我想任何一个演讲者和将要成为演讲者的人都完全有必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和体味下面这段话:

在演讲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清楚明白,你可以试着采用下面这个还算不赖的方法:首先,你要把占听众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作为自己假想中的演说对象。这样,为了使他们能清楚明白地理解自己的演说,你自然就会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浅显的逻辑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你也可以把小孩子当作自己演说的对象。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了让这些小孩子明白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你也必须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问题。

一位医生的演讲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在演讲中他这样讲道:“横膈膜呼吸法———利用横膈膜进行呼吸对于人们肠部的蠕动以及身体的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说完这些他并没有进一步地对这个横膈膜呼吸法做详细的说明或者解释,而是继续按照他的计划讲起别的内容了。没有办法,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横膈膜呼吸法,于是,我只好打断了他的演讲,然后,向大家问道:“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有人知道这个所谓的横膈膜呼吸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呼吸法?它与其它的呼吸法比起来究竟有何不同?此外,它对人体有益有什么科学根据?这个肠部蠕动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问题的答案令这位医生诧异不已,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完完全全的明白他所说的话。因而,这位医生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对我所提的问题一一解释,内容如下:

横膈膜说白了就是位于肺底部一片薄薄的肌肉,它把人的肚子分成了胸腔和腹腔。在我们心情平静地用胸部呼吸时,横膈膜通常是处于弓形状态的,那样子就好像是一个倒置的洗脸盆。

在我们使用胸部呼吸吸入空气时,气流将会向下压迫横膈膜,使其向下部凸起,一直至接近扁平状,这时,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胃部肌肉向下压迫自己的腰部。这种向下的压力会按摩并刺激你腹腔上部的各个器官,其中包括胃、肝、胰、脾等。

而在我们呼出气流的时候,胃和肠在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中又会向上压迫横膈膜,这就等于又进行了一次按摩活动,它将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

我们都知道,人体很多的不健康因素的源头都在肠道之中。而通过这种横膈膜呼吸法,我们的胃和肠道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活动,那么我们诸如消化不良、便秘、人体自我中毒等病症就会不药而愈了。

林肯的秘诀

为了让自己的演讲能够迅速而明白的被听众理解并接受,林肯一直乐于接受别人的忠告。当林肯第一次在国会做演讲时,他使用了“有糖衣的”这个俗语。在演讲之前,作为林肯好友的大众印刷公司老板戴夫瑞斯先生向他建议,这个短语太俗了,如果这是一篇在伊利诺斯举行的演讲的演讲稿,勉强还能说得过去,但这是你历史性第一次在国会演讲啊,用在这儿就太不雅了。林肯是这样回答戴夫瑞斯先生的:“好的,戴夫瑞斯,如果你认为大多数的人们都很难理解‘有糖衣的’这个短语的话,那我不妨就修改一下;但我想我就不做什么变更的好。”

有一次,林肯就向诺克斯大学的校长古雷沃博士解释了他为什么偏爱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的原因,现收录如下:

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有一些孩提时代的情形珍藏在最深处。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别人的话让我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我会变得非常烦躁,这比任何事都更能影响我的情绪,而且,从那以后,这种情形就一直困扰着我。有一次,邻居到我们家里来拜访,父亲和他们聊了整整一个晚上。在邻居离开后,我就回到属于自己的小卧室休息去了,尽管我很想睡觉,但我却失眠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思来想去却怎么也弄不明白他们所说的一些话的含义,而仅仅是弄清楚它们的含义是不能让我满意的,我总是会试图用一些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句把它们表达出来,直到其他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明白为止。这就是我偏爱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表达原因,也是我一直坚持这样做的动力所在。

的确如此,林肯是特别偏爱通俗易懂的文字的,她对它们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林肯曾经就读过的新塞勒姆小学的校长曼托·格雷安这样证实道:“假如一个意思能用三种方式表达的话,林肯一定会把这三种方式一一找出来,然后再花上几个小时去反复思考和比较究竟哪个才是最佳的,而这也就是最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

人们表达含糊不清的原因大体相似,显而易见,他们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晦涩的、模糊的,就凭着这些模糊的印象、晦涩的表达又怎么使人明白呢?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日子里拍摄照片一样,能拍摄出清晰的相片吗?这些人是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学习他那种弄不明白就难以入眠的精神,学习他应对的方法。

视觉的魅力

就像前面第四章中所提到的那样,从耳朵到大脑的神经功能要远逊于从眼睛到大脑的神经功能;科学家会更加准确地告诉我们,视觉功能要比听觉功能强二十五倍。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也与这个道理如出一辙:“百闻不如一见。”

因此,如果你想让听众快速而清楚明了地理解你的演讲,那么你最好把自己演讲的要点画出来,使听众能够看见。这就是新近故去的著名国家资产注册公司的总经理约翰·帕特森演讲成功的秘诀。他曾经为《系统方法杂志》撰写过一篇介绍这一秘诀的文章:

就我个人的演讲经验而言,仅仅靠演讲词就想让听众清楚明了地理解你、接受你无疑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你的演讲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还应该使用大量的辅助手段作为补充,而图画法就是所要采用的辅助方法之一。如果说图表的说服力比单纯的文字要强的话,那么图画的说服力又远远强过图表。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演讲方法,它要求演讲者把要演讲的各个分要点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再在这些要点之间用必要的文字串联起来。很早以前我就发现,对于听众来说,图画的力量实在是远远超过枯燥的说教。

不要小看了这些看起来有点儿滑稽可笑的小图画,它们的功效可是不一般啊。而对于这些“图画语言”,我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一个圆圈里面加上一个美元符号就表示一张纸币,一个书包上面画上一个美元符号表示许多纸币;月亮形状的脸庞表示好的结果和影响;一个圆圈里面画上五道横线分别代表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随意改变这些横线的形状则其表示的含义也跟着改变———嘴角向下代表落伍的人、嘴角上翘代表紧跟时代潮流的人。的确,这些图画在人们看来也许不是很漂亮,但我们应该懂得,一个卓越的卡通画家作画时,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这幅画画出来是否是最美的。

在演讲的时候,假如你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图画语言”,那么你想不成功都很难。你可以一边演讲一边迅速地画出这些“图画语言”,以使你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了,而听众也会一步一步地在你的这些“图画语言”的引导下,最终清楚明了而且迅速地理解你演讲的意图。与此同时,听众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领略到这些“图画文字”所特有的幽默。

以前,我曾专门雇佣了一位画家,让他和我一起奔走于大街小巷,对于一切我们认为画得不够完美的图画,我都让这位画家悄悄地临摹下来,等回去以后再把它加以完善,使之成为完美的图画。然后,我会在公众面前展示这些事情的本来面目。在我听说有了幻灯机后,我立刻就去买了一台,有了它,我就可以把“图画文字”投影到银幕上了,就因为这样我的演讲变得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效率了。后来,动画制作又问世了,我再一次有幸成为第一批勇于挑战的人。到现在,我已经制作和收藏了许许多多的动画片胶片和大约六万多张幻灯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演讲都适合和需要借助“图画文字”,但是,恰当地使用它们,对于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对演讲的兴趣,进而使他们能够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洛克菲勒的硬币

洛克菲勒先生也曾经为《系统方法杂志》的专栏写过一篇关于演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向人们展现了他是怎样利用视觉感官说明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的财务状况的:

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的员工和普通民众一样,都坚持认为我们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股票分红的方式从公司攫取了巨额利润,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与公司的合作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在这十四年里我们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分钱的股票分红。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我特地实事求是地向员工说明了公司的财务状况:我首先拿出一捧硬币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接着我从这堆硬币中拿走一部分,表示公司从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普通员工的工资———这是公司最基本的一部分支出;然后,我又从剩下的硬币中再拿出一部分,表示公司支付给行政官员的工资;最后,为了表示还需要给各位董事支付一定的费用,我不得不把桌上所有的硬币都拿走了。随后,我向大家问道:“先生们,我们和其他的第三方一样都是公司的合作者,但他们却把所有的收入分光了,留给我们家族的就只有这个空桌面了,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由于图画能造成这样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一些特定而简单明了的图画。因此,我们就必须事前尽可能清晰而鲜明地在我们的想像中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仿佛中秋的圆月一样鲜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打个比方,一提到“狗”这个词,在人们的头脑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些狗的图片———可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哈巴狗,也可能是一只德国牧羊犬,还可能是一只凶猛的藏獒。但假如我说的一只“苏格兰猎犬”,那么在人们头脑中所浮现出来的图片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但一定会比笼统地说“一只狗”时要清楚明了得多。与此类似的是“一匹棕色的苏格兰小马驹”与“一匹马”相比,“一只白色的跛了一只脚的母鸡”与“家禽”相比,前者都要比后者更能让人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幅具体、生动而鲜明的图画。

运用不同词汇强调你的要点

拿破仑认为在修辞学中演讲者最应该注意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重复。他之所以有此认识,是因为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演讲者对自己的演讲的主题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听众呢?这是一个未知数,加之要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思想不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人们还必须对它进行坚持不懈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在演讲中,对于自己的重要观点应该一再地重申。当然,你没有必要通过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的方法来重申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你应该不断使用新的词汇,那样听众不但能记住你的观点,还不会嫌你重复啰嗦。

刚去世不久的布莱恩先生曾经说过:

在演讲的时候,如果连你自己都对演讲的题目一知半解,那么,你又怎么能让听众理解你的演讲呢?正所谓“以己之昏昏,怎使人昭昭呢?”反之,如果你对自己的主题理解得深刻透彻,听众则没有理由理解不了的。

在上面这段话中,最后一句和前面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在演讲中,听众是无暇顾及这些的,也不会觉得啰嗦,听众只会感到自己对演讲者的观点更加清楚明了了。

在我还在学校教授课程的时候,几乎每一学期我都会组织一些演讲———假如在演讲中人们能够注意使用重复这一重要原则的话,那么他们就能使听众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自己的演讲意图了。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与人们的意愿相违背的,初学者忽视这一点,有成者不屑这一点,这太令人惋惜了!

具体与泛泛相接合的例证

为了使我们的演讲要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把泛泛的说明与具体的例证相结合这个最容易也算是最保险的方法。那么,我们又如何区分泛泛的说明和具体的例证呢?说白了其实很简单,一个是泛泛的,另一个则是具体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分析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二者。请仔细分析下面这句话:

有些专业人士的收入是非常惊人的。

这句话是否能使听众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就算是演讲者自己也无法确定听众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阅历不同,所以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不同。在山区开诊所的乡村医生也许会理解为在城市里执业的年收入超过5千元的家庭医生,而一个事业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也许会理解为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同行者。所以,这句话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很难给人们一个清楚明了的意向,因此它的准确涵义有待于用语句进一步界定:专业人士所指为何?“非常惊人”到何地步?都需要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那么,就让我们接着看这句话后面的部分吧:

这些专业人士,比方说医生、建筑设计师、律师、职业拳击手、作曲家、小说家、剧作家、画家、演员、歌手等,他们的年收入远远超过总统。

看了上面的话,现在我们是否能够清楚明了地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呢?毫无疑问,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虽然人们能够据此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可它仍是不够详细的,并且缺乏具体的事例,这仍是一个泛泛的说明而已。比方说,它只是泛泛地说明了“歌手”是这么样,而没有具体地说明某个特定的“歌手”是这么样,如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等。

因此,这段话仍然是有些模糊的。那么,演讲者是否又紧接着做了具体的例证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大律师塞缪尔·昂特麦耶和麦克斯·史蒂沃的年收入都达到了100万美元;杰克·登姆普西的年收入超过了50万美元;乔·刘易斯,作为一名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黑人拳击手,在其二十几岁处于拳击事业的黄金时间的时候,他的年收入也达到了五十万美金;据说欧文·柏林每年单是爵士乐就进账50万美元;西德尼·金斯雷创造了一周进账1万美元的演出收入记录;威尔斯的自传为其带来了300万美元的收入;迪欧·里维拉从其绘画中每年取得50万美元的收入;凯瑟琳·康奈尔曾因嫌价钱低,而拒绝接每周报酬5千美元的广告。

至此,在演讲者具体的例证下,他所要表达的意图终于得到了准确、明了而又生动朴实的传达。

所以,在演讲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具体、准确和明了的表达,这不但能够使听众更加清楚地明白你的演讲意图,还能加深听众的印象,增强演讲的说服力,更能激发听众对演讲兴趣和热情。

演讲要有中心

威廉·詹姆斯教授,曾在一场专门对教师的演讲中特地停下来发表了一段评论,他说:在演讲时,演讲者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来讲,这个中心就是演讲要点,并且这个中心还必须是独一无二的。随后,他就为人们列举了一个这样的范例演讲———这个范例演讲耗时约六十分钟。然而,最近我无意之间听到了一场限时三分钟的演讲,在演讲刚开始时,演讲者就提醒我们,他的演讲一共包含十一个要点。这也就是说,他要在十六点五秒的时间里说清楚一个要点!这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啊!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就是这种与之相类似的错误———即使远没有达到例子那样荒谬的程度,也会使许多初学者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这样的演讲者就像航海者科克式的导游,他们总是试图让游览者在一天的时间里游遍整个巴黎,或者是三十分钟之内观赏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对于游览者而言,这却完全背弃了旅游的目的,旅游者既不会对游览对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也不会获得一丝愉快的享受。很多的演讲就像这样的旅游一样,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而致使每一个内容都表达得不够清楚,最终导致了演讲的失败。在这样的演讲中,演讲者为了要讲完预定的各个要点,不得已只能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飞快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又匆忙地从那里奔向下一个地方,这多么像在高山上四处窜来窜去的山羊啊!

我们明白,大多数的演讲都应该短小精悍,因此,你在准备演讲时就应该对演讲的旁枝蔓节作相应的修剪,以使其符合短小精悍的要求。打个比方吧,假如你将要以工会为题发表演讲,那你就需要有所取舍,面面俱到地把它的来由、运转的方法、成绩、不足以及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等等都讲清楚是不可取。否则,几乎没有人能够明白你到底要讲什么,而你的演讲也只会变成一锅浆糊,越讲越糊。

所以,在准备演讲的时候,你就必须确定一个演讲的主题,并紧紧抓住这个主题对之进行深刻地阐述,这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样的演讲不但会让人们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还易于人们记诵。

可是,如果你的演讲必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话,那又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在演讲结束的部分作一个简洁的摘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