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苦苦的思索了好几天,商汤仍旧不得要领。
就在商汤一直为商国受到无端的严重制裁与打击,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之时的一天夜里,他太累了,不知不觉间就入睡了。刚刚入睡不久,就做了一个梦,梦到夏朝的王宫失火了,一把大火将夏桀给烧成了灰烬,而妺喜早在大火还没有燃起来时,就有三个有施氏国的丫环帮助,跑出王宫。后来,没过几天,妺喜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两人相见,执手相看,喜极而泣,两家的亲戚们,两国的大臣们、百姓们,也纷纷前来向他们这对重逢的恋人贺喜,两人开开心心的设酒宴答谢所有的来宾。酒宴散后,两人步入华屋,很快就各自脱去衣服,**一样的抱在了一起,妺喜灵巧的舌头,轻快伸进了他的口中,一双温柔的小手欢快的在他身上抚摸起来,很快的,他就在妺喜的迎合下,进入了一个美妙地域,狂烈的冲刺起来,妺喜则在自己的身子底下,发出了一个女人极为兴奋的呻吟,两人欢悦的奋战着,奋战着,
第二天,起床时,商汤仍旧清晰的记着那个梦,并且发现自己昨晚,因为梦到同妺喜欢会,梦遗了。带着几分害羞,几分快慰,他很快的,找出妺喜留下的那半块玉佩,看了许久许久,不觉间,又慢慢的,深深的,沉浸到了在对妺喜的无尽思念里,“汤哥,我就要走了,再见面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这半块玉佩你且收好,平日里做个念想,若想小妹了就看看这块玉佩,如遇危急之事,需要小妹帮忙,可派可靠之人持此玉佩,见面相告于我,我当尽力周旋,竭尽全力为您去灾除难。今日之言,汤哥一定要记住了。”,蓦然间,两人临别之际,妺喜的临别留言,在他的耳边响了起来,一想到这里,商汤终于有了主意,他决定立刻派人同妺喜联系,里应外合,共同设法应对目前的危机,两人一同努力,让夏桀的这个从根本上长期的打击削弱商国的阴险恶毒图谋彻底的落空。
于是,商汤迅速的作出了一个决定,以向夏朝进贡为名,派三十名特工及六个可靠的干练大臣,带一支八百多兵丁士卒各色人等组成的车马队伍,一大批精美的贡物,去到了夏朝国都,伺机暗中求见妺喜,了解相关情况,并听取妺喜的建议,而后再设法,应对目前的危难局面。
什么叫心心相印,什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妺喜和商汤之间的,梦的契合,就是。
且说商汤因为梦到了妺喜,梦到了两人的欢会,决定派人到夏朝王宫找妺喜,商量如何排解眼下商国所面临的严重不利局面。而妺喜呢,在商汤梦到她的同一天夜里,也作了个梦,梦里的情景,和商汤的梦里情景,一模一样,丝毫不差,那天夜里,夏桀因为喝酒喝的烂醉如泥,住到了别处,没有和她一起睡,可她由于作了和商汤欢会的梦,第二天早晨,醒来后大汗淋漓,和当年在商国跟商汤尽情的欢会,没有任何的区别。梦里淋漓尽致的欢会,梦里商汤的威猛激越,让她一下子想到了和商汤曾经有过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不觉间,她也拿出那块半玉佩,深情的抚摸起来,仿佛那玉佩,就是商汤的**的光洁的身体,就是商汤火热的滚烫的胸膛,
过了许久,妺喜才默默地收起了,那从不离身的半块玉佩,就在这时候,她突然有了一种很强烈的预感,商汤很快就要派人来见她了。于是,她就提前的通过“花剑协会”与“爱国者同盟”,暗中的作了相应的安排,并通过自己的这两国特工组织,提前了解到了商汤此次派出庞大的贡使团队来京的真正意图,设法了解到了“夏六条”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分析,迅速的理清了头绪,想出应对之策。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月以后,果然有个商国的**百人组成的贡使团队,带着一大批精美的贡品来带了夏朝的京城,按照提前订下的方案,妺喜很顺利的找了个夏王外出的时机,暗中的接见了商汤派来的人。见玉佩,如见本人,这玉佩和两人的心,和两人的虎符大印金牌令箭,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的。核验过玉佩后,妺喜怀着激动的心情,召见了他们几个人,详详细细的问起了商国自她离开后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商汤的各方面的情况,及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主要需求。详细地问过商国商汤这些年的情况等之后,妺喜就对他们说了自己想出来的应对之策。
“把伸出去的拳头,暂时收回去,暗中攥得紧紧的,再找个机会,更有力的打出去”针对夏桀所发布的极为苛刻的“夏六条”,妺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为商国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这样的总策略。同时,又提出了,“藏兵于民,军民屯田,减缓军备,加大生产,苦练内功,睦邻周边,装疯卖傻,暗中发展”的三十二字方针,和九条具体的应对方法,如此这般的,向商国暗中来见她的大臣作了详尽的交待。又通过自己的两个特工组织,妥善机密的安排商汤派出的三十名特工巧妙的潜伏下来做眼线,紧急之时及时向商国传递重要情报,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的嘱托了好久,赠送了许多贵重礼品,这才依依不舍的,送商汤的这几位心腹大臣上路。
今天我们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时候也是一样的,夏商之间,也是如此,夏桀有削弱商国的军事政治策略,力图用中央的权威来扼杀上过强劲发展势头,釜底抽薪的阻滞商国的发展,及早地消除一个隐患,其政策就是要有力的阻滞商国的发展;商国呢,一定要设法绕过夏王桀的禁令进行发展,要既不违反禁令,又能更好的进行发展,其对策就是阳奉阴违,设法更快更好的发展壮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
针对夏王夏桀的十分恶毒的阻滞商国发展的“夏六条”,商汤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主要是妺喜,他自己,商国大臣们和商国最好的盟国有施氏国国王的意见,提出了后世之人,一直很佩服的,著名的“商七点”,具体内容是:
一、将驻扎在商国的东北方向,接近夏朝所增设的军事驻地地域的六万军队,全部内调,另行招蓦军民十万,在此地域进行军民屯田,并千方百计同夏朝驻军搞好关系,派间谍打入其内部,长期潜伏下去,做好必要时策反与暗杀其有关将,领完全掌控这支部队的准备。
二、主动裁军十五万人,并将裁掉军兵连同另行招蓦的十万轻壮男子共二十五万人,变为五个农垦机构分派到五个军事要地附近,进行屯田,并于农闲时节,以田猎为名暗中进行军事训练。
三、按时足额完成夏王夏桀下达的进贡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主动相应性质的增加,牛马布匹若干,使得夏王更放心。
四、立即将新近吞并的十个小国家,重新交还夏王朝中央政府直接节制,并主动地将临近有施氏国的五个小国连同在这几个国家内的驻军,交给有施氏国节制。
五、奏请夏王并经其同意,在夏国境内设立多个驿站会馆,以便商国的使臣信使,能够及时地将商国国内的情况上奏给夏王,重大事项由夏王,及时的进行裁决。
六、同各个诸侯国搞好关系,但是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同其他诸侯国的贸易活动,尤其是要逐步的不再向任何国家购买马匹武器。积极主动地在全国境内广泛的开展大生产、大植树、大养马活动,并将主动一些好马名马进贡给夏王。
七、主动将五分之一的战斗部队,转化为地方保安公安部队,并扩大保安公安部队的编制建制人员,到原来的两倍,在保护地方治安之余暗中进行各种军事训练。
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很显然,夏王夏桀是占了上风的,可实际上,商国实际以退为进的,国家实力、军队,除了一部分在境内进行屯田和一部分改为地方公安保安部队(实则仍旧按军队的各项要求进行训练)外,国家实力及军队实力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由于商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主动限制自己的发展的措施,做的很有些让人感动,夏王也无话可说了。
妺喜,有句话说得好,发展才是硬功力,发展才是冲刺力。一个国家大也罢,小也罢,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都是要体现在国家的发展上的,任何条款对一个有实力的国家都是不起效的,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任何的制裁措施,都是暂时有效,而不可能长期有效的。道理很简单,当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决定了一切。就像一个人,只要力气大,只要健壮威猛,你不让他用刀杀人,他用棍棒、用石头、用拳头、用孔武有力的大手,一样可以杀人。因此,制裁历来是,只对弱者起效,只让弱者惧怕,只会被弱者遵从的,国家只要强大了,就什么也不怕了,这句话永远是正确的。当年的商国,也是如此,商汤明退暗进,军队改警察,睦邻又养马,恭顺多进贡,事事奏报夏,用一系列的假象,蒙蔽了夏桀,忍得一时痛,换来千秋业,忍了一年多,在夏桀对其戒心,一点一点减退之后,他又出了个怪招数,连续数月,接二连三的,不停地向夏王奏报,把商国境内的一些紧要的事情,和许多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大小事宜,混在一起,统统的,用紧急军情的方式,向夏王进行奏报,一日内的奏报,少则七八份,多则二三十份,都是用换人换马的日行千里的,当时最紧急六百里加急的情报传递方式送达的,这一时期,路上骑马奔驰的人中,每十个人里最少要有八个是商国信使,以至于,当时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我们不是在夏国国都向夏王送奏章,就是奔驰在从商国向夏国送奏章的路上”,由于当时只有商国人,能够做到换人换马日行千里的,传递情报奏章,所以当时,商国人的这种高速度,让世人惊羡不已,人们形容某个人走路做事速度快时,常常会说,那人呀象个商(国)人。不过,这样一来,夏桀夏领导可吃不消了,因为,夏朝几百年来,一直有个严格的规定,凡是每日传递速度超过六百里的情报奏章,为紧急奏章,必须不分昼夜,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即时送达国王本人阅看定夺,国王也要即刻予以批复,这是当年由夏王朝开创者,夏启亲自定下,并且写入治国宝典,并且特别敕令后世子孙,必须予以遵守服从的祖制,是不能更改,不可逾越的规矩,这样一来,商国左一封奏折,右一封奏折的,彻底的打乱了,夏王的正常生活,让他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于有时半夜时分,也会被商国的紧急奏章,所打扰,而那些个紧急奏章,实际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是商汤故意用来惹夏王厌烦的,这样以来,不到半年,夏王一下子廋了许多,不说别的,连跟妺喜**,都很有些力不从心了,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急忙下了一道新旨意,商国今后每个月,只需挑一件最主要的事情,奏报过来就行了。
夏桀的这个旨意一下,“夏六条”中的,“加大对商国的军事政治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其重大事宜向夏王朝中央政府报告并听候中央裁决的制度”这一条,算是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商汤突破“夏六条”底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其一,则必有其二,这一点突破后,商汤又相继的利用旱灾,鬼方国造反,陆浑国入侵,东夷部族停贡,等一系列事件,彻底的颠覆了“夏六条”,尤其是大肆的同各个夏朝的属国进行经贸往来,用这些年积蓄的粮食,牛羊,换来了大量的骏马,刀剑等军用物资,迅速的暗中将国家扩张到了能够和夏王朝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步。尽管,那时商国很强大,但对夏王依旧是十分的尊敬,对夏王的命令,还是时时不折不扣地遵从着,而且还时时主动地,将一些精美物品,民间美女,进贡给夏王,以示对夏王的绝对忠诚。同时,许多属国暗中并入商国后,归商国领导统辖后,对外依旧还以夏朝属国的名义存在,夏朝中央政府并不知情。
强大起来的商国,依然在积蓄力量,依然在韬光养晦,依然在苦练内功,依然在积极主动地在全国境内广泛的开展大生产、大植树、大养马活动,并时不时地主动挑选一些好马名马进贡给夏王,主动地让夏王对自己放心。
就在商国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旱灾,东夷部族大叛乱,夏桀又愈加荒淫残暴,等等一系列原因,夏王朝一步步的走到了穷途末路,先是有一百多个原来夏朝的诸侯国先后或明或暗的投奔了商国,接着,东夷部族再度叛乱,孤竹国、蛮夷国公开宣布独立不再听命于夏国夏王桀,夏桀同时派出了六路平叛大军,前往各个叛乱地区平叛,致使国内军备空虚,加之遇到极为罕见的大旱灾,禾苗枯焦,百姓衣食无着,夏王又行使暴政,不怜悯百姓,国内许多百姓,铤而走险,举起了公然反抗夏朝的大旗,而对于这些,夏王手上又无足够的军事力量,予以强有力的弹压。因此,当夏王因商国不及时向其进贡物品,而命令各属国出兵和夏军一道组成联军讨伐商国时,知悉了夏朝此时底细的那些个属国,尤其是同夏朝关系很好的几个大的部落联盟,如九夷国、鬼方国,也就再也不听他的命令了,不但如此,有緍氏、葛天氏等属国还公然发动了新的叛乱,在夏朝的大后方挑起了新的战争。一时间,夏王朝原来能够有效的统辖的许多诸侯国,同夏朝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夏王朝境内外,叛乱纷起、民怨沸腾,而夏朝由于国内军备空虚内忧外患接二连三,很快的陷入到了分崩离析、国将难国的危机境地。
当然,夏朝中央政府,由于夏王朝统治历史悠久,依旧威慑八方,依然影响力巨大,而且统治体系依然完好无损,商国的许多活动,早就有夏朝的特工人员,汇报到了夏国的国防部,中央军委那里,有许多情况也被军委领导汇报给了夏王。夏王桀,由于国内军备空虚内忧外患接二连三,手上已经无兵可派,知道了这些,也只能通过中央军委,要求夏朝的特工人员,进一步加大对商国的情报工作,进一步的加大对其军政高官的收买、分化、暗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