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亡国第六十九天_穿成亡国太子妃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9章 亡国第六十九天(1 / 2)

秦筝拿着信愣了愣,偷看别信件不道德,这事关大局……

她犹豫了一下,对宋鹤卿道:“有法子拆开信封不损坏火漆?”

宋鹤卿知道她是怕这封信用,那他们截下信件,日后若是叫陆家发现了,反倒生嫌隙。

他即找了过来拆信,探子们为了探得消息,少不得干这劫信事,要想知道对方谋划又不能让对方发现,就只能偷看来往信件,自然练就了一手拆开信封后不伤火漆本事。

陆家嫡那封信被取来呈给秦筝,秦筝看完后哭笑不得。

太子前臭昭着,她白日里在城门口监工,又把自己弄得灰土脸,在这个时代,便是再落魄门望族,都不让家中眷抛『露』面,陆家嫡以为她跟着楚承稷逃亡后,一直过都是苦役日子,心中岂止忐忑字了得。

不得不说,这封家书陆大小姐写得还是很有水准,她是声泪俱下诉说自己离乡千里,倍思双亲,陆家大房夫『妇』若是看到这信,这个开就已经能让他们心肠软下来了。

随即又在信中把太子以前荒唐事一一列举来,以示自己这一路惶恐。太子声,想来陆家大房夫『妇』也是有所耳闻,看到这里只更加心疼儿。

最后写到了青州城,竟目睹秦筝这个正牌太子妃跟一群苦役在一起修城墙。

有了前面关于太子恶行种种铺垫,现在又指秦筝这个实例,她再提自己害怕,不愿联姻,陆家大房夫『妇』但凡还有点良心,都不再把她往火坑里推了。

秦筝一回知道楚承稷前声狼藉还有这好处,那些个举事起义,少不得有各方势力上赶着送姬妾,楚承稷拿下青州、徐州两城后,徐州那边是何情况秦筝尚不知晓,但青州除了突然到访陆家嫡,还没敢给他送。

毕竟楚承稷声在外,这时候给他塞,不就是卖儿?富贵能不能谋到尚不好说,但后背绝对得被戳脊梁骨。

秦筝再审视这封信,瞧见“太子妃着荆钗布裙,和流苦役一道搬砖运石,衣沾尘垢,面如蜡『色』。父亲若将儿许给太子,儿安有命在乎?”这段话,实在是忍俊不禁。

她把信纸装回信封里交给宋鹤卿:“封好,送往郢州吧。”

陆家嫡一来她就猜到了郢州陆家打算盘,这下倒好,都不用楚承稷自个儿面拒绝了。

之前误楚承稷缝补衣物,她就已经楚承稷商讨过这些事了,秦筝不觉得楚承稷为了陆家助力让步纳陆家嫡。

就像楚承稷曾对她说,她是有多低看他,才觉得他采取这样方式来壮大自己势力。

宋鹤卿并不知信中写了什,见秦筝让他又把信寄去,还有几分迟疑:“娘娘,跟随郢州陆家嫡前来仆『妇』,还在打探您在青州平日里都做什。”

秦筝听了,只是摇失笑:“随她去吧。”

宋鹤卿见秦筝似乎全然没把陆家送来这个威胁放在眼里,忧虑过后,心中又陡然升起一股敬意。

不愧是秦国公儿,这胸襟,又岂只盯着那点内宅争斗?

宋鹤卿自愧不如,作揖退下时,秦筝见他似激动又似感慨万分望着自己,心中还有些莫。

宋大这又是怎了?

***

别院里,『奶』嬷把秦筝这些日子在青州所作所为告诉陆锦欣后,陆锦欣好不容易止住眼泪刷地一下又流来了。

她颤着嗓音问:“打仗时还得跟着去城楼?不打仗时不是在修城墙,就是在田间地耕种?”

她一张小脸白,『奶』嬷看了都于心不忍,宽慰她:“这青州城里不管是官还是平百姓,都敬重太子妃,要我说啊,这位太子妃是个有手腕,你看她这样不就把望给攒起来了吗?”

陆锦欣看了看自己用各种贵香膏保养来一双手,泪眼朦胧道:“我不要去修城墙,也不要去耕地……”

『奶』嬷劝她:“秦家倒了,太子妃没娘家撑腰,她是为了在太子身边站住脚,不得已才用这法子去积攒望。您乃陆家长房嫡,身后有陆家这样百年大族,哪用得上您去谋那些?”

她不提太子还好,一提太子,陆锦欣想起太子那些荒诞行径,眼泪掉得更凶了。

太子妃那样妃仙子一样美貌,如今为了自保都得去修墙耕地了,她将来若是惹了太子厌弃,得怎办?

陆锦欣越想越觉得前途渺茫,泪眼婆娑走到案前研墨,继续给家中父母写信诉苦。

祖父要把她送过来联姻,但父亲一向疼她,父亲肯定想办法救她!

***

宋鹤卿一直派盯着别院那边,陆锦欣一举一动都有报给秦筝。

秦筝晨起后听说陆锦欣又哭着给郢州陆家写了信,盯梢怕送去什了不得消息,自然是把信件给截下了,秦筝看过后再做决断。

秦筝扫了一眼,发现这封信写得比之前那封还要伤心欲绝、肝肠寸断,能是有了入为主观念,加上确实没哪个达官贵『妇』成天跟一帮工匠打交道修筑城防工事,秦筝所做一切在陆锦欣眼里都蒙上了一层凄苦『色』彩。

把家姑娘吓成这样,秦筝都有点过意不去了。

她让把信往郢州送了去,想着陆锦欣初来青州,自己要赶工程进度,又没时间招呼小姑娘,还是给她找个玩伴好。

正好林昭兴致勃勃来找她,“阿筝姐姐,我娘子军有五百多了!”

青州战事一起,秦筝所有精力都放在城防上了,还不知两堰山那边如何了,听林昭说了组建娘子军事,自是为她兴:“以后越来越多。”

想起让林尧日夜忧愁军饷和军服这些,秦筝不由得多问了句:“你们军饷和军服是怎发放?”

林昭面上欢喜收了几分,眼却坚定如初:“没有军饷,也没有军服。都是些在两堰山附近农『妇』和涌进青州城流,男能进军营,那些一路流亡到这里们,家归又没有田地耕种,我收留了她们,让她们加入了娘子军,现在每日口粮只有稀粥,她们除了耕种,也跟着我习武。”

涌入青州城流是宋鹤卿安置,秦筝前太忙,想着宋鹤卿为官多年,处理这些事总比她有思路得多,便没过问,眼下听林昭说起此事,便道:“回我问问宋大流登记落户事。”

林昭那里能收容只是少部分,要想让所有流都安定下来,还得官府面。

军男丁,不打仗都要领军饷,那些安置下来后,不管是种地还是养桑蚕,亦或是做绣活儿,不需要官府发放一分钱,她们就能自给自足,秦筝自然还是想把所有流都安顿好。

后世经济学里时常提到“口带动经济发展”,一个州府口昌盛起来了,总没坏处。

不过前期肯定得官府发放粮食,才能让流们度过这个难关。

秦筝对林昭道:“回你拿我令牌去两堰山领几袋官粮回去,收留多了,哪怕是一一碗粥,寨子里也难供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