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成都日常_成都,人间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章:成都日常(1 / 1)

开车堵在人民南路上,车里车外,一张张疲倦、惶然、落寞的脸上带着空洞的眼神四处张望。电马儿见缝插针,青桔、哈锣贴身穿行,路人焦躁匆忙。头顶着阴沉暗淡的天空,呼吸着潮湿浑浊的空气,让人越发抓狂。地底下,一号线上犹如猛火中的火锅,烈火烹油,滚天爆地,胖娃儿,瘦猴儿,幺妹儿,莽娃儿,小姐姐,小哥哥,大叔孃孃、帅哥美女前拥后挤,扑爬跟斗,一股脑儿倒进车厢,慌乱站定,埋头刷屏,亦或木讷发呆,等候下一站的沸腾。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岁月绵绵,尘路迢迢,两千多年不曾更名易址的这座老城,历来都是以大都市自居,现而今眼目下亦俨然一座一线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pm2.5爆表,房价还飞贵……这个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城市,却像北方帝都似的神一样存在着。为了填饱肚子,为了安生立命,为了娃儿上学,为了巴适地活着,城里的人们早出晚归,在这阴霾泥泞的市井里过着稀巴烂的生活。

说好的闲适,说好的安逸呢?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你对这个城市开始产生了怀疑:“天府,也就这样儿吧,无非人间疾苦。”

当你的爱与恨变得模糊,分不清边界之时,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却悠闲地斜倚在竹篾椅上,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儿,被屁股压迫的竹椅嘎吱嘎吱地挣扎,看似瞬间就要散架,你不自觉地为屁股担起心,哥佬官儿却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信手端起那盏布满岁月痕迹的青花盖碗儿,熟练地拂拂茶沫,咕咚,一口三花下肚,沁润肝肠,然后仰躺下去,长吁一声,仿佛在对你发自他内心深处的炫耀:巴适,舒服,安逸得板。再随随便便给你甩上一句:“瓜娃儿,被老谋子豁惨了,成都,咋个就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嘛,明明是一座来了就走球不脱的城市”。说完,任凭你怨戾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黯然失色,他几爷子却在哪里喜笑颜开,天南海北冲壳子,搓起小麻将哗哗直响。

成都人就这样悄莫样给你上了一课,告诉你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过日子。他们总是拿“钱都是挣得完的呀?”来挑逗你的耳膜,似乎对你还非常管用,使你一下子从生活的重负之中解脱出来,你甚至把它理解为一种生命的意识与信念。班是要上的,钱是要挣的,但耍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你开始慢慢对这个城市有了新的认识,你发现,你还真没有想过要离开。

还有成都的天气,总让你喜怒无常、欲罢不能,似乎不想让你参透人生。当你对这长久的阴霾绝望透顶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来场巴山夜雨,洗去阴沉,来一个清透明媚的晴朗,头顶的天空甚至惊现“窗寒西岭千秋雪”,叫你一扫晦气,心情顿时开朗。这个时候,锦江边儿上、公园茶肆、檐下屋顶,任何一处有点儿阳光泄漏的巴掌大的空地儿,皆有男女老少,无所事事地晾晒皮囊,喝茶,搓牌,还有永远摆不完的龙门阵。

民国黄炎培说,成都人是“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千百年来,成都人似乎就这样最无聊、最闲散地活着,遍地第欧根尼,让外来的你怎么也抵挡不住诱惑,宁愿成为川西坝子上下一个第欧根尼,那怕明天醒来仍然回到温吞的、阴沉的、潮湿的底色中去,还是甘愿就此留下来。

当然,你的胃也在左右你的去留。不管你口中或心里怎么骂它阴天太多,雾霾太重,车子太堵,房价太贵,你的胃却不折不扣地爱上了它,离不开它。天南海北兜了一圈,你会发现,带着一个成都的胃去外地是多么的痛苦,因为再好的餐厅,再精致的菜品,只要你尝上一口,你的胃就会发出抵抗意见,你会觉得,成都马路边边儿旮旮角角随便一个苍蝇馆子炒的菜都比它可口,更不要说那些遍地销魂的小吃了,还有让你欲罢不能、口水滴答的啥子钢管厂一二三四五区小郡肝串串香。

成都人除了想着方儿找乐子,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胃。有钱的,没钱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管它有多拥堵,管它是在破旧深巷还是街边路摊,只要味道巴适,就会不记身份,统统编进“吃货好吃嘴儿”队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赴后继。开捷达的和开捷豹的,吆电马儿的和驾特斯拉的,摇蒲扇的和穿吊带的,不约而同坐在马路边边儿那几张破矮凳儿上,呼喇儿呼喇儿吃一碗脆绍面,这个味道,简直不摆了!

外来的你发现,去到那家常常光顾的馆子时,老板娘都不会问你吃什么,直接上菜;刚刚踏进租住的玉林老社区大门,孃孃美妈们便生拉硬拽着你去斗个角角;那怕周末去到三圣乡农家乐,也会时不时有隔壁邻生假装成熟人和你开起玩笑。慢慢地,你也开始不自觉地放下身上的压力,管它未完成的方案催得有多紧,管它明天是不是照常被堵在路上,管它阴天晴天,先照顾好胃,喝口茶,搓会儿牌。正如成都人顶礼膜拜的供奉在宝光寺的那首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了了之,这个庸碌的画面,这种市井的气息,对外人还真不可言,不可说,只有真正生活在成都,方可会意,得其奥妙。

易中天在《读城记》里引用王培荀“衣冠文物,侪于邹鲁;鱼盐粳稻,比于江南”来描述成都,他拿成都与北上广一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成都是府,是富饶丰足的天府。其实,天府之说亦是人云亦云,老先生不是成都人,也没在成都生活过几天,故纸堆里得出的结论罢。

游而返乡,常年工作生活在成都的七堇年倒是说得很到位,无论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是天堂,但也是地狱。而成都,她想说的是,“带上你所爱的与所恨的去那儿吧,因为那里就是人间。”

成都,就是地道的烟火人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