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牛李党争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275,牛李党争(2 / 2)

又遇到科举年,李宗闵的女婿苏巢等十几g'erdai考上了进士。有人揭发主考官营私舞弊。唐穆宗让李德裕去调查。李德裕回来说真是这么回事。唐穆宗又派人复试。结果十四个人只有三个勉强合格。唐穆宗大怒,惩处了主考官。李宗闵也受到连累,被贬到地方。

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营私舞弊案。但因为李吉甫的原因,这件事被解读成豪门对寒门的打压。

参加科举的大多是寒门出身的人。豪门出身的人不用参加科举。李吉甫、李德裕总跟举子过不去,那就是跟寒门过不去。至少寒门是这么认为。朝中寒门出身的官员都对李德裕忿忿不平。

李宗闵跟李德裕的私人恩怨演变成寒门跟豪门的对立。

牛僧孺随后也调入中央工作。他素以清廉闻名。

有个热衷跑官的家伙为了升迁到处行贿。这人挺有意思,行贿回来还做个记录,给谁谁谁送了多少钱都记下来。结果这家伙死后,账本曝光。唐穆宗拿来一看,这简直就是文武百官的花名册。当朝权贵的名字都在上面。但只有一人除外。在牛僧孺的名字下面,写了一行红字:“某年月日,送户部牛待郎钱千万,不纳”。

唐敬宗对牛僧孺的清廉早有耳闻,感慨牛僧孺名不虚传,破格提拔他为宰相。

牛僧孺做上了宰相,李德裕就被排挤出朝。

但是牛僧孺看不惯宦官弄权又不敢跟宦官抗争,“畏罪不敢言”,感觉很痛苦,自己主动辞职外调。

唐文宗上台后,李德裕靠裴度的推荐做上了宰相。李宗闵走宦官的路子也做了宰相。

李宗闵上任后借助宦官的势力把李德裕又排挤出朝,然后力荐牛僧孺做了宰相。被认为是李德裕一党的人也被排挤出去。

李德裕在西川担任节度使,训练军队,积累粮草,做得有声有色。

831年,吐蕃爆发内讧。维州(四川理县)的吐蕃守将投奔李德裕。

李德裕立即派军收复了维州。他向朝廷报喜兼报功。

唐文宗打算嘉奖李德裕。牛僧孺说:收复一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了关系,那就不划算了。他认为收降纳叛会激怒吐蕃引发战争,让唐文宗下旨,勒令李德裕交还维州并且遣返吐蕃降军。结果降兵被吐蕃就地斩首。吐蕃此后再没有一兵一卒敢投奔唐朝。李德裕气得吐血。

西川的宦官监军王践言回京任职。他多次对唐文宗说,牛僧孺跟李德裕有私人恩怨,不愿意李德裕立功。牛僧孺的做法让仇者快亲者痛。

唐文宗开始后悔,觉得牛僧孺这种奴颜婢膝苟且偷安的和平策略实在有损大国尊严,从此不再看重牛僧孺。

牛僧孺也很识相,主动申请辞职。

唐文宗将牛僧孺外放为节度使,召李德裕回朝担任宰相。

李德裕回朝后开始排挤牛派。牛派的李宗闵、杨虞卿等人陆续被排挤出朝。

但是李德裕还没来得及庆祝党争的胜利就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对手。

一个叫郑注的人精通医术,并且擅长揣测人意,溜须拍马。他给李愬治过病,药到病除。李愬把他推荐给王守澄。王守澄跟他聊得很投机,相见恨晚,视他为知己,把他当心腹。郑注由此飞黄腾达,步步高升。

后来唐文宗中风,脸歪嘴斜说不了话。御医束手无策。王守澄便把郑注推荐给了唐文宗。这家伙去了,又是药到病除,用一个偏方把唐文宗的病治好了。唐文宗能说话后跟他一聊,发现这家伙就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善解人意,句句贴心。唐文宗也把郑注视为知己、亲信。

郑注又推荐了一个人能聊的人,叫李训。李训不但口才好,点子还多。唐文宗也非常喜欢。

郑注和李训都成为唐文宗的亲信。唐文宗宠信他们超过宰相,跟他们无话不谈,言听计从。

李德裕等大臣对依附宦官并且靠谄媚得宠的人非常反感,认为他们是邪佞之人,强烈要求唐文宗驱逐他们。

唐文宗不理。

王守澄、郑注憎恨李德裕,想把李德裕驱逐出去。他们不便直接出面,借牛派之手排挤李德裕。

王守澄跟李宗闵关系不错。王守澄跟郑注相互配合,向唐文宗极力推荐李宗闵,说服唐文宗召回李宗闵继续为相。

李宗闵回朝后立即将李德裕排挤出朝。牛派也随即向李派反攻倒算。

两派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折腾得唐文宗没了脾气。唐文宗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平息党争比平息河北三镇还费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