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粗为小康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296,粗为小康(2 / 2)

但是李嗣源对安重诲已经起了猜忌之心,怀疑安重诲召回儿子准备造反。他派人去河中调查。

跟安重诲有仇的将领趁机派兵包围了安重诲的家,将安重诲杀死。

李嗣源知道安重诲太遭人恨了,没有追究将领擅杀之罪,而是把四川兵变的责任推到安重诲身上,说安重诲挑拨离间孟知祥、董璋与朝廷的关系已被处死,希望四川重归朝廷。

孟知祥和董璋起兵反叛时签有共进退的盟约。孟知祥希望就坡下驴罢兵止战。但董璋恨朝廷杀他的家人,执意要打下去。两人意见出现分歧,反目成仇。

董璋突袭成都,企图吞并西川壮大势力继续与朝廷对抗。

孟知祥率军迎战,与董璋在汉州(四川德阳广汉市)展开大战。

此战孟知祥死战险胜。董璋的军队伤亡数千,其他人投降了孟知祥。

董璋侥幸逃脱,跑回梓州。

他的部下王晖见到他,问他你倾军而出,只带着不到十个人回来,这是怎么回事?

董璋无言以对。

孟知祥杀至梓州。王晖派人砍下董璋的脑袋,投降了孟知祥。

孟知祥反吞了东川,从此独霸四川。

孟知祥上表朝廷接受诏安,不过要求李嗣源封他为蜀王。李嗣源不愿再动刀兵,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时国内已有三帝三王。

徐温临死前劝吴王杨溥为帝。杨溥还没登基,徐温就死了。徐温的养子徐知诰继承了徐温的地位,同时也继承了徐温的遗志,拥立杨溥为帝,把吴王国升格为吴帝国,跟后唐平起平坐。

闽王和南汉也先后自立为帝。

荆南的高从诲仍向后唐称臣,被封南平王。但他为了得到赏赐同时也向吴国、闽国称臣。他没有节操,要钱不要脸,被人称为“高赖子”。

湖南的马殷被后唐封为楚王。他死后由儿子马希声继位。

马希声把马殷葬到湖南衡阳。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长沙的“马王堆”是马殷的墓,后来挖开才知道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

吴越王钱镠死了。他的儿子钱元瓘继承了王位。

现在加上蜀王孟知祥,后唐有三帝四王,四分五裂。

虽然吴国、闽国先后称帝,但李嗣源不想再起战争,睁只眼闭只眼。

国内自此安定下来。

934年,李嗣源得病死了。

李嗣源一直没有立太子。他的嫡长子死的早,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是庶子。按规矩无嫡立长,他应该立次子李从荣为太子。但李从荣毛病太多,“轻佻峻急”,“骄纵不法”,“轻侮”大臣,在朝中没有人缘。群臣都不希望他做太子。李从荣知道群臣不待见他,恼羞成怒,扬言等我做了皇帝把他们全杀了。李嗣源看李从荣跟群臣关系这么差,担心日后生乱,不愿立李从荣为太子。但其他儿子要么年幼,要么不那么优秀,李嗣源也不知道该立谁合适。这事就这么拖下来。

李嗣源“暴得风疾”,突然患病,并且来势凶猛,立太子的事不得不提上日程。李嗣源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立李从荣为太子。他任命李从荣为尚书令、兵马大元帅,地位在宰相之上,让他掌握军政大权,为日后登基做准备。

群臣见状或辞职或申请外调,躲避李从荣。

李嗣源又恼怒又无奈,迟迟不敢下令正式立李从荣为太子。

李嗣源病情越来越重。李从荣入宫探病,发现老爸已经时日无多。出宫后,突听得宫内哭声震天,判定父亲已经咽气。他知道自己人缘不好,担心李嗣源没有传位于他,纠集军队入宫武力夺位。

李嗣源的三魂七魄本已踏上了奈何桥,震天的哭声又把他的魂魄勾回来。李嗣源还阳了。

李嗣源回光返照可坑苦了李从荣。李从荣正在宫城正门催动军队攻打攻城,听说父亲没死,傻眼了。枢密使朱弘昭率领骑兵从宫城内杀出。他的手下一哄而散。倒霉的李从荣被朱弘昭所杀。

李嗣源得知儿子造反被杀,悲从中来,几滴老泪渗出眼角,一歪头,又死了。

李嗣源临死前遗命三儿子李从厚灵前即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