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鼓励大家提意见,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对于进谏的人,“所言可采,必行旌赏。若无所取,亦不加罪”。他甚至允许百姓直接上书给皇帝。面对批评的声音,他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各级官员这样做。朝内外民主气氛比较浓厚。大家畅所欲言,直言敢谏。
那几年年景非常好,粮食连年大丰收。并且军队经过休整,恢复了士气。宋朝可谓兵精粮足。
986年,宋太宗重启北伐。
将领们一直主张北伐辽国。辽人不敢招降纳叛,主动将叛逃辽国的宋人送回宋朝,说明辽人已经认怂了。辽国幼主登基,当家的萧太后又有男女作风问题,辽国政局不稳。趁此机会北伐,有很大把握取胜。
宋太宗原本想等辽国发生内乱再出兵,但是辽国一直也没乱,相反有日渐稳定的趋势。宋太宗决定不等了,现在就开战。
宋太宗集结兵力30万再度伐辽。
宋军兵分三路北伐。潘美、杨业率领西路宋军从雁门关出发直取云州(山西大同)。老将田重进率领中路军从定州出发攻打飞狐口(河北保定涞源县北)。东路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河北保定雄县)进攻涿州。
按照宋太宗战前部署,曹彬在幽州正面吸引敌军决战,潘美和田重进趁机迂回到幽州后面,切断幽州跟辽国的联系并将其包围。
北伐的终极目标的夺取幽州。
潘美最先出发,连下寰州(山西朔州东)、朔州、应州(山西应县)、云州。燕云十六州在山西境内的四州全部被他拿下。
曹彬统帅的是宋军主力。三路军一共30万,曹彬一路就占了20万。他距幽州也最近,出门后拿下涿州,距幽州只有百里之遥。
田重进在飞狐口遭遇辽军大部队。田重进善于使用计谋,抢占有利地形先发制敌,大破辽军。辽军依仗人多势众,很快又卷土重来。田重进广布疑兵,吓退辽军,挥军猛追,竟然生擒了辽国著名的猛将大鹏翼和辽军监军。辽军因此士气大挫。
田重进乘胜前进到蔚州(河北张家口蔚县)。守将献城投降。
宋军三路皆胜。战事的发展几乎完全按照宋太宗的预想进行。
辽国萧太后接到战报大惊失色。但这个女人不简单,很快冷静下来,当即决定带着小皇帝御驾亲征。
萧太后就是传统评书《杨家将》里的那个萧太后。她因为皇帝年幼代为摄政,是辽国实际当家人。这个女人可不得了。她垂帘听政27年。辽国在她手上步入鼎盛。
汉人地位在萧太后当权时期大幅度提高,基本能和契丹人平等。她的情夫韩德让就是一个汉人。她依仗以韩德让为首的汉人官员治国,引进汉人的先进文化,使辽国迅速发展起来。
宋太宗北伐是以为“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政局必然不稳,有机可趁。但实际上萧太后是武则天式的人物,很快就稳定住了政局。她宠信情夫韩德让不假,但韩德让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并且对萧太后忠心耿耿。辽国在萧太后和韩德让这对黄金搭档联手治理下蒸蒸日上。宋太宗其实选错了时机。
萧太后率领倾国之兵来救幽州。
曹彬听说辽国援军大批南下心生畏惧,借口粮尽,退回雄州。
宋太宗得知大惊,严令曹彬立即夺回涿州,然后守在那里。
他的作战计划就是让曹彬吸引辽军主力,然后让潘美和田重进趁虚而入。曹彬要跑了,不但使作战计划全盘落空,还让潘美和田重进陷入危险之中。
曹彬在宋太宗严令之下带着五十天的口粮杀回涿州。百十里路,他竟然走了二十天。一方面,辽军阻击延缓部队行军速度。另一方面,曹彬不愿返回涿州,一路上磨磨蹭蹭。
曹彬再次占领涿州,手里只剩下三十天口粮。他的部将劝他还是回雄州吧。涿州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根本不适合坚守。曹彬知道辽军正在向涿州汇集,担心被围,再次下令撤军。
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家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队形根本无法保证。
而野外又是辽军骑兵发威的地方。
辽军尾随而至,在岐沟关(河北涿州松林店镇岐沟村)追上宋军。曹彬在辽军包围宋军之前弃军而逃。宋军因此大败。
曹彬在拒马河畔(在十渡与白沟之间)收拢败兵,扎下营盘,埋锅造饭,等待失散的败兵归来。没想到,辽军追兵转眼杀到。宋军新败,已经吓破了胆,见到辽军顾不上抵抗仓皇而逃。涉水过河时,宋军互相践踏而死、淹死、被辽军杀死的不计其数。
20万大军剩下不到一半。宋军惨败。
宋太宗得到战报大惊失色。主力部队溃败而回,不仅意味着伐辽失败,而且将潘美、田重进两支包抄部队置于孤军深入的险境。宋太宗急令西路和中路军撤退。
这时潘美已经拿下燕云十六州中的四州。为了不至于空手而归,宋太宗令潘美将所占四州的百姓迁回国内。
这次伐辽因为曹彬指挥失误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