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刘瑾乱政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374,刘瑾乱政(2 / 2)

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明武宗一听勃然大怒,马上下旨:刘瑾等执掌司礼监、东厂等部门,参与朝政;众大臣联名请愿、罢工示威属于奸党乱政,交由刘瑾严肃处理。

逆反心理严重的小皇帝不但不杀不贬还破格提拔刘瑾全权负责管理朝政。

风云骤变,众大臣目瞪口呆。刘健、谢迁等顾命大臣愤而请求退休。明武宗立即照准。

刘瑾因祸得福,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对大臣们进行疯狂的反扑,把请愿大臣定为奸党,撤职、下狱甚至处死。

在“奸党”里面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叫王守仁,是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是“心学”的创始人,跟理学的创始人朱熹齐名。

王守仁时任兵部主事(相当于国防部处级干部,六品官),被刘瑾杖责四十,贬到贵州龙场(贵州贵阳郊外)做驿丞(驿站的主管,无品级)。贵州那时还是未开化地区,内地很少有人去。

王守仁在龙场也没有事做,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史称龙场悟道。七年悟道终成心学,王守仁招徒授业,成为心学创始人。

后来刘瑾死了,王守仁被召回朝廷任职。王守仁文武双全,上马治兵,下马治民,封官加爵直至兵部尚书、伯爵。工作之余,王守仁不忘完善心学,传授心学。嘉靖年间,王守仁因病死在任上。他的心学由他的学生们传承下去。

刘瑾在清洗朝堂之后,顺势把自己人安插进去。从此内阁完全被刘瑾控制。朝堂之上慢慢都成了刘瑾的人。

刘瑾下令所有请示汇报必须由他过目转呈皇上。这样一来,外界传到宫中的消息必须经过刘瑾“过滤”过才能被皇上知道。

内阁都是刘瑾的人,唯刘瑾的马首是瞻。按照规矩,内阁票拟经皇上批准后交司礼监批红盖印。但刘瑾当权之后,内阁不敢私自票拟,都是打听清楚刘瑾的想法之后才敢票拟呈上。刘瑾等于集票拟、批红盖印权于一身。朝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刘瑾一手遮天。

武宗爱玩,刘瑾就顷国库所有供其玩乐。“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刘瑾征召全国技工百戏进京为明武宗表演。

技工是指艺人。百戏是指以杂技为主的民间表演艺术,诸如飞叉、顶缸、驯兽、走钢丝。

全国有名的杂技团受招进京汇演,盛况空前。北京天天跟过年一般热闹。

明武宗为了方便玩乐,住进宫外的豹房不再回宫。

豹房原本是皇家动物圆,在现在的北海公园西侧。明武宗把豹房改建成一处行宫。他在豹房欣赏歌舞杂技,享用各地征召的美女、娈童。另外,豹房比宫里出入方便。他可以随时出去“微服私访”,领着一帮玩伴太监东游西逛,寻花问柳。

明武宗过得神仙般的日子。

武宗玩乐花销巨大。国库被他挥霍一空。刘瑾搜刮百姓,敲诈官员,卖官鬻爵,增设皇庄,加征矿税盐税,允许纳银赎罪,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供他享乐。刘瑾自己也趁机中饱私囊。

刘瑾总挑武宗玩得最开心时候去汇报工作。武宗不耐烦了,道:什么事都来烦我,我还要你们干嘛?

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从此把这些“苦活儿、累活儿”都揽了去,让皇上专心游玩。众大臣的奏章都由刘瑾代皇上批示。刘瑾俨然成了二皇帝。大臣们背地里称刘瑾为“立皇帝”,称明武宗为“坐皇帝”。因为上朝时明武宗坐着,刘瑾站在皇帝身后。

刘瑾把持朝政,专横跋扈,胡作非为,激起众怒。有些大臣气不过上书弹劾刘健。他们不是被庭杖就是被下狱,甚至处死。此后大臣敢怒不敢言。有些人请求退休,眼不见心不烦。

有个太监写了一封匿名信,揭发刘瑾打压忠良,提拔奸佞。他把信扔到金銮殿门前的御道上。有人看到拾起交给了皇上。武宗看罢大怒,提笔在信上批到:你说贤的我偏不用,你说奸的我偏要用!把匿名信交给刘瑾彻查。

刘瑾怀疑是来上早朝的大臣干的,于是扣留了文武百官,让他们跪在大殿前直到供出写匿名信的人。大臣们跪了一天。有的坚持不住晕了过去。到了晚上还没人出来自首。刘瑾下令将大臣们全部收押,准备上刑审讯。

第二天,大学士李东阳上书求情。李东阳是明孝宗任命的顾命大臣,因为年老多病,很少上朝,也很少过问政事。他之前做过明武宗的老师(太子太傅),明武宗对他高看一眼。刘瑾也不能不给几分薄面。刘瑾看在李东阳的面子上放了大臣们。

李东阳跟刘健一样也是明孝宗任命的顾命大臣。但是他年老多病,从不来上朝,也很少过问政事,只是一个挂名的顾命大臣。因为李东阳做过明武宗的老师(太子太傅),明武宗对他高看一眼。刘瑾也不能不给他几分薄面。刘瑾看在李东阳的面子上放了大臣们。

刘瑾重建西厂,并增设内厂,严密监控朝野。内厂是由他亲自领导的特务组织,行事更为阴险残暴。

但他控制住了宫外,控制不住宫内。宦官内部争权夺利频起内讧。

同是八党的其他太监不满刘瑾独揽大权,经常跟刘瑾闹别扭。刘瑾之所以建立内厂就是因为东厂、西厂首领不愿跟他合作。刘瑾想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打算把闹得最凶的刘永贬往南京。刘永怒不可遏,当着武宗的面跟刘瑾打了起来。武宗从中调解,令他们握手言和。但他们面和心不合,心中怨恨越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