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陕西民变_中华世纪谈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395,陕西民变(2 / 2)

再说明朝这边,朝廷在围剿登州叛军的同时调兵遣将去平定聚集山西的陕西农民军。

鉴于陕西已经基本平定,崇祯把洪承畴手下大将曹文诏调去山西剿匪。曹文诏进了山西跟黄鼠狼进了鸡窝一样。“三十六营”农民军马上炸了窝,四散奔逃。

陕西有洪承畴不能去,山西有曹文诏不能待,他们跑到了河北。

崇祯调兵将农民军围在了河北。农民军节节败退。官军步步紧逼。农民军以诈降为缓兵之计。官军的太监监军下令停止进攻,等他请示朝廷。这时黄河结冰,农民军趁官军防守松懈踏冰过河,跳出官军的包围圈,跑到河南。官军只得再向河南集结。农民军发现聚在一起目标太大,容易让官军包圆,于是分成几股往湖广、四川逃跑。

高迎祥、李自成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下跑到汉中,被官兵堵进了一个叫车箱峡的地方。车厢峡顾名思义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农民军出不去了。官军堵住峡口打算饿死农民军。农民军再施诈降计,以用珠宝贿赂官军将领陈奇瑜,请求投降。陈奇瑜接受了贿赂也接受了他们投降的请求,派人押送他们返乡。结果他们走出险地之后杀了看守再次反叛。高迎祥、李自成带着这支劫后余生的部队翻过终南山逃入河南。

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山西到处都有农民军的身影。农民军各省游走。用句时髦话说,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哪里。明末天灾人祸,官僚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百姓纷纷响应农民军。农民军越来越壮大。

五省都起烽烟。崇祯任命洪承畴为五省总督,协调各地兵力剿匪。

五省官军联动,农民军的日子不好过了。农民军发现分散活动的确容易脱身,但是一旦被人抓住无力反抗,还是聚在一起实力强些。各路农民军相约在河南会师。

农民军会聚河南后再次召开盟会。现在农民军壮大了,已经增长到三十万人,分为“十三家七十二营”。原来的盟主战死,大家推举高迎祥为新一任盟主。

高迎祥率领农民军打到安徽的凤阳,挖了朱元璋他们家的祖坟。

崇祯气疯了,把拱卫京师的精锐“天雄军”调过去协助剿匪。为了尽快剿灭农民军,崇祯不惜抽调东北和京师的兵力。

官军把高迎祥作为首要目标,死追高迎祥不放,终于把高迎祥击败活捉。高迎祥被押解到京师后凌迟处死。他的残部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此后开始自称闯王。

高迎祥一死,农民军联盟就算被瓦解了。这对农民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高迎祥死后,农民军中实力最强的要数李自成和张献忠。于是他们俩又成了官军追击的新目标。

一通死缠烂打之后,张献忠战败投降。李自成的队伍被打散。李自成侥幸逃脱,逃入陕南商洛山中,身边只剩下17骑跟随。其他各路农民军也降的降,亡的亡。各地战火逐渐平息。

崇祯剿匪这些年,辽东边境相对比较清静。皇太极忙着巩固后方,暂停了对明朝的攻势。

后金后边是蒙古,旁边是朝鲜和皮岛。蒙古蠢蠢欲动,朝鲜首鼠两端,皮岛虎视眈眈,这些都让他心里不踏实。他想先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后再与明朝决战。

蒙古的土默特部在俺答汗之后分裂、没落,代之而起的是察哈尔部。察哈尔不是一个部落而是誓死捍卫黄金家族的一个部落群。他们拥戴黄金家族的后裔为蒙古大汗,称为林丹汗,试图再次统一蒙古。

林丹汗跟不肯顺服于他的蒙古各部落打,也和后金打。蒙金两国是世仇,从成吉思汗时期就是对头。当年成吉思汗为了打败金国(前金)跟北宋结盟。林丹汗为了打败后金也跟明朝结盟。

不过这个联盟似乎并没起到什么效果。明朝跟后金打时,林丹汗忙着征服蒙古各部落脱不开身。等后金跟林丹汗打时,明朝又去忙活围剿农民军也没空帮他。其实还是各打各的。

皇太极不想腹背受敌,出兵先去找林丹汗决战。林丹汗战败逃走,得病死在青海。他一死,察哈尔联盟也随之崩溃。蒙古各部落陆续归顺了后金。

林丹汗的儿子向皇太极投降,献给皇太极一枚玉玺。这个玉玺据说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那枚玉玺,一直作为中原的传国玉玺。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谁得到它就相当于得到了“天命”。

传国玉玺失传已久,传说后来在蒙古大草原被一个牧羊人捡到。根据这个传说,牧羊人看到一只羊三天不吃草,一直用蹄挠地,很好奇,就挖,结果挖出这枚传国玉玺。玉玺被献给蒙古大汗,传来传去最后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

这个传国玉玺是真是假无法考证。但皇太极信以为真。皇太极对外宣称得到了传国玉玺,得到了天命所归。

于是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

金国当年侵略宋朝。“靖康耻”被世代中国百姓视为国耻。皇太极希望通过改名,换个马甲,“清”除恶名,减轻汉人对他们的抵触。

从此,后金改名叫大清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