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听见从门外传来随自己前来的昌邑国旧臣的呼喊声,此时仍没想到自己将要面临的危险,板脸向霍光问道:“朕的群臣有什么罪,大将军你为什么把他们扣押起来了?”
霍光没有回答他,转身急向殿门走去。
他走到殿门旁边,命曾在昭帝时担任过侍中的宦官,也是他在宫中的耳目守护好刘贺。
“你一定要严加守护!如果他突然死去或者自杀了,那就会让我对不起天下人,背上杀主害上的恶名,你和老夫将在史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笔。”霍光低声却威严说道。
“小官明白。”宦官弯腰回答。
刘贺望着霍光走出殿外,心里开始感到惶然。
四
“昌邑王,皇太后诏令您在前殿召见。”霍光很快返回,拱手向刘贺说道。
此时的刘贺已经感觉情况不妙,听说太后召见,不由害怕起来,向霍光问道:“朕犯了什么错?太后为什么改在前殿召见朕?”
“昌邑王您去了不就清楚了吗?”霍光反问不答。
未央宫前殿,充满肃穆紧张的氛围。
上官皇太后盛装打扮,身披用珍珠缀串而成的短袄坐在布满兵器的帷帐中。
殿内,数百名侍卫全部手握刀剑,从殿台沿着东西两壁一直站立到殿门;殿外,数百名期门武士持戟,从殿门沿着台阶左右两侧,一直排列到宫门,从未央宫前殿台到宫门,站列着握持兵器的侍卫武士。
“众臣上朝!”随着宦官一声尖喊,文武群臣从各个房间走出,按照品位高低依次进殿,立列两旁。
“臣恭请太后圣安!”霍光与刘贺进殿跪拜。
“大将军平身。”年仅十五岁的上官皇太后用稚细的声音说道。
“谢太后。”霍光起身立于旁边。
“昌邑王,你听听朝中大臣们的联名上书吧!”上官皇太后看着伏于地下的刘贺冷冷说道。
尚书令当庭宣读由丞相杨敞等联名上书的弹劾奏章。
奏章首先细数了刘贺从接到即位诏书以来的种种不孝违法之行,然后奏道:
“昌邑王荒淫昏乱,失去了帝王的礼义,败坏了大汉的制度。臣杨敞等多次规劝,但并无改正,反倒日益加甚,这样下去必将危害国家,使天下不安。我们认为,高皇帝因为创建汉朝基业,所以称汉太祖,孝文皇帝因为仁慈节俭被称为太宗,如今昌邑王继承孝昭皇帝之后,行为放纵不合法度。《孝经》上说:‘五刑之罪当中,以不孝之罪最大。’昔日周襄王不孝顺母亲,《春秋》就说‘天王出居到郑国’,因为他不孝而被赶出京城,使他与天下人隔绝。宗庙要比君王重要得多,既然刘贺没有到高庙接受大命,不能承受天命,侍奉宗庙,爱民如子,就应当废黜!因此,我们请求太后命有关部门用一牛、一羊、一猪的祭祀大礼,将此事祭告于高祖皇帝的祭庙。”
刘贺入宫后,从谒见皇太后到即位皇帝,经过的诸环节中却没有谒见高祖庙,不知是霍光还是刘贺的责任,如今却成了废黜刘贺的一条理由和根据。看来即将奔到一个什么位置上,规定的程序和环节一个也不能少,不然就留下隐患。记住:走程序很重要,哪怕是形式。
“准奏。”上官皇太后点头说道。
“昌邑王,请起来接受皇太后诏书。”霍光对刘贺大声说道。
按照霍光的安排,废黜刘贺的诏书早已起草好了,放在上官皇太后手中。
刘贺是个有文化和理论功底的人,此时天真得可笑,他还试图在典籍中寻求不废黜自己的论据,起身对霍光说,“听古书上说天子只要有诤臣七人,即使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我……”他的意思是他的诤臣不少,即使自己有问题,那还是可以不免掉皇帝职位不失掉天下的。
“皇太后已下诏将你废黜,哪里还是什么天子!”霍光不等刘贺把话说完,上前一把抓住刘贺的手,快速解下他身上的玉玺绶带,手捧上台交给上官皇太后。
随后,霍光转身下来拉扶着刘贺,踉踉跄跄走出殿门,走下宫殿,从金马门走出皇宫。
群臣隔着一小段距离,在后面跟着送行。
昌邑王抬头眯着眼睛望了望天上的太阳,就这么一会,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可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要把自己送到哪里去呢?”他感到此时还不向霍光认罪服罪,恐怕下场更惨,就跪下向西面拜道:“上天,我愚昧不明事理,不堪担当汉朝的重任。”说完,便起身坐上皇帝侍从的车辆。
霍光随即上车把刘贺送到他在京城的昌邑王邸官,霍光跪下言不由衷说道:“大王您的行为自绝于上天,臣下等怯懦无能,不能用自杀来报答您的恩德。臣下宁可有负于大王,不敢对不起国家。但愿大王能够自爱,臣下将不能再常侍奉于大王的左右了。”
不知是高兴、庆幸,还是悔恨、抱愧,霍光抬手用衣袖擦着眼睛哭着离开了
刘贺。霍光确实流泪了。
废黜刘贺后的第二天,一些文武群臣“痛打落水狗”,又上奏上官皇太后说:“古代被罢黜之人,都要放逐到很远的地方去,使其不能再参与政事,干扰国家政令。我们请求将昌邑王刘贺迁徙到汉中房陵县。”
霍光心想:既已将刘贺废黜,自己地位已经稳固,没有必要把事情做得太绝,想了一个折中方案,要上官皇太后下诏,命刘贺回到故国昌邑居住,赐给他二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将他当昌邑王时的家财也全部发还给他;刘贺的姐妹四人,各赐一千户人家作为汤沐邑;撤销昌邑国,降改为山阳郡。
刘贺原昌邑国群臣二百多人倒血霉了,都被指控在封国时不能举奏刘贺的罪过,使朝廷不了解真实情况,入京后又没有尽到辅佐引导君臣之谊,使刘贺误入歧途陷于罪恶,一律判处死刑。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因忠正耿直,多次规劝刘贺,被免除死罪,剃去头发,罚以“城旦”之刑,白天守城门,夜晚作苦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来,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龚遂官至渤海郡太守。
刘贺的老师王式也被逮捕下狱,罪应处死,王式不服。审案官员严厉责问:“你作为昌邑王的老师,为什么没有上书进谏规劝?”
王式凛然回答说:“我每天早晚都为昌邑王讲授《诗经》三百零五篇,遇到涉及忠臣、孝子的内容,未曾不为其反复诵读、讲解;遇到关于无道之君使国家危亡的篇章,也未曾不流泪为他详细陈说。我是他老师,只能用《诗经》三百零五篇来规劝昌邑王,所以没有必要专门上书规劝。”
审案官员将王式这番话奏报给霍光,他下令免除了王式死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王式保住老命回到老家后,从此不再教授学生,直至老死家中。
刘贺原昌邑国群臣二百多人被拉出去处死之时,全都悔恨哭泣,其中数人在街道中大声呼喊嚎叫:
“皇上啊,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霍光老贼,你谋反废君,不得好死!”
回荡在长安街上这两句痛惜不已痛恨不已的哀叹诅咒,暗示着谋变未成之意。这说明刘贺登基之后,面对霍光统揽朝政独掌朝权的局面,这些人已经在谋划清除霍光。无奈霍光严密控制朝廷多年,宫禁内外多有耳目,对此必能有所闻察,从而迫使霍光不得不抢先下手,采取断然措施废除刘贺。
“大王在没有被废之时,为什么不坚守宫内不出,采取行动杀掉大将军霍光,而最后任他夺去玉玺绶带?”数年后,刘贺的一个友人去昌邑看望他,两人闲谈中提到此事,友人惋惜问道。
“你说的对。可是我错失了机会。”刘贺叹气小声回道。
可见,刘贺暗中制定了铲除霍光的计划,在动手之前被霍光侦悉,不等刘贺举刀,霍光就下手了。刘贺刚一即位,要害未握,皇恩未施,根基未稳,翅膀未硬,便与选拔拥立他的权臣为敌,威胁先朝众臣的既得地位利益,这无疑与虎谋皮,终必败北。
“皇上啊,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霍光老贼,你谋反废君,不得好死!”
刘贺原昌邑国群臣这两句痛惜痛恨的哀叹诅咒,很快传入霍光耳中,他脸色暗黑,嘴角抽搐,两眼木然。数年之后与妻子霍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由把左手放在胸前说道:“哎呀,这件事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心悸不已啊!”
高层权力争斗,往往就是这么吊诡。几天、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往往决定或改变了争斗两派的生死存亡。抓住了机会,你就是王;丧失了机会,你就是寇。
刘贺被废送回原封地昌邑,受到霍光特别是随后继位的汉宣帝内心忌惮,一直生活在密切监视之下,如同软禁。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刘贺又被移居豫章郡海昏县,被封为海昏侯。刘贺短短一生经历了王、帝、民、侯四种身份转换。四年后,刘贺忧愤而死,享年三十三岁,史称汉废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补白:有人说霍光废黜刘贺,完全是因为刘贺不像昭帝那样让他一人专权擅权,反而还要收回他手中的权力,惹恼了霍光,陷构罪名而废。当然,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刘贺荒淫狂纵,确实让霍光及朝中众臣失望愤恨。
2011年3月,刘贺的墓葬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发现并进行发掘,清理出土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还给人们留下两个待解之谜:主墓从发现盗洞到发掘的几年间,一直持续不断地弥漫着一股香气,这香气来自何处?出土的一件青铜豆形灯灯座上刻有“南昌”字样,且发现有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这是否说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在汉代由“南昌邑”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