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人心思动(二)_时代之舱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一章:人心思动(二)(2 / 2)

以兄弟群岛的物价,这笔年薪可以给三个步入婚龄的孩子每人买套新房。李彦昌、巴布鲁、阿迦兰、马图尔等十名专家的年薪都超过30000元实验币。像法利哈这样的年轻地方长官,管理人口超过老区四岛,薪水也超过出征前的苏吉拉纳。

“这么一算,我可能比邪教教主挣得都多。”马图尔打趣道。

“反科学旗手都能挣那么多,你们这些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当然要挣得更多。”

苏吉拉纳让各位放宽心去领工资。盖娅真理教自甘贫困,靠微薄的农业税维持,又竭力反对功利心,给各级官员定的薪水很有限。而且经常不能足额支付,用粮食甚至土特产代替。当一年区长领三十只鸡,这类趣闻经常发生。现在,科学大会一名县长的工资,已经抵得上旧政权大教区一级的官员。

金子淇带着一百名行为教师和一千名学生进入曙光城,筹办新的科学预备学校。苏吉拉纳给她划出五十公顷土地,那里将出现容纳三千名学生的校园。无论人数还是教学内容,不过是科学时代一所普通初中。但是论规模,已经超过了现在全球所有地方养成院。

这所学校隔壁的空地,留给科学学院新总部。这是科学世界的最高学府,水平相当于科学时代一所普通大专学校。但是无论面积还是人数,都会超过盖娅城的中央养成院。

现在,师生面前还只有荒草、水沟和蚊虫,但是大家士气高昂。年纪最大的行动教师都从埃尔斯米尔湖畔营地上走出来,年轻一代也经历过模范城学校的建设。能在自己动手修建的学校里学习,这是科学学生的光荣。当然,光靠师生们的肩膀完不成浩大的土方量,两千名外围劳工要和他们在这里奋战一年。

除了公事,金子淇还可以满足自己的私人爱好。她叫上甄淑兰,乘船来到丝敖,专程看望大诗人陈寿铭。这两个文艺女人年轻时都读过他的诗,一直抱着粉丝的心态。

现在,丝敖由当地名门望族组织商团维持治安。近卫军允许他们接受护教军的装备,这些武器能对付土匪强盗,保境安民,但是挡不住枪炮。在新启蒙区过渡时期,这是个临时政策。近卫军官兵可以自由出入丝敖,一时半会还不准备在这种民情复杂的地方建立基层政权。

两名女将带着十名女护兵,穿着蓝色军服,走在丝敖大街上,路人纷纷侧目。电动织机不仅效率高,织出的面料也比手工劳动精细很多,加工的衣服柔滑挺括。很多官兵回到乡里,单是那套衣服就能鹤立鸡群,它们成了穿在身上的科学宣传品。

金子淇小时候来过丝敖,记忆中此城繁华壮丽。现在看惯了街道宽广、楼宇高耸的科学城市,反而感觉这只是一座无边无沿的村镇。六十多万人口基本都住平房,城区摊成两百平方公里的一张饼。家家户户拥挤不堪,很多小巷只能走一个人,如果两人相向而行,其中一个就要等在巷口。各家污水粪尿都要挑到江边倾倒,搞得城市里浊气薰天。

奇怪,当年来的时候怎么没感觉到?这种低矮、潮湿、污臭的感觉,是不是因为有了科学城市做对比才产生?

两个人来到陈寿铭的家。诗人在城外有良田数顷,以前靠着收租供养自己,过着无忧无虑的文人生活。得罪帕尔哈蒂后不仅本人下狱,田地也被没收。新政权发还了他的土地,所有因反对帕尔哈蒂受到迫害的人,新政权还从没收的官产中拨出粮食作为救济。

其他人高兴地将补偿品领回家,惟有陈寿铭没接受。他告诉前来慰问的近卫军官,既然是帕尔哈蒂抓了他,应该由债主赔偿。如今债主已死,旧仇了结,他并不需要别人代为补偿。言外之意,他不会接受这种收买人心的举动。

文人讲究风骨,听说了这件事,金子淇更为崇拜。登门后,两人便和陈寿铭聊起后者写的那些诗,请教每篇的来历、主旨、意境、用词,谈得很投机。

看看气氛融洽,文艺工程处长就提了一个请求。南方大教区被帕尔哈蒂家族独裁两代,合计三十多年,余毒不少。她们想把陈寿铭过去批判女魔头的诗印成集子,广布天下,通过这些当地人的言论肃清旧政权余毒。

陈寿铭的牙齿在监狱里掉了半口,吐字不清。他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谢绝来人的要求。“文人之文讲究直抒胸臆,看到不平就会写上几笔,不能用来当成斗争工具。如果你们一定要印,我还有许多吟风诵月,谈论人生的诗文,不妨印印那些吧。”

当年吸引金子淇的正是那些吟风诵月,谈论人生的文字。从文人眼光来看,她也觉得那些诗作更有意境。不过由科学大会出钱印刷文学作品,前提就是有利于科学事业。如果没有这项理由,即使以她的位置,也很难得到经费。

“好吧,诗集就由您自己编选,我们去印!”金子淇爽快地答应下来。

陈寿铭忽然转移了话题。“两位夫人都穿着军官服装,莫非真能带兵打仗?”

“科学大会是预备役制度,会员无论平时干什么,战时都要上战场。”

“你们也开枪杀过人?”

两名女将一起点头。她们不仅开过步枪,还亲自操作速射枪,象镰刀割草一般去杀人,甄淑兰更是有十几年的杀人历史。陈寿铭听罢叹了口气。“你们都是大家闺秀,这双手如果不杀人,只作诗,该多好啊。”

离开陈家,甄淑兰问金子淇,现在纸张奇缺,印刷老诗人那些唯美旧作,应该怎么报帐?“我自己出钱。”金子淇早就想好了。“当年我在养成院任职,非常压抑,读他的诗算是解脱。现在只是回报一下。”

(三)回本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