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花了近一日的功夫,将附近的村庄,几乎打听了个遍,却始终无人听说过落霞谷。
“若落霞谷在流云县境内,那么流云县中县志中,定有相关记载,与其像个无头苍蝇乱撞,不如去流云县探寻一番。”
李元站在一处高山的巨石之上,四顾一下,不禁感到些茫然,眼见斜阳已半隐于远处的山头,他叹了一声,把目光转向流云县的方向。
接着,他双脚一跃,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山头上,除了阵阵秋风低声呼啸着,却已没有了李元的身影。
……
正当李元在流云县苦苦寻觅仙踪时,清原县县衙,来了一位京师贵客。
此人并非他人,而是受当朝太子之命,到清原县调查李元的暗卫首领萧泽。
县衙,刘瑾带着一甘衙役捕头,以及新任命的主簿、县丞,隆重迎接了萧泽的到来。
刘瑾自接手清原县这一烂摊子以来,倒也展现出一身所学,将清原县治理得有模有样。
而他很早就有了启程回京的想法,奈何朝廷对清原县县令委任,迟迟不见下来。
不得已之下,刘瑾只能继续就在这里,等新的县令到来,便可离开。
“见过萧大人。”刘瑾带着邹捕头在内的一甘人,齐齐对萧泽行拜见之礼。
“哈哈,刘巡抚不必多礼,此次萧某前来,除了调查一些事情以外,还带来了朝廷对刘巡抚的委任。”萧泽爽朗的笑了一声,说话间,他从怀里取出一封文书,递给了刘瑾。
刘瑾闻言,心里不禁有点儿疑惑,按理说他完成巡查的任务后,当回京复命,再听候监察司的委任。
却没想到,朝廷竟直接把对他的委任文书,遣人送了过来。
莫非我有新的任务?刘瑾怀着好奇与期待,拆开手里的文书,仔细看了起来。
可看到一半,刘瑾如遭雷击,他手里拿着文书,呆呆的愣在原地,眼里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这一刻,他心里泛起无尽的苦涩,没想到等了那么久的清原县县令,竟会是他自己!
可在这小小清原县做县令,就算做得再好,又用什么用呢?
“刘巡抚……不,现在应该叫刘县令了。刘县令这是怎么了,莫非是对太子殿下安排,有所不满?”萧泽一副懵懂无知的样子,虚情假意的问道。
“下官不敢。”刘瑾赶紧屈身一拜,心里的委屈,不敢再表露分毫。
同时,他心里更加疑惑了,从萧泽话中,不难看出此事始作俑者,乃当今太子,可他好像从未得罪过太子。
一旁的邹捕头等人,听到刘瑾成了清原县县令,不禁面面相觑,显然对此事亦感到十分意外。
“不敢就好,此次乃太子殿下亲自任命,刘县令可莫要令太子殿下失望啊!”萧泽意味深长的说道。
“下官明白,定不负太子殿下厚望!”刘瑾极力掩饰心中的苦楚,拜谢道。
“那就好,箫某此次前来,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事需向刘县令求证,还望刘县令莫要隐瞒。”萧泽装模作样点点头,随即又说道。
“大人请问,下官定据实相告。”刘瑾压下心里的情绪,保证道。
“是这样的,刘县令送往京师的文书曾言,这清原县似乎藏龙卧虎。那李元武艺高绝,数息瞬杀百人,此事可否属实?”萧泽毫不犹豫问起了李元之事。
“回大人,此事乃下官亲眼所见,做不得假。而且当时在场的人,除了本官以外,还另有其人。”听到萧泽乃是为了李元而来,刘瑾也不隐瞒,直接将实情道了出来。
“是吗?还有何人在场?”萧泽淡淡问道。
“邹捕头!”刘瑾并未直接回答萧泽,而是转身对邹捕头唤了一声。
邹捕头在听到萧泽询问李元之事时,内心隐隐感到不妙,等到刘瑾唤自己的名字,他才勉强镇定心神,硬着头皮简单回答了一句道:“禀告大人,刘大人所言,确实属实。”
萧泽虽看得出这个邹捕头有些紧张,但并未在意,只是两人所言既然如此,那此事可就难办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邹捕头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害怕李元,他虽有李元之承诺,但今日若把李元出卖,恐怕会引起李元的不满,到时候可就不妙了。
一念及此,邹捕头脑子极速转动,开始思索补救的办法。
“这李元究竟是何底细,你可知道?”萧泽沉吟片刻,决定先详细了解一番,于是再向刘瑾问道。
“禀告大人,李元此人,原本是城中……”刘瑾一五一十,将关于李元的一切信息,都告诉了萧泽。
邹捕头在一旁听着,不禁脑子发蒙,他实在想不出刘瑾哪里来的胆量,这一刻,他看向刘瑾的目光,充满了同情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