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名家的陆续加入,这些广播电台点的听众日益增加。
百姓们忙完手上的活计,就会赶到这些广播电台点,收听节目。
随着周围的人越聚越多,有些脑子快的人也发现了商机,他们在周围迅速支起了茶水摊子,零食铺子,甚至是小饭馆,借着周围巨大的人流量,做起了生意。
在田恒的受意下,周围驻守的羽林卫士兵对于他们的这种“蹭人流量”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是维持一下基本的秩序而已。
田恒见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已经开始风靡整个北京城的时候,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开始刻意地往里面加料。
一开始,他只是叫那些名家播讲的内容偏向于忠君爱国的一些小说和相声,就比如{岳飞全传},{杨家将}等等。
见百姓们反响很好,他就刻意地把内容向明朝独有的一些故事上引导。
从开局一个碗的朱重八开始,大力播讲太祖是如何驱逐残暴不仁的蒙元胡人,让汉人重新夺回天下。
成祖朱棣为了保护延边百姓安危,五次到草原亲征。
仁宣之治,皇帝陛下是如何爱戴百姓的。
威宗朱慈烺如何从入边的鞑子手中解救出北方百姓。
反正核心内容只有一条,老朱家的皇帝是如何威武霸气,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的剧本是田恒亲自操刀写的,他充分发扬了后世网文制造矛盾冲突的优良传统,加之名家们慷慨激昂引人入胜的播讲,百姓们听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每到**处都是热泪盈眶。
不知不觉间,老朱家人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一天天搞大了起来。
顺便,他还写了几个当今圣上广武皇帝的小故事,什么陛下亲自下地带领人民耕种,陛下减免受灾地区税负的事情,但凡是朝廷近期内做过的各种好事,都强行算在了广武皇帝的头上。
如果说太祖成组皇帝,甚至于威宗皇帝距离他们年代太遥远的话,那当今广武皇帝故事则令他们更加有代入感。
加之近些年朝廷方面也确实做了些好事情,瞬间就让他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认同感。
听到广武皇帝亲自抱起一个受灾的小男孩嘘寒问暖的时候,底下的百姓竟然情不自禁地高呼起“陛下爱民如子”,“陛下仁德”来。
至于朱猷柏,由于名声太差,加之他只是个太子,实在是不好生搬硬套。
田恒就在他偷跑出去参加那场对鞑子的东征入手。
在田恒的笔下,朱猷柏成为了一个不愿意待在皇宫享受富贵,见国家起兵戈而愤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热血汉子。
他作战英勇,不畏艰苦。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但没有太子的架子,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和鞑子展开了殊死搏斗,甚至还亲手斩杀了几个作恶多端的鞑子士兵。
听到这些故事播讲的百姓们,热血沸腾的同时,再次对朱猷柏的形象改善了不少。
几天下来,全城百姓对皇室的认可度增加了不少。
当然,这样吗,明目张胆的给皇室刷好感度,也引起了文官集团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