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猷柏的登基仪式圆满完成,从明年开始,便是弘光元年了。
广武皇帝用他的死,给朱猷柏换来了民心,也换来了局势的暂时稳定。
以魏棗德为首的一帮人,被定义为杀君造反,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关进了东厂的大佬之中。
由于广武皇帝的慷慨赴死,这帮文人大佬被抓之后,士林之中则是显得一片安静,没人会不开眼地跳出来为这些人求情。
看到风向的朱猷柏则是顺势把这些人拉去了菜市口,为首的三十余人,全部被砍了头。
朱猷柏还想把把他们的家属都发配边疆,但田恒阻止了他。
田恒觉得自己这方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无需再对那些人的家属穷追猛打了。
更何况新皇刚刚登基,这样做也可以彰显他朱猷柏是一个仁德之君。
全国沉浸在大行皇帝驾崩的悲痛之中,各地的布政使司,也没有了借口发难。
军方倒是非常的干脆,见皇家赢得了这一局,陆军部,海军部,三边总长,辽东总长,宣大总长,东海舰队司令,北海舰队司令,南海舰队司令纷纷发来通电,表示了对先皇去世的哀悼和对新皇朱猷柏的效忠。
随后,各部门所剩的官员以及各省布政使司或是真心或是被迫,也同样发来了通电,表示自己的效忠。
短短几日功夫,全国局势逆转,朱猷柏也拿回了心心念念的皇权。
办完大行皇帝的丧事,并举办完登基仪式的朱猷柏,为了给各方一个缓冲期,也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宣布罢朝三日。
朱猷柏也正式从钟粹宫搬到了乾清宫居住。
在罢朝的第二天,他召集了自己的近臣,提前商议一下新朝第一次朝会的内容。
被召集来的不仅有以前的老面孔,田恒,刘远,雨化田等,还有原内阁次辅张延年。
魏棗德已经被斩首与菜市口,另一个次辅李元宏虽然没有掉脑袋,但也被罢官在家,现在文臣之中的第一人,就是这个张延年了。
加之他在那场叛乱之中成功说动神枢军加入保皇派,也是颇有些功劳的,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因此,这次的小会,他也被叫了来。
另外一个新面孔就是英国公张杨了。英国公是大明的第一权贵家族,这个爵位最初来源于跟朱棣一起造反的张玉,靖难之役中张玉力竭战死。
靖难之役结束,朱棣即位后称其为靖难第一功臣,追封荣国公、河间王。长子张辅初封信安伯、新城侯,后代替途中去世的朱能率数万军队平定安南叛乱,遂册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
从此之后,英国公这个爵位就与大明一同存在到了现在。
张杨是一个长相颇为帅气儒雅的中年人,作为满门忠烈的张家现任英国公,面对朱猷柏时却是谦逊有礼,也不居功自傲,给在场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叫诸位爱卿来,是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新朝的头等大事,也就是人事任命的问题,大家伙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朱猷柏高坐上首,笑道。
这人事任命大多就是被干掉和被罢官的那些官员的空位子该如何安排了,这些大多数都是文职。
刘远雨化田甚至是田恒,都没吭声。
刘远是武将,加之他羽林卫的敏感身份,根本就不认识几个文官,雨化田是个情报头子,就算是他想认识些文官,文官们也不想搭理他。
至于田恒,那就更别提了,他在朝中认识的人也就仅限于御书房的这几个人而已。
英国公张杨仿佛一个木雕泥塑一般一言不发,倒是张延年,举荐了一些人。这些人在他口中都是那种忠于皇室且胸中有韬略的官员。
朱猷柏听他说的有些道理,又加之其余人都未开口,也就拍板决定了。
这场小会朱猷柏也头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在坐的这些从龙之臣,皆有封赏,众人也不意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小会结束之后,其余人都散去,朱猷柏却是单独叫住了田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