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太后居然要去宫门口迎接摄政王?
独孤皓看了看四周,几名内官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没听到的样子。
可他很清楚,只要一转头,这些话就将传入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太后说笑了,小王不过是闭关了几天,怎敢劳烦长嫂。虽说长嫂如母,却也没有一点小事就惊动母亲的道理。”
凌风憋笑,好一个长嫂如母。
他家王爷还真是没让他失望,辟谣什么的,根本不用他出手。
抬头悄悄看了眼高位上那个女人,她的脸色轻微的变了一变,却不是那么明显。
“臣久未进宫,皇上将朝堂打理的很好。想来不出三年,臣就能功成身退了。”
“摄政王哪里的话,皇帝年幼,若无摄政王扶持,他又如何坐得稳皇位。”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缓缓打着太极。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时而看看自己的母后,时而又看看自己的皇叔。
他们说的每一个字他都能听懂,可就是没听明白他们说了半天到底说了个啥。
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他们二人终于停下了无聊的话题。
“本宫听说平福郡王去了你府上,怎不见他一起过来?”
太后话音刚落,却听都外间传来通报。
“平福郡王回来了,是被抬着回宫的。”
独孤皓站在原地,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怎会如此,他不是去了摄政王府了吗?”
“平福郡王说许久不见臣了,想念臣手下侍卫的拳头,本王便让侍卫满足了他的心愿。”
讲真,上门求打这个事,独孤皓也是第一次遇到。
太后张了张嘴,愣是没说出话来。
良久,她才站起身子。
“平福郡遭逢大旱,此时又闹起了饥荒。郡王此次进京,便是为了求粮而来。”
这是他自己说的,实则所有人都知道,他此次回来不过是一探王府虚实。
只是他背后究竟是谁,却不敢保证。
“太后可曾拨粮?”
“王爷不在,本宫不敢擅自拨粮。”
“太后可知,此次大旱波及了多少个郡县。”
太后张了张嘴,她当然不知道。
她每天都忙着打听独孤皓的事,哪有时间管这些。
“长江以南,所有的郡县都受大旱影响。其中最严重的,算上平福郡,共有六个郡县。”
每个郡县以两万人为计,将有十二万人要挨饿。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十二万人,朝廷要拨多少粮食才能让他们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天。
“以摄政王之见,本宫当如何决断?”
太后不想动脑子,她直接问道。
摄政王叹了口气:“此事事关重大,须得容我想一想。”
这些百姓,一个都不能饿死。
此时他无比想念莫小落...虚无境里的种子。
若有了那高产种子,粮食产量定能往上攀升两倍。
便是某处受了灾,朝廷也不至于无粮可拨。
独孤皓抱了抱拳,就要回府。
“皇叔,你这就要走了吗?你还没有检查晨儿的功课。”
幼帝独孤晨忽然开口,声音奶奶的,仿佛还没断奶一样。
实则他已有七岁,只是声音甚是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