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周围有一些负责维护秩序的禁卫。一位似文会场管理者的中年男子迎向苏小曼,热情问侯,再恭敬为她打开后台的木门。
秦文韬驻足在门外,苏佑白山就陪在他身边。秦文韬先是看了两人一眼,面上有些尴尬,然后低声说了声“多谢!”。苏佑和白山都憋住想笑的冲动。
见秦文韬避而不谈他和苏小曼的事,两人当然不能直接逼问。白山脸皮厚,故意说刚才秦文韬的表现已经讨得苏小姐的欢心,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了。
秦文韬又有些尴尬,也拿一脸好奇的白山没办法。看出不满足他的好奇心,他肯定会继续旁敲侧击,没完没了,就沉吟不语。见似乎有戏,两人眼巴巴盯着秦文韬,白山更是难掩兴奋,一脸渴望状。
还好秦文韬没注意到他脸上的八卦模样,正陷入回忆中,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起:三年前的秋季某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带着欣童从学堂出来,欣童在街上玩耍不想回家。秦文韬只好由着她,因为街上行人众多,秦文韬紧跟在她身后,不让她离开视线。秦欣童贪玩,东瞧瞧西瞅瞅,还尽往人多的地方钻。
突然小欣童喊了一声“娘”,并跑向一位背着她、身姿优雅的白衣女子,还一把住抱那女子的腿。女子吓了一跳,低头发现是个小女孩,就露出微笑并牵住欣童的小手。欣童剪水双瞳期许的看着女子,口中不断询问:你是娘亲吗?女子脸现错愕,她也是第一次被人叫娘亲,却被小欣童激起她心中柔软。
秦文韬见欣童冒失乱叫人,忙上前制止她。女子顺着声音转过身来,秦文韬乍见这女子,即感到心脏被狠狠地撞了一下,深深被女子带着温馨笑容的美丽容颜打动,从此魂牵梦绕,无法挥去。
二人不难猜测那女子就是苏小曼。听到他解释说:家中有一幅欣童母亲的画像,正是白衣白裙,可能是因为当日小曼也是一身白裙,被欣童误认为娘亲!
看到秦文韬回忆与苏小曼相识经过时“老脸通红”的样子,原来又是老套的一见钟情。不过苏佑想来,可能正是欣童的那一声呼唤“娘”,唤起了她老爹对苏小曼的一番深情。
秦文韬后来几番求见,以真诚将她聘入秦府乐苑,但在个人情感上却没有什么进展。
苏佑看来,他们因欣童而结识,要打动苏小曼,秦欣童的作用不可忽视。看她老爹还没意识到,否则就应该是带着欣童出现了。
秦文韬面色已恢复平常,岔开话题道:“你们怎会这么晚才到万象殿?文会都进行好一段时间了。此次文比是由二皇子主持,以你们的学识,定能获得二皇子的赏识,说不定有机会入仕,你们错失良机,太可惜了!”
苏佑和白山对望一眼,原来是二皇了在主持,难怪三皇子会说那番话,是怕他们投到二皇子麾下?不过两人本就不想去文会上出风头,更无意当官,错过就错过了。
听苏佑坦白说被三皇子召见才耽搁了,秦文韬就一怔,若有所思。轻声道:“最近各皇子都心思活络,活动频繁,我们秦家也被各位皇子多次光顾。父亲与大伯想法不同,大伯是有意把握此次难得机会,大张其鼓的为二皇子站台,以搏二皇子将来登基,使秦族重拾往日荣光。父亲则不以为然,认为那样反而会使家族陷入危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提出置身事外,将心思放在书院教学上面。两人闹的不甚愉快,我们晚辈也不好置喙。想来孙族也有同样烦恼吧!”
苏佑想起姚传奇曾过说,四皇子和卓无绝都娶了秦家的女子,就问秦文韬。秦文韬一怔,点点道:“嗯,有这回事。那都是父亲的堂妹。”?他似乎不想过多谈论家族事情,没有继续解释。苏佑想到之前碰到的秦江山,家族兄弟也同样会意见相左,他也不好说什么。
秦文韬道:“此次万象殿文会也包括乐艺歌舞的比拼,本来是安排栖凤楼凤雅为第一个登台表演舞曲的人,临时改成小曼了。应该是因为你作的那首“木兰情”,她因此名声大噪,力压凤雅。她登台献唱的仍然是“木兰情”,经过精心编排,歌曲和舞蹈演绎的更加纯熟圆润,现场反响热烈,再次引起轰动。很多第一次欣赏到这首歌舞的人皆大加称赞。不过表演一结束小曼就离开万象殿,因为小曼有位好姐妹将在这个宫外的舞台上表演,小曼是过来帮手的。想不到碰到你们俩。”
因为不是说他和苏小曼的事,秦文韬的语气平和,话也多了起来,开始向他们介绍正在宫内举行的“玉章迎春”文会,也不在意他们喜不喜欢听。他们才知道这次文会盛况空前,参加的人数远超往年,除了鑫浩、云泽、天川三国的文人,外族也来了不少人。而且很多来参加大器赛的器师也受到邀请,万象殿坐无虚席,有不下于五千人。
各国都派出才华出众的文俊,欲与鑫浩的学子们一争高下,超码不能让鑫浩学子专美。所以文会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好文章、好诗词、好曲艺频频出现,没有人选择藏拙,尽皆拿出了精心准备的作品,以期一鸣惊人。
秦文韬深深看着苏佑道:“我听父亲说起了你的那首定风波,这是首创的词牌,确实精妙。在我离开之前,仍不断被人拿出来作为对比。唉!此词意境之美,秦某闻所未闻,不要说超越,想来此生也见不到可与之媲美的诗词!秦某叹服!”
他接着大有深意道:“我父亲虽然口上没说,但我观他神色,就知道他对这首“定风波”极为赞赏。”
苏佑不由心花怒放,心思即活络起来。想着趁热打铁,有机会要多到秦沧月面前露露脸。
秦文韬又道:“你昨日做过的几首诗也被人反复提起,听说马千里、石灵、闻人一鸣等人在大肆宣传你的诗,你现今在帝都学子圈中威名渐盛,已有人称你为鑫浩新进第四才子,只因作品太少才排到新三杰之后。”
他揶揄道:“如果他们知道定风波是你的作品,肯定不会这样排了。”
苏佑暴汗,还好没去万象殿,否则被人架上台逼着现场作诗就不妙了!
三人聊着宫内文会,浑不觉舞台周边已经围成一圈圈的人群,更多来晚了的人,只能站到后面,乍一看怕不下数千人,应该是广场上大多数人都已聚到这个中心舞台来了。
舞台附近有禁卫队负责秩序,后台也有护卫把守,也是为了保护表演者,不让他们受到观众的骚扰。毕竟除了文人,大多有节目要上台表演的人多是柔弱女子。
这时,有负责主持的官员登台,向台下观众介绍将进行的文艺节目内容,包括文策问答、即兴诗文、书画艺术、歌舞曲表演等等。经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昨日一批筛选,有资格上台表演者都已登记造册。舞台一角还有三位身着官服的文职人员,正踞案而坐,桌上笔墨纸砚齐全,他们负责考评,或者记录下表现优异者人名,担起选拔之责。
节目会以穿插式进行,文艺交替。秦文韬说宫内也是一样,只不过能有资格登上万象殿舞台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宫中的活动已早一个时辰开始了,苏小曼正是因为表演结束才到这里来给朋友助威。
突然台上负责人提到“杨婵”等人的名字,苏佑就看向这位官职为“外郎”的黎外郎,他正说到昨日广场做出几首好诗的几个人,杨婵、秀画、秀色、白山、毛遂。全是杨婵后来胡乱写下的名字,听他说可惜这几人提前离开了,没有将他们邀请来参加今晚的文会,很是遗憾。
白山似笑非笑看了苏佑,苏佑悄声道:“你上去报自己的名字,肯定能够获得登台机会。”
节目开始,黎外郎致完词后开场第一个就是文考,苏佑一听题目就吃了一惊,竟是对当今律法发表看法和建言。苏佑立即想到自己是不是认识这出题的人?
台下数千人窃窃私语,却没人立即上台答题。有人在台下举手,即吸引了观众的目光,黎外郎让他上来答题。
此人仰首上台,二十几岁,面白无须,看装束应该是个学士。他面对数千人,面色平静,极为自信。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黎外郎没有点评,只是一旁的书记员似乎在抄抄写写,想是记录作答者的名字及观点内容吧。
有人带头后,又陆续有人上台。苏佑听了后面几人的看法,没多少新意。到是第一人的观点尚可,虽不能使人闻之一亮,到也中规中矩。
文考后是书法比试,先是黎外郎写了一幅应景的对联,然后又有人踊跃登台献宝,展现字体各异书法。陆陆续续有数百人上台写下墨宝。
黎外郎极善掌控气氛,引导广大观众参与点评,现场异常活跃。有十人的作品被选出,受到嘉奖,三位书记员认真地记录人名。
一段赞美新年的观快舞蹈后,诗题出现了。这时气氛也经活跃起来,就有很多学士上台吟出自己的诗作,发现好作品时,三名书记员分工记录,运笔如飞。
苏佑三人不再聊天,默默欣赏台上表演。后面陆续有对盈联、绘画、乐曲、舞艺的展示,甚至还有喜庆的杂耍表演,却没看到苏小曼的朋友登台。
秦文韬凑近告诉两人,苏小曼的好姐妹叫李语棠,这次遗憾未获得宫内登台机会。其实以她的实力是有资格的,只是这次歌舞节目竞争激烈,她的作品并未入选。但拿到这宫外舞台,也是当得起压轴大戏了,她不会这么快出场。
秦文韬又道:“如果说宫内的文会是表演给皇室、官员、名家、大族等人看的,那宫外这个舞台就是表演给平民百姓、普通文人看的。相比起来,小曼更喜欢这里的舞台,可以无拘无束,任意表演自己喜欢的歌舞。你们不知道,小曼不但歌唱的好,她的舞姿也是极佳,我搅尽脑汁也很难作出一首能完美展现她独特舞姿的乐曲。还是你作的“木兰情”了不起,这是目前小曼演绎的最完美的一首歌。听说仙音楼也有一首类似的木兰歌曲叫“木兰星”,你们听过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