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炎日,蝉鸣不已。
一棵巨大的槐花树下,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和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
约莫是老人太过喜爱自己眼前的娃娃,就算是孩子玩弄他已经霜白的胡须,老人也丝毫不在意,倒是满脸宠溺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只有七八岁大的孩子。
“钱爷爷,钱爷爷,快讲故事,快讲故事。”孩子晃了晃老人的胡须说道。
老人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本来是想在这槐花树下乘凉休息,谁知刚合眼,就被这孩子看到了,老人抬头看了眼天上毒辣的太阳,又看了眼用手搓自己胡子的孩子,心里自叹了口气,想必太阳没有下山之前,自己都得和这孩子讲下去了。
“咳咳”老人请了请嗓子,这时,那个孩子的手已经不在老人的胡子上了,而且立马坐在了老人的边上,两手托着下巴,眼里放光的看着老人,也不知道老人今天要和他讲什么故事。
孩子名叫梁衍,自从几天前老人和他讲了一个剑客是如何用剑行侠仗义的故事,于是乎,他便开始每天都缠着他的钱爷爷给他讲故事,对于这些故事,梁衍总是想入非非,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和他的钱爷爷故事里说的那样,负剑行于山林,行于荒野之中。
“梁衍,今天爷爷便不和你讲那些剑客了,免的你听着耳朵里长茧子。”梁衍一听,原来放光的眼睛立马黯淡了下去,老人一看,急着说道:“其实我们村也是有大来头的。”
梁衍一听,原本黯淡的眸子里又发出亮光,这么久了,他可从来都没听钱爷爷讲过村子的故事,怎么能不竖起耳朵听。
老人清了清嗓子说道:“史家外纪曰:昔三帝始,战乱频繁,北有遗民为避,躲入山林,隐于荒野,遗民相聚,乃建一村,名桃花。三帝纪结,宣帝一统,天下大平。宣帝崩,元帝即位。元和九年,有一渔人,捕鱼误入桃林,偶遇一小道,仅通一人,渔人异之,乃进,遇一村落,仅有数十户,村中无少,唯有垂髫老翁。渔人问之,乃为三帝之时人,三帝距元帝已过三百年。渔人甚异。停留数十日,乃回乡。回乡相传当日事,乡
(本章未完,请翻页)
镇百里,皆为怪谈。后被帝知,乃派百人,寻之,无果,后世鲜有闻津者。”
“梁衍,这说的可是咱们村,怎么样,是不是比听那些耍剑的破事有意思多了。”
梁衍晃了晃头,说道:“钱爷爷,你又骗我,这说的怎么可能是咱们村呢,咱们村又不是只有我一个小孩。”
梁衍摇了摇头,这时,突然有个声音叫住了梁衍。
“梁衍,快来啊,咱们村来了个旅者。”梁衍连忙起身,仔细一看,是自己的好兄弟杜樊川。梁衍想着,反正在钱爷爷这里暂时也听不到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不如和樊川一起去看看。
“我来了。”梁衍连忙应着,然后飞奔了过去。
蝉鸣不已,老人看着飞跑过去的梁衍,闭眼说道:“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该来的,总会来。”
梁衍飞快的跑到杜樊川的边上,这时杜樊川已经等不急了,连忙拉着梁衍,一边说,一边跑:“快走,我刚刚远远的撇见那人,身后背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匣,不晓得是什么东西。说不定,是钱老头说的剑匣呢。”
梁衍一听杜樊川的话,便跑的更快了,原本是拉着梁衍跑的杜樊川,突然一下子就变成了梁衍拉着他跑。
他们两个人飞速的跑到村口,看到一个面色土黄的中年男子,正在村边的一户人家讨要水喝。
那中年男子衣着朴素,身上带着厚厚的尘土的气息,背上斜背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原原看去,倒像是背着一口棺材行走。
中年男子一连喝了几大碗水之后,拍了拍自己的衣服,层层灰土被打了出来。
梁衍和杜樊川则远远的看着,小声嘀咕着:“樊川,你说那个人会是钱爷爷和我们讲的剑客吗?”
“不清楚,不太像。”杜樊川摇了摇头,他是真心没看出来那个人哪有半点剑客的样子,钱老头和他们说的剑客,那家伙没有半点像的地方。
“要不,咱俩去看看?”梁衍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声的和杜樊川建议着。
杜樊川听后,点了点头,于是,两个小家伙就这么的直接走到了那个向别人问话的中年男子身前。
“孙大娘好。”梁衍和杜樊川先是向和中年男子说话的孙大娘问好。
孙大娘向他们笑了笑,点了点头,问他们要不要喝水,两个小家伙一起摇了摇头,然后看向了中年男子。
“大叔,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啊?”
“好像棺材啊。”
中年男子看着梁衍和杜樊川两个人,摇了摇头,说道:“小家伙,这可不是棺材,和你们说了你们也不会懂的。”
梁衍和杜樊川对视了一眼,然后梁衍问道:“大叔,你不会是一个剑客吧?”
“怎么可能呢,剑客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杜樊川在一旁答着嘴。
两个人一唱一和,把一旁的孙大娘都给逗笑了,孙大娘走过来摸了摸他们两个人的头,说道:“你们两个,不要打扰别人休息了。”
一旁的中年男子弯着腰,和他们两个人说道:“两个小家伙,我可不是剑客,不过也算是一个剑客。”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哪有什么算是之说。”杜樊川对着中年男子说道。
中年男子摸了摸杜樊川的头,认真的说道:“一字之差大如天,日后便知。”
杜樊川似懂非懂的看着中年男子,点了点头,一旁的梁衍也跟着点了点头。
中年男子看着两个小家伙相继点头,温和一笑。然后让两个小家伙自己去玩,他自己继续问着孙大娘一些关于村子的事。
梁衍和杜樊川两人,在村外玩了一整天,直到日落西山,方姗姗回家。
槐花树下的老人,一合眼,一睁眼,已是日落于西。老人自语道:“桃花村里桃花树,桃花树下桃花仙。”
夏日的夜,蛙鸣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