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一个同样寒酸士子打扮的人兴冲冲的闯进来了,“义山,相之,你们快去河东那边传来消息了,晋王殿下要选拔人才以充河东,广纳天下贤才!”
顿时之间二人都怔在了哪里,说不出话来。
“你说什么?”
“晋王殿下莫非真的缺人了??”李商隐,魏扶几乎同时发问。
半是震撼,半是疑惑。
满脑子都被那句“广纳天下贤才”给塞满。
毕竟他们记得当初晋王入河东之时所携带的文才之士也是不少的呀。
“子安兄所言为真?”李商隐迫不及待的上前抓住他的袖子,激动之下太过用力,险些将他的衣襟给扯下来。
不过那人也并未怪罪,一脸兴奋道:“哎呀,直接过去看不就是行了吗,反正消息都是传开了呢!”
“哦,对对对,你看我都高兴糊涂了,去看看,——我们去看看!”
很快三人脚下一刻不停的朝南边跑去,平日里素来注重仪表的他们丝毫没有在意自己现在仪容不整。
毕竟这着实是大事呀,若是真的早早当官那着实是让他们有了地方可以报效朝廷,辅佐晋王,一起中兴大唐,那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呀。
南面城门口,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人群之中一年迈老者好奇的问到:“小郎君,这上面写的啥呀让你们这么高兴?”
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不识字,所以需要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讲解。
不过没有人表示指责,说出“你有眼睛不知道自己看”之类的话。
这年头就算是有殷实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可以读书识字,这是上等人的东西。
也许是心情实在好极了,被他挤开的一个士子并没有因为被他推这一下而感到不满,反而喜笑颜开的说道:
“你不知道,明年三月,晋王将要考试以广纳天下贤才,凡大唐各地有才之人,便可一试才华!没想到晋王这是真的早在河东大干一场了呀,而且晋王还会选拔武功高能将才。”
当然了李炎河东节度府的文书和这个差不多,辞藻并没有太过的华丽,很是亲民通俗,易于理解。
文文武人才共选,这完全就是给寒门子弟的机会,当然了世家子弟想要参加也是可以的,只要有才就行。
这次李炎是真的打算下狠功夫了,虽然他早已经确定了考官,可是现在距离开考还是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贿赂情形的出现,李炎暂时没有公布,而是想要等待距离开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候再公布。
至于武才的话不同于文才,武功直接选用一个校场就可以了,可是除去这个还有谋略考核,多维战场模拟之类的,战斗场合之类还是要有几个备选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只能动用他的亲卫来做,因为这是最可靠,也是实力有保证不需要整顿去的。
河东的机器飞速的运转,很快的李炎就是基本将河东精锐调到了太原府,当然为了防备回鹘,他还是在大同布置了三万兵马,以王宰为游击将军,暂统大同,忻州之兵,当然即便是这样李炎也没打算将民事,州刺史等事职交由王宰,毕竟李炎可不希望在这里出现什么藩镇的影子,到时候天下算是安定了,结果自己的这一堆手下全成了新的藩镇。
时刻让权力处在制约之中,这就是李炎的办法。
各州财税各州只会儿留下平时所用的,其余也是全部归于河东节度府。
各州精锐调入太原府,各州基本上就是留下了一些基本的府兵只负责城池护卫,安定民事并不参与李炎四处征伐的横列。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临近年关的时候,代北朱邪执宜忽然就是来了晋阳。
当然李炎并没有着急召见,当然这不是李炎故意凉着,只是近来一筐子事情准时太多,李炎分不开这个神。
一位意图再造大唐的王爷着实不好做,这也难怪大唐那些但凡在中兴一图之上取得一点成就之后就会儿懈怠下来,然后将已经取得的成就彻底的的推翻过去,一地稀碎,导致大唐越来越积重难返。
这完全就是墨菲定律,根本没有解法,历史发展至今总体而言是愈发进步的,可是君王的懈怠,追求长生一途确实那么的循环往复。
李炎自后世而来自是不信长生,不敢懈怠而去的,可是他修建百器阁一途,流传后世终归也会儿是一个道教王爷的。
这一点他相信至极,可是走到他这一步,史书怎么记载,后世怎么评说于他而言都是算不得什么了,他要做的就是中兴大唐,重建他心中的那个盛唐梦。
只要能够实现这个理想,那么史书,后世以及那些政敌评价他是个昏庸王爷亦或者是昏君又怎样。
“马安。”李炎回头招呼了一声。
马安连忙跑了过来,躬身道:“殿下。”
“让朱邪执宜过来吧,本王要见他。”李炎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朱邪执宜这个要说有才吧,肯定是有的,毕竟没有才,谁能在这个天下藩镇割据的大唐存活下来,而且为他那孙子李克用争夺天下奠定接触呢。
原史之中仇士良和李昂会儿妥协,可是吧,按照现在的发展若是这家伙还敢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李炎绝对不会儿轻饶,直接就会儿依照军法进行处置去。
一来有的一个基本保障不怕他人,二来李炎从来也不是一个鸟他人的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