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关中的抗灾如火如荼,由于皇帝陛下的身先士卒,科学院的可靠措施,往年难以度过的蝗灾由惶恐到众志成城到享受美味,经历了极大的反转。抗旱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地推进着。总之,一切平稳,没有出现灾民的流动,更没有社会的动荡。
静下心来,作为一代明主,李世民想到,天灾侵害的不仅仅是唐朝,同时也会影响到突厥,而且突厥地处更北方,受自然灾害影响应该更大。于是李世民立即派人去打探突厥内部情报。
漠北。
千里草原一片枯萎。
贞观元年秋,一场罕见的霜灾席卷大唐北方和突厥,所到之处,粮食、牧草受灾严重;今年连续的干旱和蝗灾,让千里草原光秃秃一片,牧民只得屠宰牛羊以度灾荒。
此时,突厥分为东西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部首领率部落七万余家,归附于东部突厥颉利可汗。
为寻找更好的牧场,各部落冲突不断。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突利小可汗派使者联系大唐,表达臣服之意。
颉利可汗接到消息,以征兵为名,消弱突利;突利不从,颉利可汗突然派兵围攻突利,草原一派混战。
为了减少本部族的损失,颉利可汗命令薛延陀等归顺的部族增加费税。大灾之年,各部族日子都非常艰难,在生死攸关面前,各部族不约而同拒绝了颉利可汗的要求。为了抗衡颉利可汗,各部族联合起来,共推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为可汗,商讨应对颉利可汗的进攻。
得知这一情报后,李世民立即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并敕封乙失夷男为薛延陀可汗,同时承诺与薛延陀共同夹击突厥。当时乙失夷男正面临被颉利可汗消灭的威胁,唐朝天子千里之外带来的这份诏书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于是他立即同意接受唐朝天子敕封,同时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国。自此,薛延陀成为了唐朝在漠北的第一个附属国。
同时,李世民命柴绍率大军五万,进攻梁师都。柴绍调兵遣将,于朔方大败梁师都。至此,大唐一统基本完成。
李世民采取分化的手段,在东部突厥内部打入了钉子。现在,大唐内部完全一统,如何覆灭东西突厥,又提上了李世民的计划之内。
萃华殿。
李世民召集房相等人商议灭突厥之事。
房相、杜相、长孙无忌、李靖、赵郡王李孝恭端坐在两侧,每人一杯玻璃茶盏冲泡的龙井茶,茶香萦绕,君臣交心的议论着突厥方传来的情报。
太子李承乾急匆匆的赶来。
李世民有些不悦的看向李承乾:”乾儿,朕召你来听议国事,因何来迟?”
李承乾叩首起来,向房相等人作辑施礼,“父皇,儿臣刚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科学院实验所观看新式武器的实验,耽搁了会。请父皇恕罪。”
“早听闻科学院研究新式武器,不知进展如何?”不待李世民说话,战神李靖迫不及待地问。
凌霖关于未来发展的畅想,房相等人都有耳闻。对凌霖的描述,众人由一开始的怀疑,随着印刷、抗蝗等事物的推进,变得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李靖,对能改变战争进程的新式武器,尤其渴望!减少士兵伤亡、加快胜利进程,是每一个将军的梦想。
“回父皇、各位大臣,”李承乾抑制不住兴奋的表情,“实验成功了。”
“成功了?好!好!”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武器,听闻成功,大家都很高兴。
李承乾描述手雷的样子,抛出去,轰的一声巨响,十步二十步范围内无一能安然无恙。有了它,大唐的战斗力将十倍百倍的提升。
“父皇您和诸大臣什么时候去看看?”
“陛下,不如我们今天就去?”李靖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