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安身边的一个同伴却更吃惊身后的一些村民,一直手托住下巴,若有所思,随后像是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拉住元安,问道:“元安,你能看清楚那边的少年吗?”
元安摇摇头,表示不能,“距离太远了,在周围时不时有剑气萦绕,只能看出来那是一个少年的样子,但是要看清,还是不能。”
随后同伴看向身后的村民,说道:“但是他们能。”
“你们元家,主修心法明目顺耳,连你们都看不清,你说这些村民是怎么看清楚的?”
元安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看着同伴,小声的问道:“难道他们都是修士,而且比我们还要强?”
同伴点点头。
“看着这个荒山真的是卧虎藏龙啊!”
......
几炷香后,李长安爬上了山顶。
几乎瞬间,就看见山顶上面的茅庐,他看了看院子里面的石桌和旁边的亭子,里面没有人,就拎着木头走进院子,把带回来的木头靠在门框上。
嘎吱——!
老旧的房门发出刺耳的响声,一个老者走了出来,只有一只左手,手臂的位置空空如也,看见了院子里面的李长安,就只是看了一眼,便走到亭子里面,坐在地上,用双脚按住雕刻好一半的木雕,左手拿着刻刀一刀一刀的雕刻。
“我入留人境了,你答应给我一把剑。”李长安走到亭子外的石桌旁坐了下来,看着里面雕刻木雕的老人,估计那些山下的人怎么都想不到,他们口中的神仙竟然是这么一个不修边幅的老人。
老人说道:“三天后给你。”
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就没有说话。
片刻之后,李长安问道:“你还能撑多久?我不想得到我下次回来的时候,我希望还能见到你......”
没等李长安说完,老人便抬起了头,“活了这么久了,早该死了。”
李长安有些犹豫,但还是起身走到一边,将自己带回来的木头给老人,正经说道:“这是我在外面找到的木头,都说是黄梨木,没有灵性,却能够吸收灵气,算是给你带的礼物。”
老人点点头。
李长安其实不喜欢走这些形式,更喜欢直来直往,不是嫌弃这些事太麻烦,繁琐熬不住,只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对这些人敞开心扉,有一定的距离。
他的师父温九良,也就是面前一直在雕刻木雕的老人,当初从大隋京都将他带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不会听话的小子,事实也正如他想的一样,李长安自从跟在温九良身边,每天除了练剑走桩外,就只是读一读文庙传出来的书籍,温九良对此并不高兴,他知道李长安的剑道天赋,并且也知道他害怕这些繁琐的礼节,读书就是在浪费时间了。李长安听进去了,不过还是有自己的道理,只是从那次以后,就再也没有当着温九良的面看书了。
那根木头,是他在外面遇到一个镖队,当时镖队遇到劫道的,这是李长安出手相助得到唯一的报酬,也是镖队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也是李长安唯一想要的东西。
不过,那个镖队还是死得死,伤的伤,都是死在江湖里面的,作为江湖儿女,就该在江湖里面解决,李长安自然没有再继续帮下去的理由。
李长安当然更想请帮忙,曾今自己的家人就是因为没有人帮,死在了城墙上,虽然后来断断续续的知道了一些事,也知道了这件事关系的是整个大隋,甚至就连大隋里面的被称为文三甲的三位读书人都来过荒山,找到了自己,说了一些事情,并留下一句话,无论李长安是什么决定,他们都会尊重。
或许李长安能够放下心中的仇恨,但是真的要他和以前的仇人一起握手言欢,那是不可能的。
李长安喜欢大隋。
因为大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和书中描写的世界一样,男耕女织。
他算准了自己突破的契机,所以会在感受到突破的时候,就开始结束自己的游历,早些时候,慢悠悠的望着荒山的方向前进,一步一剑,走累了,还会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就坐在石头上翻书。
后来,实在是压制不了自己的境界,李长安开始加快步伐,等到了荒山脚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已经突破到了留人境。他回到荒山,本以为温九良会第一时间将答应自己的剑交给自己,却发现自己还是想错了,温九良没有准备,这也让李长安心中多出了一点异样,心里会想到,是不是因为自己突破的适度太快了,让温九良都没有意料到。温九良也没有说出原因,他仍旧是五年前专注雕刻的模样,那一笔一笔的动作,李长安从来都不敢打断,可还是忍不住想要说话。
温九良的身体,是山顶的老松。
荒山老松唯一棵,风吹雨打都不见怪。
李长安眼中的老松,就只有温九良一棵,轻轻望去,才发现,比老松还像老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