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晨看着短发、穿黑色皮夹克的林兵林总,感觉她讲的茶文化内容很是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内容,再想想听过武老师的讲课,横向对比,就感觉林兵的内容似乎更有传承,武老师的更偏于学院派,难以落实到生活里面。
林总作总结,似乎要结束她的讲座。
此时,男主持人站起来,走到林总近前,耳语几句,林总点点头。
男主持人一招手,两个工作人员,搬来一张茶桌,放好茶桌,安放茶具,摆好智能煮水器,接通电源。
趁着准备的机会,男主持人面对镜头,说:此时观看直播的朋友们,现在我们临时加一个小福利。我们正好收到,一款ah祁门的野树祁红,现在就请林总直接品鉴,然后作一个实际的分析,这样就更加理论结合实际了。
其实这就是一位热心观众,今天通过快递,刚刚寄到我们栏目组的,希望林总现场评价一下。
林总说:正好,有一个实际的案例,更方便大家理解茶的使用场景。
说话间,林总坐到茶桌后面,她从黄色铁罐的茶叶盒中,取出5克,祁红。那祁红,条形黑色,细秀,芽头金黄。放在白瓷的茶荷中,摄影师过来,给干茶一个特写。
林总接通电源,开始煮水。水开,拿起壶,把用热水注入盖碗,提高盖碗的温度,然后把盖碗里的开水倒出,放入干茶开水泡茶。
此时,摄像师后退几步,选取中景。观众在网上,就可以看到林总整个泡茶的手法。
主持人还播放一首《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
连喝了几道水,林总结束泡茶,品茶的过程。
主持人带着期望,说:林总请你说说,你对这款茶的评价好吗?
林总说:
先说这款野树祁红吧,在祁门当地,野树通常在800米以上的山峰。而且些野生茶树散布在山野间,东一蔸西一蔸的,很少有成片的,要慢慢去找。所以,产量也不高。
茶树喜欢生长在当阳的地方,岩石上、悬崖边一般都会有,只是摘起来有点难度,要很小心。
刚才是盖碗泡茶,具体茶汤的味道,有水果糖,而且微微有点奶糖的味道,苦味,汤里面有辛味。
汤里还有一点麻的感觉。明显特点是出汗多。
麻的味道是在祁红的体系里是个特点,真正祁红的内含成分丰富,茶味很厚,或者说嘴里的收敛性很强。尤其是有些人,要是茶泡得稍微多一点,会觉得嘴巴麻麻的。
现在的人,不喜欢这种,要淡淡的甜甜的,觉得发麻的不好。但是其实那是真正的好的祁红。
以前我是作旅游工作的,曾经去过ah的祁门县,因为那里距离黄山比较近。所以,去黄山的时候,也去祁门茶厂拜访过,制作祁红的老师傅。
做祁红的老师傅告诉我,在80年代,他们在国营祁红茶厂干活的时候,那时候泡的祁红都有麻麻的感觉,而且茶味很厚。有时候茶喝多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没有味觉了,饭菜都不知道啥味道了。
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茶园管理的不符合要求等原因……今天的茶,相对过去茶味也淡薄了。
“麻”这个形容词,一般在评茶中,会认为这个是不好的。
这种茶,喝到最后,喝的是地区和茶叶品种的风格,这是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