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天,我出生在了红山小镇,一家人还在头疼给我取什么名字时,爷爷家的院子里叽叽喳喳的盘旋着两只小燕子,奶奶想了想说,那就叫燕子吧。于是就这样解决了一家人的头等难题。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是爷爷一直带着我。爷爷每天最乐忠于给我做各种各样的饭,从早到晚都不重样,爷爷最喜欢做大米饭,一天三顿都是米饭,偶尔去菜市场买几个馒头,每次吃馒头都觉得特别香,不吃菜,先往嘴里塞一口馒头,会有一股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现在嘴巴“刁”的毛病就是那时候养成的。据我妈妈描述,小时候的我特别不爱吃饭,每次吃饭我就喜欢满院子的跑,爷爷就端着饭碗满院子的追,从没有见过吃饭这么困难的小朋友。
那时候单位按家里人口数给每家每户分一块地,爷爷家也分得了一块,平房还有几平米的院子。奶奶在地里种菜,爷爷在院子里种菜,奶奶最喜欢种包谷棒子,爷爷最喜欢种西红柿,秋收的季节,奶奶会扛着锄头,走在前头那摇摆的身姿透露出丰收的喜悦,我跟在奶奶身后,感觉奶奶走得飞快,总要停下来等我,来到奶奶的地里要穿越好几个田地,两个小脚丫一步一踉跄的走在田埂上,遇到排水口,要蓄力好久才能跳过去。
到了奶奶的包谷地,惧怕包谷叶子上的虫子,进了包谷地里,仿佛进了鬼屋,前前后后都充满着能令我害怕的东西,面前掉下一只蜘蛛,就立马害怕的回头,又看见一小颗虫卵拔着丝的挂在包谷叶子上,瞬间头皮发麻的冲出包谷地,蹲在田埂上等奶奶扳了包谷出来。就这样一直等啊等,等到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奶奶才扛着用被单兜着的一大包的包谷,从包谷杆丛中钻出来。回到家,爷爷已经把洗好的西红柿摆在桌子上,晚饭总会有糖拌西红柿,吃完晚饭,奶奶的苞米就煮好了,奶奶中的包谷软软糯糯,好吃极了,吃上一个才能安心地睡觉,生怕现在不吃就被人抢了去。
小小的我最喜欢坐在地上看电视,每天起床,就会自己把电视打开,不哭不闹的一直盯着。有一次看电视看兴奋了,激动的冲到电视机下面,一头撞碎了电视机柜下面一半的玻璃门,爷爷听到声响立马跑过来,一番检查下来发现没有受伤,生气的把另一半玻璃门也打碎了。
爷爷家的院子紧挨着卫生站,百米不到就是幼儿园。到了我上幼儿园的年纪,清晨爷爷把我送去了幼儿园,中午我就会因为尿床被幼儿园的老师送回爷爷家换裤子。有时候习惯了,不用老师送,自己就哭着跑回家。坐在门口的爷爷,总会笑着说:“乖孙子,又尿裤子啦!”
慢慢的,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和父母住在了职工宿舍楼,每天放学都会跑去爷爷家吃了饭再回家做作业。随着个子的长高,推开爷爷家院子门的时候,就看到了房梁上的燕子窝。小时候眼里的房梁那么高,房梁上的燕子窝那么大,小燕子的脑袋小小只的探出窝张着嘴呼唤着。
我问爸爸,燕子每年都会回来么?爸爸说,是的,每年都回来,去年我以为它们不来了,把窝打掉了,今年它们又回来盖了新窝。我说,那以后我们把窝给它们留着,不打了。爸爸说,好。
到了小学五年级,这里的孩子越来越少,都去市里上小学,我也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到市里上小学。每逢寒暑假,我都会背上大包小包的作业、书、玩具等等,去爷爷家。冬天的18路车,又冷又颠,下雪的路面那么滑,上大坡的时候我总会担心万一轮胎打滑,溜下去怎么办,但这样的担心也无法阻挡我去爷爷家,吃爷爷做的饭,看电视,玩游戏。假期结束以后,作业再原封不动的背回去。上了初中乃至高中,每个假期亘古不变的是马不停蹄的脚步和18路驶过熟悉的道路。每当假期结束,开学的时候总会听同学们又去哪里游玩,又吃了什么好吃的,我总是在一旁听着,却也有趣。
随着时光流逝,进门的燕子窝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两个,进了院子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电视机的声音,爷爷已经听不清电视机里的声音,却把《西游记》和《亮剑》看了一遍又一遍。此时的爷爷已经不能给我做一桌子的饭菜,每次知道我放假回来以后,总要用一上午的时间给我做上两个我最爱吃的菜。奶奶喜欢鸽子,爸爸买了许多鸽子养着,我时常爬到房顶上,看着鸽子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盘旋,飞上几圈又会回到院子里,时而有几只鸽子去了别人家的院子,时而带回来几只别人家的鸽子。
上大学以后,我有了自己的手机,每个星期三我都会给爷爷打电话,问问他身体如何,唠唠几句每次都说的话,即便如此,我也会每周都打,每次都说。大学的假期,雷打不动的项目就是去陪爷爷。每每回来,总是能听爸爸抱怨,爷爷不听话,又摔倒了。但爷爷依然倔强的推着轮椅一点点走,我会走在爷爷身旁,陪爷爷聊天,散步到了菜市场,买点菜回家。有时还会陪爷爷取报纸、杂志,爷爷每天都会保持看书的习惯;有时陪爷爷去交党费,爷爷说,一个月三块钱,一年才三十六元,多便宜。
大一的暑假,到了快开学的时间,爷爷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送我到车站,看我上了车他才会走。我看着窗外爷爷的背影慢慢的从视野里渐渐消失,这时有个老人和我说,燕子,我看到你爷爷坐在菜市场地上。我说,那是爷爷走累了,他平时就那样,要坐一会。我心里知道爷爷是怕我看到他坐在地上后不放心走,他才一直坚持走到菜市场才坐下。望向窗外,看不见爷爷的身影,泪水啪嗒啪嗒的往下落。爷爷老了。
大二下学期的假期,我回到爷爷家,奶奶养的鸽子不见了,屋子里静悄悄的,柜子上多了一张奶奶的彩色照片、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奶奶笑的如此慈祥。我没有看到爷爷的照片,跑到爷爷的房间里,看着爷爷躺在床上,我说,爷爷,我来看你了。爷爷抬了抬手,食指搓了搓眼睛,勉强睁开一点缝,爷爷说,你奶奶走了,你在上学,我不叫他们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我嗯嗯嗯的点着头,不敢说话,怕让爷爷听出我的更咽。后来母亲告诉我,在我开学后一周,奶奶就去世了,堂哥把爷爷接到家里照顾,住了一个月,爷爷不愿意,非要回自己家住
这时爸爸来给爷爷做饭,我努力平复着心情。爷爷递过来一张一百元又说,燕子,你去帮我买一块透明皂,再买一提白酒。就在那个菜市场最头头那个商店。我接过钱,爸爸又和我说了几句话,去给爷爷买东西。到了商店,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叔叔阿姨,只是苍老了许多。我说给爷爷买散装白酒,叔叔接过钱递给我,和我说,燕子,你奶奶是不是去世了呀?我点了点头,叔叔接着说,你奶奶是裁缝,给乡里乡亲的缝衣服。我家里穷,冬天你奶奶用剩的布料给我们家孩子做棉衣棉裤,你奶奶是好人呀。
大学毕业以后,在外地找了工作,爷爷说,燕子长大了,不要我了。工作后的我,依然每周三给爷爷打电话,爷爷每次挂电话会说,谢谢你。工作以后没有了寒暑假,但每年的春节我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调休回家陪爷爷过年,从未缺席。
工作以后攒了点钱,出去旅游,从***的故乡买了一尊铜像回来给爷爷,摆放的时候才发现,爷爷的桌子上满满的都是***的雕像,有全身的,有半身的,有铜色的,有银色的。墙上还挂满了***的徽章,以前的我总是以陪爷爷为借口,把爷爷家当不写作业的避风港,从没有好好的看过爷爷家是什么样,没有好好的陪爷爷聊聊当初爷爷是怎么入的伍,如何打的仗。从未给爷爷做过一次饭,拖过一次地。于是当即乘爷爷睡午觉,把客厅的地拖了,地上厚厚土沾了水成了泥,拖一小块地要洗三次拖把。平房潮湿,地很久都没干,生怕爷爷起床了会训斥我,把地弄这么湿,担惊受怕的拿报纸使劲扇。不多久,房子里传出爷爷咳嗽的声音,是爷爷起床了,爷爷推着代步椅出来,向客厅探了探头说:“燕子拖地了,真乖,我出去走走。”就推着代步椅往外头走,我穿上衣服乖乖的跟了上去。
第二天,我信誓旦旦的给爷爷做了一份鸡蛋羹,信心满满,想着爷爷会像昨天一样表扬我。爷爷吃了一口,说没有味道,让我去拿点盐,我舀了一勺盐就往碗里倒,爷爷马上喊道,多了多了,咸了,倒了吧。心里还不是滋味,倒之前悄悄尝了一口,立马就吐了出来,真咸。
这次回爷爷家,陪爷爷聊了很多,才发现曾经聊得那么少。在我工作走后,爸爸为了照顾爷爷,买一间带电梯的房子,方便爷爷上下楼晒太阳,但是爷爷住了没几天非要回山里,说住在城里不舒服,他就乐意住在山上,山上空气新鲜,自己的房子,住惯了。爸爸拗不过他,在新房子住了没几天,又搬回了自家院子。
我在外工作了三年,考虑离家太远,不管家人反对辞了工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爷爷家看爷爷,进门的燕子窝还在,院子里的菜没了。爷爷躺在床上,看到我来,生气的对我说,好好的工作为什么不干了,你做了什么错事人家把你辞了,以后哪个公司还要你,好好的大学生,浪费了,浪费了,国家就是那个教育你的么。眼前这个96多岁的老人,躺在床上,仿佛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想骂醒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我不懂爷爷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只能听着。
从爷爷房间里出来以后,爸爸和我说,爷爷从小就成了孤儿,小时候在地主家做长工,十八岁那年参军打仗,你爷爷说他的命是解放军捡的,如果没有解放军,他那时候不知道饿死在哪里,你爷爷一路跟着部队,吃过树根,吃过草,能吃到白面馒头是最好的口福,骑着马,背着铁锅,走过长征路,你爷爷以前是给首长做饭的,所以做饭特别好吃。
后来我找了新的工作,爷爷也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躺在床上,为了方便爷爷就医,爸爸最终还是把爷爷从山上接到了市里照顾。我去爸爸的房子看过几次爷爷,爷爷躺在病床上,听见我喊他,他艰难的想睁开眼睛,可是怎么也睁不开,我更咽的说不说话,只能一声一声喊着爷爷。爸爸日复一日的照顾了爷爷十年,爸爸病倒了,给我发了一条消息:我心脏特别疼,感觉快不行了。我只是以为爸爸累着了,我叫他休息一下。到了中午爸爸打来电话说:我坐救护车去医院了,你和你妈去家里照顾一下爷爷,给你哥打电话,叫他现在过来。我和妈妈赶了过去,爸爸因为心梗住了院,堂哥接下了照顾爷爷的活。
第二天的傍晚,我收到了堂哥的消息,爷爷走了。我坐在赶往爷爷家的车上,透过车窗,随着太阳的落下,余晖慢慢退去,我不知所措。爬上楼,推开门,坐了一屋子过来帮忙的爷爷奶奶。我和堂哥办理完爷爷的所有手续,送爷爷走完最后一程。
我和堂哥想了解爷爷一生是怎样的经历,请求查看了爷爷的档案。在一篇鉴定里这样写道:“该同志入伍后,思想纯洁,进步快,政治学习及生产技术上能够钻研,并能在农业生产上结合实际,工作中积极带头,肯干,能吃苦耐劳,但在工作中有时急躁,帮助同志用时不够耐心。”原来,爷爷只是在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在要求我。
一个月后,爸爸出院,带我回爷爷的院子取点东西。推开门,房梁上的燕子窝里露着两个晃动的小尾巴,灵动可爱。爸爸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关上门的那一刻,我望向房梁上的燕子窝,明年,希望你们还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