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十八章 电力研究所成立_穿越汉末 - 火灭小说吧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篇 第十八章 电力研究所成立(1 / 1)

乌兰县的街道上,蔡邕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每个人都脚步匆匆,但井然有序、忙而不乱,这里的人都忙着工作学习,没有人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耽误工作学习,从小盼到现在渴望读书识字,只恨早年无望,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没有人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琐事上。蔡邕看着街道两旁整齐的房舍,虽然没有豪门的华丽,但协调一致,排列的井然有序。

在一间宽敞的厅堂中,韩宇、蔡邕、蔡琰、高顺、黄忠、贾诩、张飞、赵云、赵骏分别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摆放了茶水。典韦立在韩宇的身后,韩宇望向蔡邕道:“蔡中郎以后主管乌兰县政事,并监察枝阳县政事,并以此地为中心,以适宜居住密度向四周辐射建造房屋,不要停,能建多少建多少。军医院要不停地招大夫、护士,并培训,要注意人品。另外,建立一个加工厂,把粮食炒熟粉碎,不必去皮,加入少许草粉、肉粉,2%精制食盐,除了留够食用一年的粮食,就都做成此粉,就叫救民粉。蔡中郎能做到否?”蔡邕答道:“老夫定会全力以赴,不会让韩将军失望。”蔡邕并未询问做救民粉的用途。韩宇接着道:“建立学校,统一免费教学,蔡琰姑娘任校长,还希望蔡中郎能把家中藏书供学校拓印,拓印完在归还蔡中郎,我按蔡中郎购书花费给与补偿。蔡中郎可有异议?”蔡邕道:“能让更多人学到知识是老夫的心愿,老夫愿将所有书籍由学校拓印,不取分文。”“蔡中郎高义,我替学子谢过蔡老。”

韩宇转向蔡琰,正色道:“蔡姑娘除了负责学校事情外,建立一个文工团,挑选些多才多艺之人,以艺术的形式向百姓宣传我们的利民政策,同样以诗词、歌曲的形式向士兵、人民宣传军人就应当保家卫国,以及保家卫国将士的艰辛与荣耀。”“蔡琰必不会令公子失望,还望公子多写几首歌词。”蔡琰答道。

随即看向高顺道:“高将军,我们现在有一万一千士兵,这些士兵都由你轮流训练,比如把训练好的士兵给黄忠送去,换回原来的士兵,训练四个月后给赵云送去,换回赵云的士兵,在把赵云的士兵训练好后给张飞送去,周而复始,尽量把士兵练成马战,步战均是强兵,依旧驻守柯柯盐湖。”“诺”高顺抱拳答道。高顺不喜多语,只说了一个字。

“黄将军,令公子黄叙病可好了?”韩宇向黄忠问道。“谢将军挂怀,犬子黄叙完全好了,只是患病时间过长,身体还稍显瘦弱。”黄忠答道。“汉升组织成立一个武术馆,汉升任馆长,专门指导将领间武艺的交流、切磋,寻找有关书籍,供习武者学习。依旧驻守柯柯铁矿。”“末将尊令。”黄忠抱拳道。

“张飞升为千夫长,领1000人,有战事时策应各部,命你成立情报所,挑选机灵之人前往各地收集情报,此事不急,慢慢渗透,你率兵驻守在柯柯盐湖。”韩宇令道。“张飞尊令。”张飞抱拳应道。“赵云、赵骏你二人升为千夫长,各领1000士兵待命。”韩宇道。“尊令。”赵云、赵骏抱拳齐声答道。

韩宇最后看着贾诩道:“文和成立军事学校,高顺、黄忠、典韦、张飞、赵云、赵骏等人都要在军事学校学习行军作战、排兵布阵之法,暂由文和传授,文和还要收集相关书籍供学员学习,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等书籍。文和留下,其他人各司其职,所需费用找文和支取。”

贾诩看着韩宇交给自己的一摞资料上附带着图纸,什么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攻,机械攻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其输出的交流电经充电器进行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电转变成稳定的交流电,供电机,灯等电器使用。贾诩现在对韩宇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与信任,估计韩宇说石块能吃,贾诩也会按韩宇的方法试一试。看韩宇给贾诩画了一个大饼,贾诩真就信了,韩宇道:“有了电灯,就可以把夜间照亮,让人们学习、工作如白天一样方便,有了电瓶,就可以用电瓶带动车辆行走,不用马去拉,省马省力。制造机器,用电带动去田间劳作,就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代替人织布,总之好处多多,但要注意,电压高了,碰触会造成死亡,资料里有详细说明,防止触电。文和选一些人来研究,就叫电力研究所,这个要绝对保密。”

一脸期待的贾诩问韩宇:“将军,发电容易吗?多长时间能用到生活中?”韩宇心中苦笑:发电容易,但要用于生活当中,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那是千难万难,但这话不能说出来,一脸平静道:“发电当然容易,至于什么时间能用到生活当中,就要看文和的了,我是没时间做这个。”贾诩道:“如此,诩这就去,争取早日完成任务,诩告退。”韩宇望着远去的贾诩,韩宇嘴里小声嘟囔:历史中足智多谋的贾诩,怎么变成科学家了!

韩宇带着赵云、赵骏来到石英矿边上,这里韩宇已经安排人在开采石英矿了,并传授工匠玻璃的制造方法,令工匠研究制造。对赵云、赵骏道:”你二人就驻守在这里保护开采不受劫掠,所属士兵要勤加操练,不可懈怠。”赵云、赵骏抱拳齐声道:“尊令。”

韩宇来到铁矿前,望着高高耸立的高炉,心中有了点小兴奋,终于可以准备炼钢了。汉末炼钢叫百炼成钢,每捶打一次,就是把铁中的碳和杂质除去一点,也就是说锤练的次数越多,品质越好,这就要求工匠要有很高的技术,可以说能炼钢的人凤毛麟角,但韩宇炼钢不用那么麻烦,他会转炉炼钢法,可以实现量产,遂传令依图建造转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