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那正好,来,今日我们好好唠唠。”
乔大舅爷虽然豪爽,却也不是傻子,也知道钱家几兄弟就是想来蹭饭蹭酒,可是话赶话到了这里,也就顺势而为了。
几人客套了几句,钱家兄弟就当真进屋上了桌。
小渠这时候总算是明白了那时候乔氏跟钱氏商量打酒,钱氏推脱说娘家几兄弟都不喝酒,她眼中为何会出现那抹异色了。
感情,乔氏是早了解了钱家兄弟的尿性了啊,而钱氏却耍了心眼不肯打酒,这个时候却让几兄弟过来蹭酒饭,小渠觉得,这个钱氏远远可没有表面上那么温柔善良的样子。
这个时候门外还站着韩正发,韩正旺皱了下眉,也不招呼他进来,而是说道:“老三,你灶搭好了没有?”
“啊,快……快了。”
韩正发一直被刘良成不善的盯着,说话都有些发虚。
韩正旺就语重心长的嘱咐弟弟:“哦,那就快点去搭好,然后自己做口吃的,以后自己当家做主,自己吃饭糊口,可要立着些,别一副没主见的样子。”
韩正发有些失望,望着屋子里那桌子上的酒肉不自觉的吞了口口水。
本来自己就是打算过来蹭饭的,可是二哥愣是不开口喊他过去一起吃,还让他回去快点搭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尤其是还有个仇视自己的大舅子在,他没那么厚的脸皮开口说要留下吃饭。
只能是蔫头耷脑的应了声:“哎,好。”
然后就灰溜溜的回房去了。
当然了,韩正发虽然没留下,留下的不速之客也没有让人多喜欢。
钱家几兄弟上了桌都捡最好的肉吃,都是狼吞虎咽的样子,酒也是一碗接着一碗的喝,而且几兄弟嘴上都没有个把门的,喝了一些酒后,就开始唾沫横飞的高谈阔论起来。
从庄稼地聊着聊着就变成了酒楼娼馆赌访,后来直接点评上哪家大姑娘小媳妇生的漂亮俊俏之类的,听的韩正旺几人都黑了脸。
就是乔氏和刘大舅母等人脸色也都不太好看,一顿饭在这么不愉快的气氛下匆匆结束了。
酒足饭饱后,刘良成夫妻就告辞要回去了。
乔氏赶紧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篮子给提了出来。篮子还是刘家带来的篮子,只是里面的东西已经换了。
刘家带来的鸡蛋,乔氏只留了一半,剩下一半算做回礼。另外再把今天自家大兄弟他们提来的一条子猪肉给放到了篮子里,又拿了一块上次自己做衣服没用完的一个尺头。
这尺头做一整套大人衣服肯定不够,但是要是做像小渠这么大的孩子衣服还是够的,这是变相的在还刘家给小渠做衣服的情。
家里的条件有限,也没有什么多余的精米白面送给刘家,韩正旺就把刘良成背来的白面又给提了出来。
刘良成夫妻见了都是直摆手。
尤其是刘大舅母看到了篮子里的东西,就推辞着不肯要:“我说韩二嫂,这尺头我就拿了,鸡蛋和肉我可是不能拿回去的,你家里也几个孩子呢,留着给孩子们多补补身体。”
“那不成,咱们乡下人家,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
乔氏和刘大舅母就回礼一事就推推搡搡起来,一个拼命热情的要送,一个死命的往回塞,拉扯了老半天。
最后还是刘良成发了话:“韩二兄弟,这样吧,这白面鸡蛋是渠儿姥姥姥爷让拿来给她吃的,我们断然不会拿回去。也别推搡了,尺头我们收下,肉你们就自己留着吃吧。”
见他们实在不肯要猪肉,韩正旺无奈,人家送了那么多东西过来,回去的时候让人家篮子里空空的回去也实在是不像话,面子里子上都是过不去的,韩正旺就吩咐四郎:“四郎,你把这条子肉提到你六重哥家去。
让他驾着牛车来我们家送下刘家大兄弟夫妻回家。”
刘良成连忙摆手:“大侄子,你别听你爹的去麻烦人家,我们走回去也没多远的。”
当然了,四郎是不会听他的话的,提着肉一溜烟的就跑走了。
韩正旺又赶忙吩咐五郎去鸡圈里捉了一只老母鸡来,等韩六重驾了牛车过来,老母鸡连同篮子一起放到了车板上。
刘良成夫妻还推说不要,韩正旺就握了一把刘良成的手诚恳的说道:“大兄弟,你就别那么外道了,这鸡就当是小渠和六郎孝敬他们姥爷姥姥的。”
提到失踪了的六郎,刘良成的眼眶就有些湿润起来,他没再拒绝,弯腰摸了摸小渠的头,声音有些涩然:“好孩子,在家乖乖听二伯二伯娘的话,别调皮捣蛋哈。秋收完了大舅就来接你。”
小渠莫名觉得心里有些沉重,就重重的点了头:“大舅,我会乖乖听话的。”
又嘱咐了几句,韩六重就驾着牛车送刘良成夫妻俩走了。
而乔大舅爷今天喝的有点多,就有些醉意,这会儿还躺在四郎的床上呼呼大睡着,他们夫妻就没那么快走。
送走了刘家人,回头来乔氏和乔大舅母就在灶上收拾,小渠则是坐在里间的床上跟杏儿一起收拾大舅他们带来的糕点糖果和衣服。
这时候听到外面传来了小声的嘀咕声:“你说你家这妯娌也是有意思,谁不知道她家几兄弟见到酒就走不动道,竟然好意思跟你说她家兄弟不喝酒?”
声音虽然有点小,由于没有其他人说话,小渠和杏儿还是清楚的听到了外面说话的美容。
而说话的主人公则是乔大舅母。
“唉!由她去吧,她是啥样的,我可是知道的,看着温柔老实胆小,其实精的很,心里老有成算了。”
接话的人显然是乔氏。
乔大舅母就有些愤愤不平:“那你还那么傻,让她占便宜?要我说,她不打酒,你当时也别打,咱们也不是非要喝那口马尿的。她那种人,惯会算计,你看看这都叫啥事?
咱们好好的温灶酒就让那嘴上没把门会说大话的混不吝的赖子给搅和了,多晦气!
他们倒是会占便宜,来了六口人,光是来咱们这边吃饭就来了一半,倒是省了他们的饭菜,这都办事情啊?也不怕人讲究……”
“算了,哪能那么计较,反正以后这种事情也不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们不顾忌脸面,我们却是不能够不讲究的。
你想想,今天刘家肯定会来人的,不管咱们两家有啥矛盾,那孩子他们肯定都是心疼的,所以今天定然是要来周全脸面缓和关系的……”
小渠听了乔氏的话,才知道原来乔氏心里有那么多顾虑想法和长久的大局观。
“你想想,不准备好酒菜,刘家人来了,难免想咱们连他们大人都慢待,还会厚待那没娘的孩子吗?
不管咋滴说,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我也是真心疼她的,也是我们当家的嫡亲侄女,我也在人前应承过她的以后,我就得做出个样子来,不能让人在背后议论说道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万事都得周全了不是?”
当然了,乔氏没有说出来的事情是,这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她就得比对待亲生的要小心仔细,免得落了人家的口舌。
其实她主动答应养这孩子也不是没有私心的,在老韩家这种名声扫地的情况下,儿女们的婚事都是受到影响的,想要说亲事有很大的难度。
就像老五韩正存一样,受吴氏名声和家庭条件连累,迟迟娶不到媳妇。
还有大房二郎,本来已经在说亲事相看了,发生了刘氏跳井的事情后,自然都告吹了。
所以乔氏才想博个好名声,挽救一下他们夫妻在大家眼中的形象,避免自己的儿子们也步入打光棍的后尘。
她和乔正旺抚养侄女并且应承韩小渠以后得嫁妆事宜,果然起了一些效果,最起码村民们会说,他们韩家也不是都像吴氏张氏那样的人,他们二房还是很不错的。
二人小声的说着话,全然没有意识到韩小渠这个六岁的小孩子完全听得明白她们讨论的内容。
杏儿见小渠有些发呆,就弹了下她的脑门:“我给你都收到柜子里,天气热,糕点和糖都不能长久的放,不然会坏,得抓紧吃。”
小渠这才回过神来,晃了晃脑袋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给驱逐出脑海,她就把糕点糖果都打开来,献宝似的推到了杏儿面前:“大姐,你吃。”
杏儿眯起眼睛坏笑:“那我可是要都给你吃光光的,你舍得?”
小渠状似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你给我留下一块不行吗?我就吃一块,很小的,行不行啦,大姐姐?”
“嘻嘻,傻丫头。”
杏儿乐了,捡起一块糕点放到了小渠的嘴里:“姐姐不吃,都给你留着,半晌你要是饿了就拿出来垫垫肚子。”
任凭小渠如何劝说,杏儿就是不肯同自己一起吃糕点糖果,也就作罢了。
她想着,可能是杏儿已经是大姑娘了,懂事明事理了,知道这些东西是自己姥爷家拿来专门给她吃的,加上刚刚听到了乔氏的那番话,她才不愿意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