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花了两三个月的调试时间,机器人的动作日趋完善,做到了和原始试验全部一致。
多次试验下来,肖劲等人终于宣布,特种试验是可以投入使用!这比他们当初的预计,提前了整整一年半!
机器人的完满表现,让所有人都对它充满了期待。
特种实验室一投入使用,立即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光脑项目组的成员,在这个超大型实验室里完成了实验以后,控制人员选择了其中两组最完美的试验记录,输入机器人主控程序。随后的试运行,让所有的人都欣喜若狂——其中一组实验取得了成功,取得的试验结果,和最初试验完全一致!而另一组实验,其结果也只有少许差异!
而试验人员,包括原试验人员,在重复那两次试验的时候,都远远不如机器人的效果!
主控人员迅速调出试验人员的试验记录,分析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
由于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完善的试验数据记录,只花了两三天,试验人员就找到了后续试验不成功的所在,并立刻加以调整、改进。
以前只有一次的成功试验记录,现在在特种试验室,随时可以将某次偶然,变成必然,从而重现出来!
研究人员又试着将其应用于其他方面,也立竿见影地取得了让人欣喜若狂的成功。
例如微电子操作,研究人员可以制作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电子元件,但很能每个元件都能保持同样的品质。
但现在在特种试验室,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通过调用同一段成功的操作程序,其成功率一下跃升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令人简直不敢想象!
特种实验室的成功,惊动了寰宇公司的其他研究部门。
每次试验之前,都有无数的研究人员前来观摩,望着实验机器人的操作,所有的试验人员都惊叹不已。而看到它的最后操作结果,几乎每一个前来观看的研究人员,都眼里放光。
光电部门的负责人来了、计算机部门的负责人来了,包括自动化部门的肖劲,也每天磨着萧强,希望给他们,也配备这样的特种试验室。
这太方便了!
很多的重复操作,完全可以交给特种试验室完成。
他们都在憧憬,以后的试验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主控室里,选择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试验操作数据记录,将它复制添加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前为之头痛的,将成功试验完美再现,现在谁也不为之担心。
有这个宝物在手,一个寰宇公司,其研究效能就陡然提高了数倍不止!
而经过对这些完善的试验步骤、数据的分析,对比失败的试验,研究人员很快就能从中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寰宇的试验进程,一下冲上了快车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更令肖劲等人惊奇的,在萧强的点石成金之下,组建一个特种试验室,所花费的开支,仅仅比原来的试验室,高出百分之十五而已!
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要?
立马,一看到特种试验室的成果,所有的研究部门,都发来了雪片般的申请,要求该建特种试验室。
而曾经一度从光子电脑项目组成员脸上消失的笑容,也回来了。
面对特种实验室的完美表现,每个项目组成员,都对成功充满了信心。
就在全组人都重拾信心的情况下,肖劲和项目组一起,进行了光电混合电脑样品制作的最后一次前期准备:四十核心处理器芯片的制作。
第二百二十章新时代的曙光
核心处理器,说穿了就是将多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同内。
光子电脑项目组掌握了老板研制光脑的思路,就是要制造一款超越现代电脑的超级计算机,确立寰宇公司在计算机、科研中的领先地位。
靠原有的思路,显然是无法满足萧强的要求。
他们思来想去,看到了公司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忽然灵光一动,决定采用多核心制造方式,集成数十颗处理器核心,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芯片的效能。
说起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处理器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在电脑整机中,虽然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运算数千万、上亿次,可是处理器并非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与内存交换数据,将部分计算结果暂存在内存里,才能接着不断调用暂存的计算结果,完成运算。
而处理器和内存等其他设备,都需要通过系统总线来交换数据。
但总线频率的提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早期的33mhz、50。6。00赫、133赫,始终处于千万次级别,极大地限制着电脑的运算速度提升。
解决这个瓶颈的方法,一个是在处理器内集成内存,将两者直接连接,用直连的方式,绕过总线的限制。另一个就是彻底改变总线传输方式,用更快的光互连。来取代缓慢地电路互连。
这两种方法中,处理器内部直连内存,早就被采用了,这种高速内存被称之为缓存。但,一来这样加大了处理器制造难度,增高成本;二来,它依然还是要通过总线和主板内存交换数据,并转到相关的硬盘存储,或是转送到显卡、声卡等各种设备。总线还是顽固地限制着电脑的速度。
这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所以,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总线换掉。
光脑采用全光计算、全光信号传输、存储,可谓是将原来的电脑部件,进行了天翻地覆的全部更新。
肖劲领导的光子电脑项目组,以前就是企图一次性到位,采用所有部件全光信号制造,屡屡失败。这次他们改弦更张。承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