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突然想起来,忙说:“是是是,出过一窝猪仔。”然后又说:
“现在这窝生猪那时候人家给你200一个你不卖,卖的话还能收回点本钱。”
老三:“才200一个?”
大哥解释:“是小猪仔,那时候收猪佬来看了,给200一个文叔不卖,过几天问人家,人家都不要了。”
老头子:“他母亲那时候不让卖。”
大哥:“婶婶说你不卖,你又说婶婶不让卖,你两个你怨我,我怨你。”
老头子:“谁知道价格会掉那么快?”
我:“早就跟你说过,等你把猪仔喂大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大哥:“以往升价一般持续三年……”
老头子:“就算跌价也不像今年这样,连本带利亏进去。”
我:“现在价格多少?”
大哥:“五六块之间。那些大猪场肯定亏得更厉害。”
老四:“大猪厂不亏多少的,你都不知道人家有补贴的,亏也是你这些小养殖户。”
老七:“你那木厂要人吗,过了年去你那里做点生活费。”
老四:“是不是真的?是的话你就来。”
老七:“肯定真的,先跟你混几个月。”
老头子:“阿初今年应该赚到钱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老四:“不赚什么钱。”
老七:“别谦虚,木料应该很好卖。”
老四:“阿付你别不信,年底木料好卖,但你价格上不去。”
我:“为什么?”
老四:“人多做,价格压得死死的。”
老头子:“明阳木厂还是很多人开厂吗?”
老四:“下半年人多开,因为那时候木料好卖了,上半年的话木厂摊位空出很多,那时候不赚钱,机器贱卖都没人接手。”
大哥:“卖不出去钱多也不够亏。”
老四:“上半年也就是打打工的样子,一人一天也就百来块,二十佬跟二一姨又要上学,那买这买,一年下来我根本就没剩钱。”
老七:“靠下半年就好了嘛,下半年大把大把赚。”
老四:“说是这样说,有时我还觉得不如你打工的好。”
老七:“瞎说这样的话,有的做还是先做着。”
老四继续说:“今年那些收木屑卖的人倒赚钱。”
大哥:“现在木屑做木炭,不像以前……”
老四:“以前人家来帮你清掉木屑都不错了,很多都是自己铲出来自己烧掉。哪像现在,木屑卖一百块钱一袋子都来抢着要。”
我:“烧烤用的木炭就是那些木屑做的吧?”
老四:“是木屑压出来的,有些拿去做复合板。”
老三:“那卖木屑都能赚回一笔了,是给现钱的吗?”
老四:“肯定给现钱,你不给现钱人家不给你拉。现装现结,迟一点点下次人家都不会给你装车。”
(注:在我家乡很多地方的称呼都是从哪个人开始一二三四排位,像我爷爷下来这一辈,父亲三兄弟共十四个孩子,本来大伯的大女儿叫大姐的,后来堂哥又叫大哥,应该叫二哥的。后来男的就按顺序叫一二三四,女的除了大伯大女儿叫大姐,其她的都叫回本名,像我姐他们都叫捷美姐,我也叫她们英姐、艳姐、小蓉姐。而到了侄女那辈,又从15开始算起,大哥的大女辈称十五姨,大儿辈称十六丝,又或者十六弟、十六佬。以此类推)
(本章完)